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風雨電商路
馬云的阿里巴巴花了八年時間才上市,同樣是電商,黃崢的拼多多在美國成功上市僅用了三年時間,足見資本市場對拼多多的寵愛。
兩年前馬云提出“新零售”后,阿里巴巴的線上和線下電商布局全面展開,一時間殺得對手手足無措。被馬云視為“不科學存在”的京東,這個時候充分展現出了它的自信與進攻性,緊跟阿里,占據電商二把手的寶座;與此同時,拼多多才剛嶄露頭角。
彼時的拼多多,相信是很多人不愿或“不屑于”使用的一款購物APP,它就是在“被嫌棄”的情況下,大獲成功,短短三年便上市,實現了電商界的又一個神話。
1、曾不被看好的拼多多
一開始,拼多多走“好貨”路線,2016年實現自營收入4.57億元,但庫存高、損耗大、成本高。2017年,自營收入占比從90.4%大幅下降至0.2%,它開啟了土得掉渣的發展模式,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拼多多。
相信大多數人對拼多多的初印象如下:
“當朋友圈里不斷有人邀請我在拼多多上幫他砍價時,我鄙視他,我不想被誤解我很LOW,住在“五環外”;當親朋好友使用拼多多時,我嘲笑他,因為我沒有用、也不會用;當有人建議我下載時,我拒絕了他,我認為低價是劣質的;當機緣巧合用了別人兩塊八在拼多多上夠買的物品后,我下載了它,于是我成了它的用戶…”
這就是黃崢和他的拼多多從農村到城市,一步一步地“拉攏”了數億用戶的方式。
在一片看不懂與爭議的聲音中,拼多多收獲了4.43億用戶,5000多名員工,去年GMV總額就達4716億元。當談到與其他競爭者競爭時,黃崢說到“這才剛剛開始嘛”,讓多少電商大佬不寒而栗……
小霸王和步步高的創始人段永平就說過,“我還沒用過拼多多,但我對黃崢有很高的信任度,給他10年時間,大家會看到他厲害的地方。”
果不其然,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成功IPO,這家成立不到3年的公司,以“社交拼團”、“極致低價”為特征區別于阿里、京東等傳統電商,高速發展。但是,拼多多始終處于輿論旋渦之中,陷入“消費者、商標權利人投訴舉報拼多多平臺上銷售山寨、假冒劣質產品”泥潭。
2、扯掉“假貨”外衣
山寨商品的受害者、淘寶不是第一個,拼多多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在電商風云變換中,拼多多也在努力做一場“山寨”的革命,擺脫層出不窮一直披在身上的假貨陰影。
拼多多意識到平臺商品質量問題后,除了高調表示打假之外,也在試圖利用C2M的模式,擺脫假貨山寨的困擾。
行業分析人士也認為,現階段,假冒偽劣商品和經濟增長放緩是拼多多面臨的兩座大山。只有持續打擊假冒偽劣商品,找到新的增長點,才能增強資本市場的信心,贏得消費者的尊重。
今年以來,拼多多又以“電商扶貧”為主題,進行大規模的品牌塑造。很顯然,在完成“原始積累”后,黃崢希望打造一個全新的拼多多:撕掉身上假貨、廉價、下沉的標簽,成為一家更加強調社會價值的電商平臺。
3、“打破”阿里京東兩強格局
在阿里巴巴和京東崛起后的時代,電商江湖中一直維持著“兩強相爭”的格局,阿里與京東幾度形成“口水戰”持續白熱化的緊張局面,早在去年雙十一,京東和阿里就曾因為商標問題明爭暗斗;今年伊始,馬云的“京東悲劇”論也引發了不少口水。
兩者雖然不是一個體量級,但是淘寶曾經假貨風行,讓阿里痛下決心清理商家,如果說淘寶的品牌與劣質商品掛鉤,那么在后來的電商浪潮中,類似京東這樣的自營店模式則占盡先機,也正是在京東的逼迫下,阿里才成立了天貓,開始真正走上品質之路,與京東正面硬扛。
大家已經習慣馬云與劉強東的嘴仗和互懟,幾乎所有人都以為電商的流量紅利接近于尾聲,都做好了長期面對兩強爭霸的心理準備。就在此時,拼多多一夜崛起,迅速打碎了兩強共斗的格局。
拼多多歷時三年就上市的壯舉,讓行業內大佬們驚掉了下巴。甚至在攪局者如日中天的時刻,相繼推出“淘寶特價版”、“京東拼購”等來與之抗衡。但是對于阿里和京東來說,拼多多的威脅才剛剛開始,之后肯定會讓他們感到越來越難受,以至于寢食難安。
