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媽推出第一支廣告,看完有點“辣”眼睛!
作者 | 蘇秦
來源 | 首席營銷智庫(ID:iyingxiaotong)
老干媽給人的印象一直很低調,樸實的包裝、親切的名字、從不做社交媒體,這些因素并不影響它成為“調味品行業的神話”。老干媽很少在媒體上露面,卻經常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特別是最近幾年,老干媽在海外被備受追捧。許多老外“吃著西藍花,就著老干媽”,使其搖身一變,成為高檔調味劑,還登上了奢侈品折扣網站Gilt,并被譽為全球最頂級的辣醬,神壇地位又被捧高了幾層。
不過最近,老干媽推出了一支廣告片,徹底顛覆原來的形象。
魔性洗腦的歌曲、花里胡哨的內容,讓人不經在想:這是要鬧哪樣,老干媽怎么了?
干媽不“老”了
如果有心觀察老干媽的廣告片,會發現老干媽“換人了”,從以前質樸的農村婦女,換成一個俏皮的“小大媽”。這不由得讓人想起肯德基之前的操作。
隨著影像的播放,許多貼近年輕人的場景出現:
(加班時就這老干媽吃宵夜)
(在老干媽的陪伴下功成名就)
(因老干媽邂逅愛情)
(外國人愛不釋手)
看完之后,除了對夸張的內容嘆為觀止,還被里面的歌詞洗腦——擰開干媽,擰開干媽,擰開干媽,腦中全是擰瓶蓋的動作。
怎么說呢,這支廣告的出發點是好的。改變人物造型,使品牌的形象年輕,連文案中都刻意把“老”字去掉,變成“擰開干媽”,可見其心思。然后通過場景營銷的方式,刷存在感。最重要的是想捆綁關鍵詞,讓人看到擰瓶蓋的動作就想到老干媽。
這些都沒問題,但觀眾的反饋似乎不好。
雖然說“有毒”是網絡用語,此有毒非彼有毒。但一個食品品牌被說有毒,確實不太好。
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是技術層面的。首先是文案不順口,聽起來讓人尷尬;第二是想突出的點太多,比如既強調老干媽能陪伴大家,又強調產品高端、暢銷,給人的感覺雜亂。
那么問題來了:老干媽不是從不做廣告嗎,為什么這次寧可冒著打臉的風險,也要拍這支廣告?
從不做廣告的老干媽
1947年,陶華碧出生在貴州省湄潭縣。由于小時候家里窮,她沒上過一天學。20歲時,陶華碧嫁給了一名地質隊員;但沒過幾年,丈夫就病逝了。為了生存,1989年,陶華碧在貴陽市南明區開了一家餐廳,專門賣涼粉和冷面,并制作了辣椒醬。結果生意十分火爆。有一天,她起床后感到頭很暈,就沒有去菜市場買辣椒。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麻辣醬,轉身就走。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在1996年7月,她開辦了自己的食品加工廠,1997,老干媽注冊的公司正式掛牌。
在早期的發展中,老干媽面臨最大的危機就是假冒偽劣。好在度過難關后,老干媽一飛沖天,成為“國民辣醬”,曾創下一年6億瓶的銷量。
很多人好奇,老干媽不貸款、不融資、不上市、不做廣告,憑什么取得如此好的成績。
其實無外乎三點:
一是過硬的產品力。老干媽無論口感還是口味都是獨一無二的,咸、脆、辣、香、麻,比例正好,吃起來回味悠長。正所謂味道才是王道,這句話在老干媽身上一點也不夸張。
二是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口碑。陶華碧沒多少文化,不懂營銷策略,也不懂廣告策劃,但她深知一個道理,做人要講誠信。于是憑借多年對產品質量的把關,贏得了老百姓的口碑。在前互聯網時代,老百姓口口相傳,也不失為一種宣傳手段。
三是親民的定價。別看老干媽在國外買到3.9美金(24人民幣)一瓶,但在國內始終保持親民的價格。陶華碧曾說過:“我是中國人,我不賺中國人的錢,我要把老干媽賣到國外去,賺外國人的錢。”在涪陵榨菜10年提價12次的襯托下,一瓶老干媽十幾年一直保持8-10元的價格,可以說相當良心了。
