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項目融資,創業者必須要知道的四個防騙指南
在當下互聯網創業的浪潮中,越來越多創業者希望通過融資來快速做大自己的企業,“融資”雖然是一條可選擇的捷徑,但這條捷徑上卻布滿了荊棘。不法分子常常利用創業者急于找資金的心態布局融資圈套,那些涉世未深的創業者不僅沒有融到錢,手頭上僅有的啟動資金也被“套路”掉了,提高融資防騙意識,是每個創業者都應該惡補的功課。現在很多所謂的投資公司都善于包裝,高檔的寫字樓,響亮的名號,專門靠幫企業融資這個噱頭來圈錢,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這樣的機構非常多,他們有專門的業務員,在各大融資平臺找企業負責人,聯系上后就拿出之前準備好的話術,就說我們是XX投資公司,我們公司平臺實力有多強多強,然后天花亂墜一通吹,又開始瘋狂拍馬屁說你的項目很好,然后發你一張投融資對接表,套路開始。
套路一邀請你在某某時間段參加一場為期幾天的“高檔”路演,然后有很多大佬出席,巴拉巴拉說的你蠢蠢欲動。等你心動了以后,業務員就要你交幾千元的場地費/報名費,能不能融到資就看你的路演水平了。
不過呢,大部分人還是有一點點風險意識的,先推脫要時間考慮一下或者找朋友商量一下,眼看到手的肥肉就要飛了,業務員又開始對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什么機會難得啊,過幾天場地費用就要漲價云云,很多人經不住誘惑就給錢了,想著不就是幾千元的事兒嘛,要是能對接到幾個大佬也不虧。
參會以后,你會發現所謂的“高檔路演”可能只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表演”。這些所謂的投資公司一上來就是各種吹噓,連你的商業計劃書都沒看,只是聽你簡單介紹,就說沒有問題,可以考慮投資,還有的不聽你介紹項目,不問你專業問題,而是說自己多么多么牛逼,投的企業都賺大錢等等,然后就說你的項目很好,很多資方都感興趣,然后要你交幾萬元找他們“指定的合作方”重新梳理下BP,做個價值評估之類的,而且不斷地用言語刺激你,讓你放松警惕,等你心血來潮一交錢,投資公司開始疏遠你,無論你怎么催問投資何時到賬,對方就是找各種借口一拖再拖,實在不耐煩了就說你的項目沒有通過投資人的審核,你氣急敗壞地要找他們理論退錢的時候他們反駁道并未收過你一毛錢,而且直接毀滅證據撇清關系,你想打官司都狀告無門。
2套路二邀請你免費參加投資人見面會,沒有融到資不收費一分錢,聽起來好像還挺靠譜,等到了活動現場,他們就開始對你洗腦,說你的項目前景有多好,市場潛力非常大,融資成功的概率很高,當你滿心歡喜期待下一步進展的時候,他們就說為了投資人的利益,準備派“專家”去當地考察核實你的項目。
但是,考察需要繳納幾萬元的差旅費,然而也沒有告訴你這筆費用的明細,成功如何,失敗如何。眼看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咬咬牙把錢匯到了他們的賬戶,為了向他人展示他們的正規性,考察團隊還會帶專業的律師過去,當你熱情招待他們陪吃陪喝后,就草草簽訂了投資意向書,你心想意向書都簽了估計拿錢八九不離十了,可沒想到他們還有后手。大約半個月左右,資方打電話過來說你的項目通過了復審,現在需要對項目進行資產評估,然后還順勢推薦了XX權威機構,談下來各種律師費,保證金,項目受理費要差不多十幾二十萬元,然后你就傻眼了。
防騙指南一:要先給錢再融資的謹慎合作
