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直指40億,如何像《哪吒》一樣成為爆款
近期最火的電影無疑是《哪吒》,票房已經直奔40億了,同期上映的《銀河補習班》才停留在8億。如果是幾年前暑期檔這個數也很高了,但放在當下,8億就是完敗。
相比之下,《哪吒》上映前明明更低,為何會有這種逆襲?
一、內容為王,好故事是爆款的最大保障
很多人會覺得哪吒的特效做得好,歸功于國漫的技術的進步、創作過程的付出等等(整部動畫的創作過程,用了大概5年時間,一共有1600多人參與)。
不可否認,這些確實是體現團隊用心和讓人驚喜的部分,但如果單憑這些,之前大熱的《大魚海棠》、《小門神》為什么沒能爆起來?
所以成功的核心還是對故事內核的塑造。
這里我認為有兩個成功之處,一方面是重塑了故事線,成功打破經典老版哪吒固有印象,相信如果最終還是以【父子不和,哪吒自刎】這么悲壯的結局收尾的話,很難獲得今天主流人群的追捧,更不用談整個宇宙的構建了。
另一個重要的成功之處,是對動漫人物的塑造。如果沒有涉及到那些復雜的版權因素,我相信制片方還是會用大圣做整個世界架構的啟動更穩妥,畢竟比哪吒多了太多的群眾基礎。
大圣歸來確實重新點燃了國漫之光
但這一版哪吒的塑造,也是成功賦予了”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樣的精神內核(雖然還是覺得這個內核更適合大圣),確保了整條線的完整貫穿。
而且,其他角色的塑造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核在里面,本應是反派但讓人恨不起來的敖丙、滿滿父愛的李靖、一口四川話的太乙真人,以及不得志的申公豹等等。
對故事內核的打磨和人物的塑造,無疑是成功的核心。
跟品牌一個道理,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產品體驗,包裝的再華麗,也不會有人買單。
二、精準渠道好過全平臺轟炸
《哪吒》上映前,從各個影評號、影評人評論或其他渠道看到最多的是《銀河補習班》,但在這期間,有一個渠道《哪吒》熱度居高不下——知乎。
沒有看到具體的數據證明,但從大圣開始,除了豆瓣陣地和大家朋友圈外,知乎是我覺得初期最容易引起受眾群討論的渠道。
近期口碑逆襲的劇都能有較高熱度
畢竟影迷已經過了僅僅因為宣傳和特效為爛片買單的時候,除評分外,深度質量的自來水傳播,是影片票房的核心助推。
另外還有一個核心點是哪吒可以老幼通吃,雖然很多人說這是一部成人向的動漫,但看得到還是有很多家長會帶小朋友去看,而且效果也不錯。
明顯對比宣傳和預期都更高的《銀河補習班》,仔細想想,他的受眾群到底是誰?家長嗎,孩子們會喜歡討論教育制度的影片嗎。想想當年《長江七號》,能看出明顯對受眾影響的差別。
核心圈層和精準渠道的選定,是上映后口碑爆發二次傳播的基礎。后面關于導演的包裝、創作的過程、整個世界觀的展望預告,都不過是此基礎上的錦上添花。
三、抓住電影市場增長+國漫崛起雙重時機
有了好內容和傳播,時機是最后一個成功因素。目測這是一個屬于《哪吒》和后續封神世界創作的時代,這里主要有4個好契機:
1、國內電影市場的成熟,不僅電影票房持續走高,觀眾對好片爛片的區分度也越來越明顯;好片一定有一席之地;
2、必須承認,大圣、白蛇等優質國漫的教育,現在整體觀眾市場已經會為此買單,是國漫的好時機;當然當時的大圣,才確實稱得上孤注一擲冒著巨大風險;
3、這個暑期檔,確實未遇到同題材的強勁對手,這是不爭的事實;
4、漫威良好的宇宙體系,已經為國內觀眾所熟知,也為后續的封神宇宙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哪吒的成功或許是開端,《姜子牙》的口碑將決定后續走勢;
所以,爆款核心始終不變,優質產品(內容)、精準渠道和適合的時機幾者缺一不可。
最后作為從小看《大鬧天宮》、《神筆馬良》長大的一輩,確實為國產動漫的逐步崛起感到開心。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