老干媽變“味”了
不知何時起,網上開始討論老干媽“變味”了。
其實變的不止味道,還有作風。從不玩社交媒體的老干媽,近兩年在這方面可沒少下功夫。2018年,與諸多品牌一起,老干媽玩起了跨界營銷,推出了同款套頭衛衣,還登上了《男人裝》。
還有這次推出的洗腦廣告片。
這還是以前的老干媽么?如果看看老干媽的股權變更,就明白了。創始人陶碧華早在2014年就退出了股份,也離開了管理層。目前公司股東由李貴山、李妙行兩人組成。
雖然“老干媽”離開了老干媽,但當初定下的規矩還是沒變,比如價格。即使換了人,老干媽依舊沒漲價。雖然良心,但從產品的角度不難看出問題:在原材料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價格始終維持在8元左右,背后肯定是替換原材料完成的。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老干媽味道變了。
2015年《商界》雜志發布了一篇關于老干媽把貴州辣椒換成河南辣椒的報道,貴州辣椒價格基本維持在12~13元/斤,河南辣椒價格是7元/斤,一斤至少高出5塊錢,1噸就是1萬塊,老干媽一年要用1.3萬噸辣椒。根據中國辣椒網顯示,雖然這兩年河南辣椒有所上漲,但始終低于貴州辣椒。
誰也不知道老干媽為什么不漲價。但從營銷的角度分析,這樣是不利于品牌發展的。常年穩定在親民的價格雖然在競爭中有優勢,卻會影響產品質量。老干媽作為國內調味品行業的龍頭,價格已不是最主要優勢,很多競爭對手同樣把價格壓的很低,關鍵是產品力。如果不能保證老干媽原有的口味,就失去了靈魂,會跟對手一樣陷入同質化的競爭。
老干媽的問題不止成本和價格。
來自智研咨詢整理的數據顯示,目前調味醬市場規模達400億元,其中辣醬規模達320億元,整個辣椒醬行業市場規模增速仍在7%以上,到2020年底,辣椒醬行業市場將達400億元。在這種環境下,近些年辣椒醬行業的產業升級也在不斷深化。“互聯網+”助了一臂之力。近兩年來,多個網紅辣椒醬品牌迅速崛起。比如,利用名人效益做互聯網全渠道推廣的林依輪的“飯爺”辣椒醬、相聲演員岳云鵬的“耗辣椒”辣椒醬,以及借助外賣平臺迅速崛起且大受年輕人歡迎的虎邦品牌等。
(林依輪的飯爺)
(岳云鵬代言耗辣椒)
(外賣平臺上常見的虎邦辣醬)
相比于更多玩法、口味,品質升級的新生代品牌,老干媽被不少行業人士質疑品牌老化。
雖然老干媽仍是調味品行業的龍頭,但地位已經岌岌可危了。隨著年輕一代加入消費大軍,他們的消費方式、和習慣都與過去不同。他們有更多的選擇,口味也更多樣化。對于價格的敏感程度不如過去,反倒重視產品力。而且現代人強調健康、養生,整體環境對老干媽這種高鹽、高油產品并不友好。
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原因,都在逼著老干媽改變。
如何穩固“國民女神”的地位
通過上述內容,不難看出老干媽拍這支廣告片,包括之前出衛衣等一系列動作,都是為了轉型。盡管效果一般,但方向是對的。
如何才能穩固“國民女神”的地位,我有三個觀點:
第一,保證產品力。老干媽的立足之本是它的產品,獨特的味道是其他品牌替代不了的。而其地域特性必然會提高成本。所以寧可漲價,也不能丟失靈感,否則就不是老干媽了。
第二,提高定位。如今的老干媽已經是國際大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國內外都有較好的聲譽,這是其他品牌不能比的。老干媽可以提高定位,推出更新、升級的產品,迎合目前的中高端市場。
第三,培養年輕消費者。俗話說得年輕人得市場,如今的年輕人是在互聯網時代下成長起來的,再像過去一樣“悶聲發大財”已經行不通了。要與年輕人拉近距離,摸清他們的消費習慣。當務之急是品牌年輕化,這一點老干媽已經嘗試了。
就目前的形式來看,老干媽品牌年輕化的道路還很長。不過還是希望這位“國民女神”能回歸原味,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