現在很多不靠譜的融資平臺,先收個幾萬元服務費然后再融資,這其實是很不合常理的,因為融資成功與否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果你的項目真的非常好有資方感興趣的話,他們巴不得馬上給你引薦,項目成功融資的話他們光是傭金都賺的盆滿缽滿了,還在乎你這小幾萬?建議大家在選擇融資中介的時候優先選擇有一定知名度的FA,融資成功后收取一定的中介費這個是可以接受的,除此以外其他任何需要創業者提前支付費用的融資機構,大多是不靠譜的。
防騙指南二:不要輕信上門資方的花言巧語
一般來說,資方在投資上都有一定的選擇和偏好,比如有專門做醫藥,大健康領域項目的VC,或者是專注于科技人工智能方向的投資機構,投資人對項目所在行業不了解,或者說看不懂該項目的商業模式,是不會貿然出手的。一般來說,資方看項目的主要方式有兩種:一是通過自己的人脈圈子尋找,比如朋友引薦的項目,自己投過的創業者轉介紹的項目,熟人關系的介紹首先有信任成本在這里,所以如果你和資方不在一個六度人脈圈子里,要讓資方投資你難度很大;二是外部的渠道引薦,比如長期合作的FA,政府性質的創業大賽,公開活動的項目路演等等,這是普通創業者尋找投資相對靠譜的渠道,千萬不要輕信網上主動找到你的資方,除非你的項目在圈內有一定知名度,否則投資人主動來找你概率很小,特別是那種打電話上來一通吹你項目有多好多好的那種,投資人又不是傻子隨便哪個網上看到你的項目就贊不絕口的,最多是有一點興趣,吹牛吹的天花亂墜的,感覺條件好到不可思議的,最好繞道。
防騙指南三:項目初審異地洽談留心眼
真實資方是有自己的風控部門和盡調團隊的,項目不存在初審一說,看項目就跟看簡歷似的,感興趣就接著看,需要什么資料列清單讓你提供,不感興趣就直接pass,沒那么多事兒。在對項目大致情況有一定了解后,資方也有可能會邀請創業者到當地投資公司進行洽談,可以說如果資方真要找你去洽談的話,說明他們對你的項目認可度很高,資質條件基本符合他們的投資標準,當面聊一方面是核實項目細節的真實性,另一方面也是看創業者本身的實力,說白了也就是考察做項目的人靠不靠譜,資方都是老江湖了,什么樣的創業者沒見過?基本上聊幾句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資方都是很忙的,前期需要法人單獨去面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好事真的降臨在你頭上,任何需要簽字畫押的協議,意向書盡量堅持在本地簽署,條款要逐字逐字閱讀,有不懂的地方及時標注咨詢律師,千萬不要貿然下筆。
防騙指南四:警惕抵押陷阱,不合理的高昂費用一律拒絕
不是說所有做評估,做公證的都是不靠譜的,真實資方也會做數據分析,價值評估,但這些工作資方自己有團隊會進行調查,那些所謂的融資服務機構要求創業者到“指定的”律師事務所,評估機構做評估,做調查,且收取高昂的律師費,評估費,這種十有八九是有問題的。還有一種是利用不透明的信息優勢,用票據抵押、直存抵押、承兌匯票等違規方式操作,誘導創業者簽署利率高昂借款抵押合同,還有的利用當地抵押政策設置合同陷阱,設置二人共管賬戶讓創業者頭息打款,一旦抵押失敗就變成了項目方違約,融資失敗的話前面的頭息取不出來,即便資方妥協能取出來也是要扣一筆費用的,最后項目方是一點好處撈不到。
總之,無論騙子的手段和花樣怎么變,最終的結果無非是騙錢。所以,創業者一定要問清楚每一筆需要支出的費用明細,具體的服務內容包括哪些,融資成功后這筆錢是會退還還是在融資款中抵扣,如果融資失敗,這筆錢是否會退還,多久可以退還,這些內容全部都要落實到合同上,白紙黑字寫清楚,然后自己根據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判斷是否要進行下一步,只要該融資機構不是皮包公司,哪怕是出現了糾紛至少手上有證據,不至于過于被動。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