4、合作格蘭仕“正面剛”上阿里
5月28日,6·18電商大促前夕,格蘭仕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梁昭賢率隊造訪拼多多總部,雙方建立長期全面戰略合作關系。
6月17日,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力挺格蘭仕,在個人微信朋友圈轉發了格蘭仕的聲明并表示:“這是電子商務法頒布實施以來,第一家公開站出來對電商行業‘二選一’現象說不的企業,這是一家有勇氣、有自信、有眼光、有信念值得尊敬的企業。”
6月19日,格蘭仕連發三篇公開聲明,算是和阿里叫板,叫板的直接原因可能是被迫反擊,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和拼多多已經深度合作。
從拼多多的角度看,和格蘭仕這次深度合作,也是自己進入一二線市場的具體策略之一,面對電商界的“傳奇”阿里巴巴,很顯然,黃崢很清楚拼多多和老牌電商的正面沖突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5、618購物節“反客為主”
在今年618年期間,拼多多聯合品牌推出了“百億補貼”,對全網熱度最高的1萬件產品做出了實質性讓利。受此推動,拼多多618實物訂單突破11億,銷售額同比增長300%以上。
盡管,拼多多不是618購物節的發起者,但憑借著其獨特模式和獨特生態的影響力,在618的借力下,也獲得企業商家、用戶和平臺之間的共贏,這是本季度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大量商家對拼多多618活動的聯合支持下,拼多多已成為618購物節最受益的平臺。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6.18”期間拼多多的日常活躍用戶同比增長48%,位列三大電商之首,京東為20%、淘寶為9%。更神奇的是,活動結束后淘寶和京東的用戶增長趨勢已經消退,拼多多的用戶增長仍然保持迅猛的勢頭。
這樣的成長速度非常罕見,如果繼續保持這樣的增長速度,拼多多不僅成為618年最受益的電商平臺,而且在即將到來的“雙十一”中也必將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這樣看起來,阿里、京東費心費力數年打造的“6.18”和“雙十一”購物節,搞不好最后可能做了拼多多的嫁衣。
6、輝煌的背后
8月21日,拼多多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平臺GMV達709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621億元同比增長171%。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8%。
上述數據充分表明,拼多多的增速依舊接近10倍于行業平均增速,成為推動新一輪行業增長的引擎之一。
在中國這片幅員遼闊的土地上,有地級城市283個,縣1735個,鎮4.8萬個,村69萬個。共有10億農村人口,他們龐大的商品服務需求,成為拼多多崛起的最強力量。
在電商江湖淘寶與京東“二帝爭霸”的時代,黃崢率領著拼多多一眾強手,在“五環市場外”生生撕下了兩大電商巨頭咬在嘴里的肉,到2019年上半年,拼多多寄出的“口糧量”已經占據了我國運輸總數的四分之一,分發到全國各地。
黃崢的“農村包圍城市”策略,讓拼多多迅速做大,但要在迅速擴張的同時大幅盈利,一二線城市非常關鍵,這一點黃崢也很清楚。
拼多多曾經的確是一個主打下沉市場電商的平臺,如同其他深耕三四五線城市迅猛崛起的互聯網平臺:趣頭條兩年上市,打破互聯網公司最快上市記錄;快手估值達250億美元;連尚網絡旗下產品月活躍用戶數突破9億,成立短短幾年就發展成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級別的互聯網流量巨頭。
但實際上,在快速的發展過程中,拼多多已經不只是單純的下沉。
