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子到比特的飛躍已是勢不可當、無法逆轉。——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
迎風蕩漾的花海、流光溢彩的森林、變幻萬千的文字、璀璨奪目的宇宙、未來城市的幻想樂園……無論你是否親眼目睹teamLab的各類空間作品,一些曝光度極高的刷屏照片,想必你不會過于陌生。作為互動展覽界的“當紅花旦”,teamLab在近年名聲大噪。
運用全新的手法,打破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界限,這是teamLab特有的突破現實維度的方式。他們的很多作品,傳達著改變世界的愿望,強調創造性與未來傾向。其中,“無界”,更是其持續探索的議題。
一、「用數位的概念,擴張美的意識」
數位藝術,意指以現有的電腦科技從事藝術創作的手法。傳統的藝術作品,必須借助紙張、油墨等物質載體,才能實現訊息的接收和傳達。但是數位科技,卻讓訊息及其表現方式能夠獨立與物質媒介單獨存在,并演化成一種可自由延展和變幻的手段。
在teamLab看來,數位科技讓藝術的表現方式,從物質中獲得解放。這也是團隊熱衷于持續摸索數位藝術與人類之間嶄新關系的心理動因。而teamLab營造的每一處視覺與沉浸式的體驗,都在喚醒人們的對美與詩意想象。
1/ 花與人的森林:迷失、沉浸與重生
在teamlab營造的花海空間,同時存在著多個季節。一整個年度的花朵,會配合著不斷變換的季節,改變生長的地點,并重復著從發芽、生長、結出花蕾、開花,到凋謝、枯萎、死亡的過程。
進入空間中的人們,若是停佇不動,周邊的花朵就會不斷生長彌漫、并持續綻放。若是人們觸碰或踩踏到花朵,它們就會凋謝并死去。
這并不是將預先制作的影像進行簡單放映的手法,而是通過電腦程序對花朵進行實時繪制而形成。總結來說,這一作品的圖像并非處于機械復制的狀態,而是受到觀眾行為舉止的影響,持續發生變化。眼前一瞬間的畫面,一旦錯過就無法再次得見。相比單一的視覺沖擊,作品蘊含著一種“一期一會”的禪意。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teamLab的作品,是一個永恒存在與轉瞬即逝的統一體,亦是個人經驗與普世認知價值的統一體。現實時空的距離,被創作的力量悄然抹去;而不同的個人經歷卻在其中得到感知層面的延展。
2/ 世界從黑暗里誕生,仍然如此可愛而又美麗
文字在誕生的最初,被人類篆刻在龜甲、牛骨, 亦或青銅器之上。每個文字,都包含著一個獨立自洽的世界。
因此,在這個作品中,當人們的手碰到屏幕彌漫開的單個文字之后,文字所包含的世界就會被重新創造、解鎖和呈現。而從文字衍生開的圖像世界及不同景象,也在現實世界中互相影響著不同的觀賞者。
teamLab通過物理發展計算和現代技術手段,讓文字衍生出的事物,受到物理位置、智能與特性的影響,創造出不盡相同的動畫。就像自然風景沒有重復的瞬間一樣,作品的每個瞬間也在創造著全新的景觀,傳遞出360度的廣闊空間。
通過文字,每一位觀者所召喚出的世界,與他人所召喚出的世界產生持續互動,不斷影響著雙方的視感體驗,從而碰撞出更加新奇的世界。
3/ 森林的故事
這是一個規模巨大的裝置藝術空間,由高度約15公尺的圓頂天花板巨蛋空間、架設于半空的橋以及與橋相連的80公尺回廊所組成。作為一個互動式影像空間,teamLab展現了隨著時間流動而變化綻放的花卉叢林、以及無限延展的宇宙空間。
走過鼓型空間的橋段,沿著外壁螺旋狀的回廊,人們的目之所及,是一片順勢蔓延的鼓型空間的廣大森林。
當每個人在回廊間徜徉之時,伴隨時間帶的變化,會出現不同的動植物,以及明顯的清晨、黃昏到夜晚的時間變化。人們透過影像,見識到新加坡的干季和雨季。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teamLab的作品,是一個永恒存在與轉瞬即逝的統一體,亦是個人經驗與普世認知價值的統一體。現實時空的距離,被創作的力量悄然抹去;而不同的個人經歷卻在其中得到感知層面的延展。
二、「拓展人與人關系的邊界,讓他人的存在成為積極的體驗」
“數字藝術能夠改變共處同一空間內的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如果他人與藝術作品的互動能夠創造美好的改變,那么他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元素。”
面對常人的藝術觀賞“社恐癥”,teamLab覺察到,藝術作品與觀賞者之間的關系,其實可以從原本的“一對一”滋養變成“一對多”的交互性。因此,在他們的作品中,觀展者也時不時可以意識到——這個特定的空間,創造出了人與人之間的新型互動關系。他人的在場和行為,也可以變成一種獨特的觀展體驗。
1/ 光之森林管弦樂團
這是一片光之森林。當人們在空間內推動、滾動或輕敲這些發光的裝置體時,它們的顏色和聲音都會產生相應的變化。漂浮在空中的發光體,與周圍的物體彼此呼應。由于動作演奏出來的音色與光影,可以聯動四周的物體,使整個空間的顏色隨之改變。
人們可以在這樣一個空間內,用自己的身體去觸碰大小不同的球體,一起改變森林的顏色,享受自由演奏的樂趣,也享受互動的趣味感。
