哪有什么良辰和遠方,不過都是踩在父母的肩膀上!
上周末,陪老婆在電腦上看了幾集《親愛的客棧》。
本來是個體驗類的真人秀,我卻被節目中的一句話中戳中了。
那一集,大家坐在一起聊父母。
演員王鶴棣說,小時候,一直覺得媽媽是個特別強大的人,她好像什么事情都能解決,無所不能。
但等他長大后,發現媽媽其實并沒那么強。
尤其是,來北京后,母親在外面幾乎不敢和別人講話,因為她覺得普通話說得不好。
聽完王鶴棣的話,劉濤的丈夫王珂很是感慨,他含淚說:
她在引導你的時候,她在教你的時候,你是一個沒有成形的,你是一個孩子,你什么都不知道。
你在跟她講人生的時候,她已經六七十歲、七八十歲,她已經改不了了。
王珂的話瞬間擊中了我,同樣擊中我的,還有劇組的獨白:
父母教你時,你是張白紙;你糾正父母時,父母已成畫……
是的,你總是在抱怨,父母太普通,要么給不了足夠多的物質滋養,要么給不了足夠多的陪伴。
然而,當你成年后,突然在某一天懂了,他們其實一直在愛著你。
這時,父母卻很可能老了,甚至不在了。
爸媽對不起,年少時不懂你,懂你時你已經老去。
龍應臺說: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今年初,電視劇《家有兒女》中“父親”的扮演者高亞麟和焦俊艷的一次討論,上了熱搜。
31歲的焦俊艷,因為父母和長輩的催婚,煩惱不已。
聽到焦俊艷的抱怨,高亞麟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誡她:
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父母在,你看不見死神,父母一沒,你直面死亡。
這個與年齡無關,你現在30歲,不會想結婚,哪怕你60歲,也不會想,因為有一堵墻擋在那兒。
父母一沒,你開始能清晰地看到你人生的盡頭。
這句話,打動了無數網友。
是的,對于父母,你會有太多的不理解。
不理解他們對自己的催婚,不理解他們的焦慮,但你不知道,他們并不想控制你,只是擔心自己老了,沒有人照顧你。
不要去抱怨他們。
你應該做的,是讓賺錢的速度,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是你應該更早一些,懂得他們的內心和情感。
很贊同作家閻連科的觀點:
許多時候,父母,其實是被我們“忽略的大多數”。
“我們這些做兒女的,總是要把父母對我們的疼愛,無休止地拉長到青年和中年。
我們以為那疼愛是可以取之不竭的。
直到有一天,長輩老了,父母病倒了,我們才明白父母和長輩,早精疲力竭,元氣耗盡;而我們,也已經早就不是少年和青年。”
上個月,父親突然來到我住的地方。
閑談后很久,才不好意思地說,他病了,想要我帶他去看看。
突然我就覺得很揪心。
七年前,我買房,父親還支持了我幾萬塊錢。
母親過世時,他表現的分外堅強。
剛生了小孩那會兒,他天天電話我,要我把小孩送回老家,他幫我照顧。
但今天,他連一次普通的生病看醫生,都需要我陪伴了。
這世界上,最讓人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可能不是其他。
而是你走得太快,把父母落下了。
是的,年齡越來越大,日子也越來越光鮮。
但你和父母的心理距離,卻可能越來越遠了。
不要讓父母成為那個陌生的熟悉人。
終究有一天,你會發現:
哪有什么詩歌和遠方,我們所有的良辰與吉時,不過都是踩在父母的肩膀上。
是他們,幫我們收拾了,這一地雞毛的生活,你們應該并肩前行。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和父母最恰到好處的關系?
想起昨天,看到的環球網校拍攝的兩個微電影。
《媽媽的愛》這部微電影里的母親,是很多中國家庭父母的一種縮影。
她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好的生活,在每一個孤獨的夜晚挑燈夜戰,不斷學習提升自我競爭力。
她沒有向孩子表達自己的苦與累,也沒有多余的解釋,而是選擇默默負重前行,把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孩子。
這種怕你擔心,所以我獨自承受的情感,其實也會影響到孩子,所以在這樣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往往成年后也會更加隱忍,會習慣性地和父母報喜不報憂。
在《兒子的秘密》這部微電影里,兒子長大后為了自己的夢想孤軍奮戰,同樣不愿意告訴父親自己真實的現狀,兩個人的世界漸行漸遠。
最好的親子關系,從來都不是獨自承擔。
因為這樣,父母和孩子的兩個世界會漸行漸遠,變成熟悉的陌生人。
傳遞愛的合適的模式,應當是并肩而行。
小時候,我們可以成為父母為夢想而奮斗的動力。
長大后,我們也可以把自己的迷茫無助向他們傾訴,卸下偽裝的盔甲,帶著父母的理解輕松前行。
每一個為夢想而奮斗的人,都不是孤軍奮戰,只要背后有家人的支持和陪伴,帶著這份力量,學習的路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千萬別等到父母老了,你才突然發現,他們才是你最應該傾心的人。
時間可以不對他們仁慈,但你一定要對他們溫柔。
微博上,曾經有個無數人參與的話題:
如果有來世,你還會選擇現在的父母嗎?
底下許多人回答,但第一個答案就讓我淚流滿面。
答案是:
我當然會,因為我今生對他們沒有足夠好,來生我想盡力去補償。
我能讀懂這個網友內心的情感,然而,哪里會有什么來世。
和父母最好的相處之道,從來不是在失去后,再彌補。
而是你們彼此去影響,彼此去接受對方不完美。
你們互相學習做父母和兒子,給彼此機會和空間,一起成長。
你們彼此別愛得太遲,就能共享當下最好的時光。
就像王珂和那個節目所說的:
父母教你時,你是張白紙;你糾正父母時,父母已成畫……
愿你,悉心進入父母的世界;愿你,帶著父母一起往前走。
你們這一場相遇,應當是相親相愛,而不是相遇相殺。
日子總比想象的要短,而你,別做遲孝人。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