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反共識向左,迭代向右,企業(yè)打造超級產品的背后原因
對于企業(yè)而言,學習互聯網思維足以讓能幫助企業(yè)進行創(chuàng)新,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基于反饋極速調整才有可能做出超級產品,實現反饋的曲線模式”。
大到企業(yè),小到個人,我們都有自身固定的思維模式,雖然這種思維對于我們來說是有益的,但一旦產品超出了本身的認知,固定思維的慣性會讓我們陷入困境,當企業(yè)面對這種情況時,就需要用到一個方法,那就是艾永亮老師所說的:迭代,通過不斷地迭代反饋驗證,讓產品趨近正確,從而打造出超級產品。
在我們身邊無時無刻都在發(fā)生著變化,不論是企業(yè)還是個人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學習互聯網思維才能與時俱進,那么這次就來分析互聯網中的——“反共識”,通過原理和運行機制來進行更好的學習。
什么是反共識?
1、定義
”反共識“是打造超級產品的一環(huán),主要應用于用戶在遇到瓶頸后,為尋找一個突破點的思維方式,幫助企業(yè)突破增長乏力的問題。
2、原理
其根本邏輯就在于艾永亮老師所說的【增長】,我們會發(fā)現,傳統企業(yè)在過去的營銷模式早已失效,只有依靠用戶的認可來達到指數增長,這其實也需要企業(yè)“反共識”的挖掘用戶需求,同時給予企業(yè)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的思考方式。
3、運行機制
一切產品發(fā)展起來的背后都有一定的道理,而在這背后僅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超級產品,如果你無法找到屬于自己的超級產品,請以用戶為中心才能找到最核心的本質問題。而一旦你想創(chuàng)新的話,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挖掘用戶痛點后,找到用戶對產品普遍的共識但又違背這個常理,通過反向思考的方式,然后堅定目標執(zhí)行下去。
在這里的反包括兩個層次的反,第一個層次“反”的是你原有的邏輯,第二層次的“反”是反創(chuàng)新方法。
從物理學發(fā)展找到“反”的邏輯
說到物理就不得不提到:亞里士多德、牛頓、愛因斯坦。
亞里士多德認為體物體的本質狀態(tài)是靜止,只有當它受到力的作用才會運動。
而牛頓打破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他認為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可以進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它才會停下來。這在當時的年代就是極具“反共識”的觀點,直到現在還被人們廣泛認可,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愛因斯坦則打破了牛頓的引力理論,牛頓認為引力和物體的質量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大,才能吸引到其它物體。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一個大質量的物體會造成時空彎曲的產生,在彎曲的時空內,物體一旦運動起來,就會遵循最小作用力的原則,跑最短路徑,看起來就像有引力的存在一樣。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們,就是通過不斷地反共識,一次又一次的打破別人的觀點,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2、在互聯網中的反共識還有什么用?
首先互聯網的出現主要是解決人們生活中信息傳播效率的問題。
而早期的互聯網用戶對于新浪網絕對不陌生,早期的新浪網主要是將報紙、電視、雜志上的新聞搬到互聯網上,做好分類和聚合給用戶看,并成為了當時最火的新聞門戶網站。
從那以后百度又將新浪的一個小功能模塊抽離出來,新浪網搖身一變成為了互聯網最大的中文搜索平臺,成為了搜索的代名詞,人們每天都在上面搜索大量的信息,如果新浪持續(xù)著只做新聞分類和聚合,那早就會因為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而被淘汰。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又衍生出了不少的微信公眾號平臺,用戶只需要關注或訂閱,那下次這個作者再有新內容的話,就會直接推送給用戶,連搜索這個步驟都省了。
再到如今的AI時代,不少平臺都作出了升級,它們可以根據用戶在平臺上瀏覽的內容,判斷用戶的喜好,并推薦相關內容,這又是比之前更進一步的操作,從用戶主動搜索內容,到內容主動找到用戶。