根據拼多多財報數據,今年1月,平臺一二線城市用戶的GMV占比為37%;6月份,比例上升到48%,一、二線城市半年消費比重由11%提高到48%。換言之,拼多多正在闖入淘寶、京東的高線、乃至心腹之地。
在推進下沉市場與二線城市融合的過程中,下沉市場的用戶不僅是用戶,也是共同發展的合作伙伴,因為他們很可能成為商家。目前,拼多多已經從用戶到商家培養了大量的人才,穩固的合作關系也使得拼多多的整個生態系統更加和諧。
在這樣一種和諧的關系中,拼多多努力促進市場一體化,同時也得到了買賣雙方的更多支持,獲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因此,拼多多的迅猛增長,離不開對下沉市場的投資。他們不僅在下沉市場上獲得了大量用戶,而且在下沉市場的支持下更好地打進了一、二級市場。
如今,拼多多在借力下沉市場電商化、互聯網化的同時,也打通了一二線城市與下沉市場的關卡,幫助農村商品向一線城市開拓。這一戰略有助于從供應鏈的角度對農村商品進行升級改造,可以降低需求匹配的集中度,幫助拼多多打響在一二線的影響力又穩住下沉市場的地位。
7、“金主爸爸”騰訊的支持
我們知道騰訊除了社交領域獨占鰲頭外、一直有一個電商的夢想,就像阿里一直有一個社交夢一樣。可惜騰訊在電商方面沒有好成績基因,當年騰訊做拍拍網沒有取得良好的業績,后經過戰略調整,從原來的自主模式向其他電商平臺進行戰略合作,并放棄了控股模式,這是騰訊“帝國”向騰訊“生態”轉型的最重要一步。
轉變的支撐就是“拼多多”
騰訊對微信病毒式營銷最為惱火。所以,愛惜羽毛的騰訊,曾一度封殺了拼多多1000次,但“親兒子”拼多多注定要站起來再第1001次;雙方互相看了一會兒、莞爾一笑。
根據招股說明書,拼多多于2018年2月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騰訊承諾向拼多多提供微信支付服務,同意更多使用微信資金流的流量,并提供云服務和用戶交換支持。此外,騰訊還同意與拼多多共享技術以外的資源——行政資源。這意味著騰訊將在招聘、培訓等多個領域全面支持拼多多。
今年6月,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說明書,通過首次公開募股籌集10億美元。
財報顯示,截至6月底,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4.832億,同比增長41%,凈增1.396億,較一季度單季增長3990萬活躍買家。同期,京東年活躍買家數為3.213億,阿里巴巴為6.74億,拼多多已經徹底在年活躍買家方面穩住了全國第二大電商平臺的地位。
如今拼多多數據大豐收,騰訊同樣得意,得意之后,有著更大的驚喜。
8、四4歲的拼多多“碾壓”20二十歲的百度
8月30日美股收盤,拼多多大漲8.66%,市值達到390.67億美元,高于百度市值363.4億美元。2019年初,拼多多市值曾超過京東,截至8月30日收盤,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排名為阿里巴巴、騰訊、美團、京東、拼多多。
與拼多多相比,百度的股價讓人不忍直視,已經下跌34%,連續六年來的最低點。此時的百度已經走過了20多個年頭,拼多多距離初創僅僅四年,三年上市、一年反超百度、創造奇跡。
截至9月7日,中國最高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市值4600.25億美元,排名第二的騰訊市值3951億美元;美團點評市值551.3億美元;京東以453.42億美元的市值排名第四,拼多多超過百度以市值407億美元,奪的第五寶座。
在拼多多迅猛發展的勢頭下,“草根出身、學霸成長、商業開掛”的創始人黃崢,大眾對其關注度與日俱增,2018年,黃崢以120億美元身價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成了最大的黑馬,排名第12。
9、更加輝煌的未來
拼多多以“拼團”的方式吸引了無數的用戶量,同時以“簽到領紅包”的方式積累了更多的常駐群體。在拼團最火的時候,整個微信朋友圈,隨處可見的拼單邀請鏈接,“砍一刀”的字眼。
