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營銷人:劈你的雷已經在路上了
今年的中國好聲音4,我和一部分人一樣只是沖著小公舉看的。7號的鳥巢巔峰夜,誰得了冠軍貌似沒人在意了。更多的人看到了那個有著史上最貴的廣告的標簽(3000萬),加持了中國好舌頭華少,11位明星陣容,視聽風格鬼畜的60s天價廣告——上上上,優信二手車。
(視頻大家肯定都已經擼過很多遍了,我就不放了)
朋友圈里對這個廣告的反響一多半是吐槽唱衰,優信廣告太狗血太low逼。結果千年鐵皮楓斗的廣告一出,我發現我們冤枉優信了。廣告界這是開始集體致敬腦白金了嗎?
木木老師在隨后廣告點評里說,很多人都在喊腦白金這種叫賣式廣告已經不適合當今這個時代了,而優信廣告后的影響力的數據來看,這個廣告被人記住了,起碼成功了一大半。可還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對這類廣告生理性反胃和逆反。
我們讀的奧格威,告誡廣告人不要設計不愿給自己家人看到的廣告。在大學的廣告課程里,老師讓我們領悟南方黑芝麻糊的懷舊悠揚、百年潤發的細膩情感。我們心心念念地要做出好的廣告創意一鳴驚人,到最后還是敵不過腦白金和恒源祥的十幾年洗腦和抽筋。
有多久沒有看到讓人觸動的國產廣告了。試著回想一下,你記住的廣告又有幾個是因為情感共鳴,而不是搞笑的畫風、謎樣的配樂。是廣告人扭曲了眼前的世界,還是這個世界把廣告人帶偏了。
互聯網時代,有人總結:性、無聊和免費是網絡三大生產力,三力結合,基本上可以解釋一切網絡熱點事件。《失控》也一語道破:大眾流行內容的大部分必須接近膚淺,才能流傳;段子手的走紅、炒作事件的引爆多源于對用戶“貪嗔癡”毛病的迎合。這樣說來,貌似互聯網把人的智商變低了。
而我們給山影出品的《瑯琊榜》大寫贊:有山影,國劇可待。為《夏洛特煩惱》刷屏,也自愿給《大圣歸來》當自來水。
正如他的導演田曉鵬所說:現在的中國電影靠炒作什么的找一些點,我們這里有什么呢?可能真正打動人的還是國人對國產動畫的善意,可能壓抑得太久,看到一個還湊合的東西,就過分褒獎。
所以,世界還是那個世界,大家對于美好的、真誠的追求從古至今從未變過。
所有人都在講這個碎片化閱讀時代,我們的注意力變得越來越稀缺。每個營銷人都在努力找尋那個痛點、或者G點。使勁渾身解數博存在感,為的是得到最大量級的傳播和引爆。所謂的企業責任感、媒體人的職業道德,取而代之的是標題黨、惡意炒作、無休止的撕逼。又或者假意裹著情懷的糖衣,賣著哈利波特里的比比怪味豆。
這個看似荒誕、惡搞、冷漠的世界,越來越需要良心、善意的對待。
同樣是在臺灣和泰國,我們能看到不一樣的廣告氛圍:
臺灣流行的“小確幸”文化,“微小而確實的幸福”是對理想生活方式最好的注解。所以我們看到臺灣廣告很少去追尋大的創意,也不會大開腦洞。有的只是善于抓住在生活中一些溫暖的瞬間。你會經常被這些不經意的平凡細節淚目。
(臺灣大眾銀行廣告)
而泰國奧美廣告公司首席創意總監科恩(Korn)在談及泰式創意愈來愈受世界各地的歡迎時,這樣說——因為泰國人面對現實逆境,卻能以幽默超越,從自卑、自嘲而到達觀。“許多年前,我們自認是未開發國家,沒什么值得驕傲的。在街上跌倒了,不會埋怨政府路不平,就只是笑笑自己,先有苦難,然后我們用幽默活下來。"所以,我們看到的泰式幽默帶著自嘲而不是浮夸,看到的泰式溫情是觸動而非矯情。
所幸我們也能在如今看到一些不忘初心的廣告,螞蟻金服的“認真生活的人,值得被生活認真對待”也算是近期唯一讓我覺得用心的廣告。
廣告人,別在作惡。請更多的從創意角度出發,也給廣告一個正確的價值觀。
否則,廣告學真學不下去了...
這里,奉上李奧貝納先生在1967年剛退休不久,他以創辦人的身份進行了一次公開演講,也是對整個廣告界的告別演說——《何時該從門上摘下我的名字》。
最后,分享給大家一句話,與君共勉之。
伸手摘星,即使徒勞無功,亦不致一手污泥——李奧貝納。
源自木木博客,公眾號:mumuseo,一個新鮮、有趣、有料的學習平臺!這里,你將學習到互聯網干貨。網絡營銷策略、運營推廣、成功案例故事、微信營銷、新媒體運營也罷。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