2/ 呼應森林和直立并呼應的生命
在世界遺產下鴨神社糺之森神道兩側,站立的發光蛋狀物,與神道兩側的樹木共同散發光芒。蛋狀的光暈與每棵樹上的光影,擁有各自的律動頻率。夜幕籠罩下的萬物,似乎在光影一明一暗的節奏下,共同呼吸。
當駐足期間的人們,推動發光的蛋狀物時,光的顏色會隨之改變,并發出特別的音色。在音色的呼應之下,不同的光源也會與附近的蛋狀物及樹木互相呼應、并擴散開去。這是不同光源與光源之間的響應和對話。
如果狹長的神道另一端,也發出共振的光芒,這一信號就表明另一端有人或動物的存在。通過光源的儀式感,人們在此地意識到,相同空間中其他生命的存在。
三、「身臨其境,消弭自我與外物的界限」
好的沉浸式藝術體驗,能夠在觀展過程中帶來震撼的感官效果,又能在觀展之后提供無垠的遐想空間。在身心沉浸的體感中,自我與外物的界限變得模糊、甚至開始消失了。
這也是teamLab作品為大家帶來的啟示之一。
1/ 呼應燈森林——一筆
在一片燈光的森林之中,當有“闖入者”靜止站立在某處,最接近的燈盞就會感應并發出強烈的光芒和聲響。并將此信號依次傳遞到臨近的燈盞之上。如同多米諾骨效應一般,片刻之后,空間內所有的燈盞都會被點亮、并回歸到最初的發光點上。
每一盞燈的陳列,在乍看之下毫無規律可循;實則,每兩盞燈之間的排布,都能夠描繪出一條獨一無二的連接線。這也是所有燈盞都能呼應且形成光源路徑的原因。
teamlab認為,這不是以固定空間為前提創造出的靜態燈光之美,它包含了人們靠近燈盞時所觸發的動態美。作為主體的人,成為空間和作品的一個部分。
2/ A Forests Where Gods Live
在一個寬敞、神秘的廢棄浴室空間內,巨大的長方體型的裝置拔地而起。不斷變幻的光線式花朵,在每個小時,都經歷著一段生死之旅——含苞、成長、開花、落瓣、凋謝、枯萎。這是自然規律使然,卻也暗含著宇宙的自然輪回之道。
伴隨著人們在裝置周遭的移動,花朵圖像在每一刻都呈現出別樣的變化。通過消除“作品與觀賞者”之間的界限,讓觀賞者融入作品之中成為其中的一部分,teamLab給予觀賞者重新思考既有價值觀與“聯結”的契機。
四、「探索光線與空間的關系,消除作品的界限」
“曖昧”。teamlab認為,在人腦之中,思考與概念原本于境界上就存在著曖昧的部分。不同的思考和概念,能夠相互碰撞、彼此影響且并存;但是為了傳播思考與概念,人們需要以物質作為媒介,而物質讓邊界誕生了。
但是透過數位技術,各類光線構成的圖像,能夠突破物質媒介的限定。這讓作品保持原本獨立性的同時,也消除了作品彼此之間的邊界。
1/ 超越邊界的群蝶,因人而生的短暫生命
這群蝴蝶,因人而生,在空間中飛舞。當人觸摸以后,它們的生命便會消亡。
當人站到空間里時,蝴蝶將會從人們的身體上破蛹而出,從腳邊飛走。即便這是一個因人的存在而產生的作品,觀賞者卻無法完全看清蝴蝶誕生的景象,只能通過他人來認識這個過程。
蝴蝶們在不同的顯示屏中跨越邊界,同樣也在跨越作品的邊界,在其他作品中飛舞盤旋。通過這種自由無阻的飛行,“作品框架”的概念被解放,作品之間的邊界也變得曖昧和模糊。
2/ Walk, Walk, Walk: Search, Deviate, Reunite
在這個空間里,各種匿名的肖像群在不斷行走。當觀賞者觸摸它們時,它們會有所反應,有時會停留,有時會改變方向。無論觀賞者是否停止身體的運動,肖像都會不斷產生行為變化。
禪宗里有句話叫“步步是道場”。作品中的人物,會不斷面對各種事情,而后持續前行。觀賞者也會通過行走來直面虛構世界中的人物,與每個角色不斷碰面。
像迄今為止teamLab的作品一樣,通過空間的實時體驗,觀賞者總在做選擇——走哪條路、要追尋什么、和什么發生關聯,做什么……在每個空間內,每個角色的匿名性和多樣性賦予了觀賞者自己創造故事的能力,每個人將選擇并朝著自我描繪的“啟蒙”路徑前進。
3/ 油罐中的水粒子
步入油罐空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從天而降的巨大瀑布。瀑布的水流由無數水粒子的連續體來表現。粒子之間的相互移動與影響,則構成水流的直線。這也實現了teamLab所構想的超主觀空間中的平面瀑布。
當每個觀賞者站立在作品前方,人體就會化身阻擋水流的巖石,進而改變水流的方向。
在受到阻隔的水流中,有大把的花朵涌現在眼前。整個作品實現了形花、水流與人之間的交融。
“當你的個人經歷改變時,你看待他人的方式也會發生改變。當人們成為同一空間和藝術品的一部分時,自我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就會發生變化。”在teamlab的所有作品中,我們彼此化身為一個相容相通的整體,仿佛世間萬物都存在于一個漫長、沒有邊界、脆弱而又不可思議的生命延續之中。
正如teamLab創始人豬子壽之所說:“teamLab正在做的是通過藝術創造‘無界(Borderless)的體驗’,來改變人們把界線當作是理所應當的現狀。”這也是“無界”這一創作理念,所帶有的先鋒性的內涵與姿態。
參考資料:
teamLabArt官微
https://art.team-lab.c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