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的KOL都被你們當小廣告用了?
雖然很久沒更新,但是吃瓜的事兒我是一直沒落下,上周,關于KOL和KOC的事兒,大家討論的那叫一個歡,不過貌似最終也沒得出什么像樣的結論。
作為廣告營銷圈的一員,我們都深知,在咱們這個圈子里啊,忽悠的能力那是一等一,造個詞什么的更不在話下了。什么私域流量啊,什么KOC啊,什么裂變啊,不就是各種群,微商外加薅羊毛嗎!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畢竟我也4個月沒更新了,今兒怎么也得聊點琢磨過的東西。
百度百科關于KOL的解釋
講道理,百度百科該更新了!上面對于KOL的解釋有點陳舊了,擱以前,KOL確實是對用戶的決策有著重大的影響,上可以引導輿論,下可以幫著帶貨,這也是近幾年來,各種廣告主熱衷于投放KOL的最主要的原因。
作為從業者的我們都知道,廣告是自己說自己好,KOL(公關)是別人說我好。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原來那呼風喚雨的KOL,現在也有點兒不好使了,說好的意見領袖,好像就只剩下意見了…這也是現在大家投KOL更在乎的曝光的原因了。
當然,我們也要理解,畢竟KOL也是要恰飯的嘛,畢竟甲方市場部也是有KPI的嘛!KOL刷,KOL刷,KOL刷完代理刷,代理刷,代理刷,代理刷完甲方市場部刷…
以微信為例,通常甲方投放KOL都會懷揣著一顆出10W+的心,不過花這么多錢,追求一個單純的10W+曝光,是不是太拿老板的錢不當錢了?要知道像百度頭條系這樣的曝光類產品,一個CPM(千次曝光)也就三五十塊錢,來個10W+最多也就花個5000塊錢,還保真,順帶有個1%左右的點擊率。但是,一個10W+的微信KOL多少錢?少說也得20萬吧,數據還不一定保真,各位追求曝光的甲方爸爸們這是圖什么呢?
讓我們回到原點,最早,KOL的誕生是為了引導輿論,產生并發酵話題的,坦白講,KOL話題引導出來了,曝光自然也就上來了,但是現在我們追求曝光,即使曝光很高,也不一定能引發話題討論啊,所以甲方爸爸們,你們在想些什么啊?
去年同行們喊了一句“品效合一”,甲方爸爸們就跟著想要帶貨,KOL是引導輿論,發酵話題的誒!現在可好,甲方爸爸又想引導輿論,又想帶貨,結果一個都沒整明白。
前兩天,同行們又發明KOC概念,甲方爸爸們樂此不疲,這說白了還想是帶貨啊!想帶貨你投效果類廣告去啊,做大規模傳統投放去啊,糟踐KOL干嘛?
煩請各位甲方爸爸心里有點AC之間數,想做曝光別投KOL,這價格不太人道,現在各家的廣告投放后臺,人群細分的比KOL圈層屬性還精準,沒必要花冤枉錢;想做話題就別在乎那點露出,還是那句話,話題引導出來了,曝光也就上來了,但是曝光上來了,不一定能引發輿論話題討論啊!
現在想想,郭德綱真是一名智者啊!
還有,拜托現在的KOL們有點兒吃相!別什么廣告都接,你說你一個鋼鐵直男的號,接一個衛生巾廣告像話嗎?
另外還有,希望KOL們有點兒孝心,金主爸爸也是爸爸啊,做內容的時候,能不能跟人家的產品賣點有點關系?刷量就不說了,有些KOL不管甲方死活,單純圖曝光,內容跟甲方產品賣點沒半毛錢關系,機械化操作,前面聊半天城門樓子,結尾給你來個股骨頭子,美其名曰神轉折,追曝光造話題咱也得跟甲方產品賣點有點關系啊!
最后,從今兒開始,我要努力做到不!拖!更!(按周更計算)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感覺不對沒有亮點】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