每一個用戶自動的發展身邊的群體,這種“滾雪球”的模式為拼拼多多增大了用戶群體的寬度。
在中通發布財報之際,中通董事長賴梅松表示:二季度,來自阿里系的包裹占比為56%,拼多多為20%。去年同期,該項數據為阿里占比63%,拼多多占比13%。在過去的1年時間里,中通阿里系的包裹占比下降7%,拼多多則上升7%。
一切數據都在表明,拼多多已經不止是下沉市場的拼多多,用戶覆蓋范圍越來越廣,是屬于全國電商市場的拼多多。作為支撐電商平臺運行的一個重要環節,物流的數據往往可以反映一個電商平臺的經營情況如何。
從目前拼多多的增長率來看,高速增長可能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拼多多已經占據阿里巨大市場份額的現狀下,雪球效應注定了拼多多收入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如果拼多多在凈虧損縮減方面做出努力,那么更大規模盈利也指日可待。
由此看來,發展到如今還保持高速增長的拼多多,未來真是不可限量。
10、亢龍有悔,輝煌之下的脆弱命門
在拼多多的二季度財報中,營收、凈虧損額、活躍用戶數量等各項數據均大幅超過預期,當天股價創下9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大漲16%,截至9月7號,市值突破406億美元,直逼京東。
當一眾投行和媒體不遺余力地向投資者宣傳這一好消息時,作為拼多多的掌門人,黃崢卻處在前所未有的焦慮之中。
拼多多這個后起之秀扎根在下沉市場,在金主爸爸兼流量霸主----騰訊的支持下,在主要競爭對手的眼皮子底下實現了崛起,在五環開外市場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電商奇跡后,但也在拼多多的發展道路上埋下了一顆地雷——薄弱的物流渠道。
由于客單價長期居于較低水平,拼單不止、滿屏充斥著9.9元包郵的商品,拼多多對物流體系的依賴程度顯然遠高于主要競爭對手,只有與快遞合作伙伴保持廉價、快速、穩定,拼多多這臺機器才能正常運轉,該環節一旦出現變數,黃崢就可能會迎來毀滅性的打擊。
電商江湖“姜還是老的辣”
目前中國網絡零售行業市場已經形成了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為首的“三足鼎立”格局。
阿里數年前就開始著手加強物流體系建設,通過精心布局,一邊投入重金,與"四通一達"建立了強大的資金紐帶,另一邊借打造菜鳥網絡之機,將它們牢牢捆綁在了一起,高高筑起自己的護城河。
意識到潛在的物流威脅后,劉強東在一片質疑聲中另起爐灶,將歷時十二年打造出的京東物流體系改造升級,確保了自身的安全。
但是,拼多多建立起自己的物流體系并不容易。就目前來看,拼多多似乎傾向于輕資產模式,計劃利用市場上過剩的產能,合作開發利用,并不打算經營自己的倉庫,建立自己的商隊。
黃崢和他的拼多多畢竟太年輕,一直以來以高增長為重點,而忽略了物流體系的戰略價值,最近才明白過來。拼多多戰略副總裁九鼎坦承:“在創建自己的物流之前,我們大部分商家都在使用競爭對手的系統。因此,我們無法看到商家何時發貨,我們的用戶何時收到商品。”
寫在最后:
從90年代末期國內電商出現,到2018年電商紅利見頂、獲客成本增加,同質化競爭裹挾巨大的物流壓力,壓得電商們喘不過氣來......
電商巨頭們未來之路如何走,又會以怎樣的結局示人,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電商行業“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誰在升級中把握機會,誰就會在電商下半場中脫穎而出,掌握未來。
對于電商而言,競爭從未中斷,戰場仍然一片狂亂。阿里、京東、拼多多的“電商江湖”里,只會有中局的舔舐傷口,不會有最后的結束,拼多多在自己的風雨電商路上也不會停止狂奔。
文,韭菜財經/記者胡曉玲,公眾號ID:jiucaifin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