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部短視
大家好,這是沒拖更的第二周,在成都忙音樂節的我,甚是欣慰!
以下是正文。
前兩天一個同行業的哥們兒發了個朋友圈說:“現在電梯里的廣告真是讓人看完想改行啊”
我還以為怎么了呢,原來是淘寶旗下的聚劃算也加入了新氧、鉑爵旅拍、Boss直聘豪華套餐,開啟了洗腦廣告的偉大旅途。
從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到2018年世界杯期間的“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談”再到今年的鉑爵旅拍的“去哪拍”,關于洗腦廣告的討論一直就沒斷過,當然,作為一線精英的同行們一直是對此類廣告報以鄙視????的態度的。
可是朋友們,我們鄙視這類廣告,甚至發朋友圈,發微博,寫文章批判外加侮辱這類廣告和它背后的廣告主又有蛋用呢?架不住人家接著投啊。從去年開始,整個行業就一直吵著品效合一,不浪費一分錢廣告費,那么廣告主花了那么多錢做投放,不整點簡單粗暴的,哪來這立竿見影的效果呢?
朋友們,我們要知道,中國很大很大,中國人很多很多,很多一線精英覺得low爆了土到家令人作嘔的東西,可能絕大部分老百姓都沒見過啊,另外,從盤古開天地開始,輿論始終是掌握在小部分人手里的,本山大叔有句話說的好啊“不看廣告,咱看療效!”
朋友,你覺得任何一家有大預算做投放的企業決策者能比你傻嗎?要是比你傻為啥人家年入百萬,你還蘿卜白菜呢?
想象一下,您跟這因特網上咔咔咔的罵著廣告傻逼,人家咔咔咔的接著燒錢投放,真是老板有錢沒地花么?那是看到效果了啊朋友!
為什么廣告主們玩兒了命的、不要臉的、沒完沒了的投這洗腦廣告啊?因為廣告簡單粗暴了,老百姓看的懂了,品效就合一了,好看的營收又占領高地了。
今天的主題是市場部短視,為什么市場部就短視了呢,其實想想也挺好理解的,經濟大環境不太好,不短視就短命了。跟短命比起來,短視著實也不算什么了。畢竟活著才有可能啊。
從2018年開始,各家公司動不動就組織結構優化 (找借口裁員) 、動不動就戰略性虧損 (是真TM掙不到錢啊) 、動不動就業務下沉 (一線城市騙不到錢了) ,動不動私域流量 (想公域但條件不允許啊) 。
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發現,這兩年在社交媒體平臺刷屏的案例越來越少了。比如互聯網逼格大戶——陌陌,以往陌陌每年都會發布一支做工精美的高逼格TVC,不講產品,就講調性講情懷,但是今年,似乎也啞火了;豬場網易,作為互聯網H5營銷大戶,這兩年獨立發布的H5也越來越少了,更甭說了刷屏了。
說白了,還是因為刷屏帶不來立竿見影的增長效果,現在的企業們都很急,都求快,但是從一個男人的角度來講,什么事兒都求快,是不是也不太好啊…
相過親的人的都知道,第一印象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約姑娘第一次見面,您就表現的猴兒急的,直接拍出隔壁快捷酒店的房卡給人家,兄弟,你那是約P啊!能不能尊重和一下相親啊!
做品牌,就跟談戀愛結婚一樣,始終是一場需要耐得住寂寞的漫長的旅途,想要立竿見影,隔壁左拐,效果類投放小粉店,可能更適合您。真心希望各大廣告主不要用約P的心態做品牌,您這前腳狂轟濫炸完了,后腳想讓用戶改變第一印象,您當用戶是什么了?
靠著現有策略短期問題是解決了,可是后面怎么辦啊?回頭找個第三方機構做市場調研,好家伙,品牌認知度爆表了,品牌美譽度跌倒塔里木盆地了(趕上產品體驗差點),那么這個調研做的也值了,波峰波谷您都有了!值!
最后,表明一下觀點——洗腦廣告是惹人反感的。是否選擇用洗腦廣告,得先認清自己的品牌處在什么狀態。在我看來,新氧不合適,因為它已經是行業內第一。醫美是朝陽產業,行業龍頭是行業發展紅利最大的受益者,有責任也必須建立一個美譽度高可信賴的品牌(此處應該給keep打個廣告,都是行業老大,差距啊)。另外,聚劃算就更腦殘了,一個經營多年的品牌,沒新品牌建立認知的需求,拉新也沒什么空間了,卻非得把自己往low了玩,不是蠢就是傻。
總結一下,玩洗腦廣告,是看了別人短期的數字增長,為了給資本市場交答卷的飲鴆止渴。如果你沒有資本逼著,還這么搞,其實那不叫短視,那叫蠢。
行了,今兒就BB到這了,1000多字,再多您也看不下去了,咱下禮拜見。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感覺不對沒有亮點】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