為什么在不同的時代,解決的都是同樣的問題,但行業(yè)佼佼者的地位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實我們會從中發(fā)現某種趨勢,在未來生存下來的企業(yè),它們會越主動,讓用戶做的事情越少,傳遞信息或解決用戶痛點的效率會越高,從最初到現在,唯一不變的規(guī)律就是讓用戶更加快捷的使用產品,而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
所以企業(yè)在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反著做,從被動變主動,一旦用戶現有的需求被滿足,那又會有新的需求產生,如果你的產品要是能做到比用戶還懂用戶,那你就能打造出一款具有超級產品力、超級增長、超級盈利的超級產品。
反共識的學習應用
對于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而言,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推動企業(yè)發(fā)展,但是我們會發(fā)現,自己的學習方式跟大部分的人一樣,去看書,看完書之后很快又會忘記,需要不斷的翻閱筆記。這時我們可以選擇用反共識來學習,我們的學習模式不再是輸入了多少,而是你輸出了多少,需要刻意的進行練習,將互聯網思維記在腦子里,而不是簡單的吸收知識。
1、思維的變化
每次學習之后便嘗試自己能否將知識加工,再轉化成自己的,同時應用到現實中,而不是光說不練,任何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都必須要有一個流程和套路。
2、快速迭代
迭代是重復反饋過程的活動,最終目的是為了打造超級產品。
每一次重復的過程都可稱之為“迭代”。
而每次迭代得到的結果都會作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3、艾永亮老師五句口訣
1、以用戶為中心——所有的創(chuàng)新從用戶痛點出發(fā)。
2、重度關注產品——產品創(chuàng)新。
3、高頻反饋閉環(huán)——反饋才能閉環(huán)。
4、極速產品迭代——極速調整。
5、造就超級產品——擺脫高成本低收益慢增長,實現指數級營收暴漲。
反共識的注意事項
雖然反共識并不是所有的東西你都得反著來,而是基于用戶的痛點,基于產品一直不變的規(guī)則上進行反共識。
1、原則錯誤
舉個例子,在互聯網時代,尤其是現在工作的人,面對高強度的工作節(jié)奏,常常熬夜加班到凌晨后,第二天倒頭就睡直到10點再去公司,還美其名曰晚上工作效率更高,殊不知這樣對抗“生物鐘”,其實是在戕害自己的身體,或許我們早就深有體會,準點吃飯,按時休息,精神就會神采奕奕,一旦違背則會力不從心,長期的生物鐘紊亂不僅降低免疫力,還會引發(fā)超重,禿頭等多種疾病。
這種反共識,其實是缺乏自制力和放縱自我的表現。就像企業(yè)做產品一樣,如果從開始就是錯誤的,除了大量的消耗公司內部資源外并不會產生任何效益。
2、執(zhí)行錯誤--反共識需要三大驗證法
雖然在過去有許多的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都是反共識的,但在他們成功的背后卻有著千千萬萬反共識失敗的人,要知道每一次的創(chuàng)新都意味著有95%的幾率的失敗的。
所以企業(yè)在創(chuàng)新產品時,不要瞎極致,只有已驗證的特性才需要極致。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進行三大驗證法,直覺、邏輯、事實。
直覺是調動自己的感性系統與用戶達成共情,通過邏輯去調動自己的理性系統,最終事實是基于行業(yè)變化的呈現。只有將一款產品做到了直覺、邏輯、事實找到這三大方法的交集,才會提高創(chuàng)新成功的概率打造出超級產品。
俗話說“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企業(yè)在最高處時也要注意風險,在低谷時也不要氣餒,“反共識”是即能帶來高效率的創(chuàng)新,也有可能是最快速的消亡,通過三大驗證法,謹慎的投入,如果不太確定風險如何,可嘗試用迭代的方式來進行創(chuàng)新,最終迭代到形成超級產品。
總結
在目前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在網上瀏覽、點擊和購買的行為都會形成各自數據,對他們而言其實價值并不高且不會進行過多的關注。
但對于企業(yè)而言,只有將用戶數據牢牢抓到自己手里才能服務更多的用戶和企業(yè)進行變現,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去打造超級產品的最終目的。
未來是無法預測的,就像馬云所說的:阿里巴巴最大的財富就是數據,而在未來,可能誰擁有的數據最多,誰就擁有未來。
更多精彩文章,請搜索關注“艾老思”公眾h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