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碧新廣告,太洗腦了!
作者 : 江楠,首發: 廣告案例精選
最近雪碧在巴西投了一系列廣告
感覺整個南半球都要「涼涼」了
一、魔性+洗腦,將沙雕進行到底
提起雪碧,很多人都會想到那句經典廣告詞:透心涼,心飛揚。
確實,很少有品牌能像雪碧這么會講「涼」這個概念了。以至于每到夏天,就算不喝雪碧,單單想到這個名字,都會感到一股涼意。
這不,隨著北半球夏天的悄悄溜走,南半球的熱浪開始沖擊著人潮。雪碧趁機在巴西投放了一系列以「Fresh Drops」(保持新鮮)為主題的清涼廣告,把一股清涼旋風帶到了南半球。
會跳舞的雪碧汽水
一言不合就鬼畜的墨鏡大叔
喝完雪碧被凍成冰人的酷蓋
變成樂器的雪碧瓶
玩舉高高的檸檬
雪碧和檸檬一起打游戲
潮酷swag的雪碧
會奏樂的雪碧
連雕塑都想喝的雪碧
我們常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但雪碧覺得,如果三遍不夠,那就3x3遍吧。
連續九句「Fresh Drops」的slogan輸出真是頗為洗腦,讓人看完整支廣告想不記住都難。
通過這九支小短片,雪碧保持了將沙雕進行到底的風格,用一系列意料不到的腦洞,讓人感受到了一股撲面而來的涼意,從視覺上打造了炎熱夏日的清涼之感。
二、多維度強勢賦能,增添產品情感附加值
相信在看這支廣告的時候,很多人會聯想到今年618期間京東推出的一系列沙雕廣告,同樣是用簡短有趣的短視頻,推廣平臺的產品,并深受好評。
雪碧的這支廣告和京東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挖掘產品的核心點,進而賦予其生命力。
當看到扭動身姿的雪碧汽水、易拉罐、檸檬,你是否也有想要隨著音樂舞動的沖動?
當看到雪碧成為了樂器、游戲道具,你是否對了幾分購買它們的欲望?
這就是這支廣告力求傳達的信號:不僅僅讓消費者感覺到清涼,更想和雪碧交朋友,和雪碧一起玩、一起互動。
當產品有了生命,就多了打動消費者情感的觸點,增添了讓消費者產生情感共振的按鈕。
此外,這種與用戶之間的共鳴效果,還體現在一些小細節的巧妙設計。
比如,視頻中有些場景中出現的雪碧瓶,瓶身上是帶著水珠的。這會讓你感覺到這瓶雪碧是冰涼的,因而瓶身才會有液化的水珠。
而當你被烈日暴曬,或者心情煩躁的時候,這種讓人感覺舒適的「清涼感」,正是你需要的。
據了解,這一系列廣告將會在通勤高峰期,被投放在巴西圣保羅和里約熱內盧的2500多個戶外廣告數字屏上。
而配合著歡快的音樂和有趣的畫面,過往的路人不僅想要買一罐雪碧來降暑解渴,也會在廣告的帶動下一起動起來,緩解人們上下班時煩躁的情緒。
可以說,雪碧的這支廣告,洞察到了人們生理和心理的雙重需求,在刺激銷量的同時,也增進了品牌和巴西消費者之間的感情。
三、同樣是洗腦廣告,為什么雪碧受到好評?
最后,想必很多人也有同樣的疑問,同樣是不斷重復的洗腦廣告,為什么電梯廣告人人喊打,而雪碧和京東這樣的廣告卻好評如潮。
我想,雖然同樣是洗腦廣告的外衣,但他們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首先,它們重復的內容是不一樣的。
BOSS直聘、鉑爵旅拍這樣的電梯廣告為什么招人煩?是因為它們就像是一個聒噪又甩不掉的粘人精,在你耳邊一直重復一句話。
所以,我們被洗腦的是它們的口號:找工作,和老板談;鉑爵旅拍,想去哪拍就去哪拍。
而雪碧的廣告,則像是一個巧克力盒,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又一個不同口味的巧克力,收獲的是驚喜和意外。
因為,它向我們洗腦的,是創意,是樂趣,而被不斷重復的slogan「Fresh Drops」,則是一條線,串聯起這些美味的巧克力,讓它們不至于太散,偏離了主題。
其次,它們重復的時間是有差別的。
一個電梯廣告,一般長度是15秒,而往往在這15秒內,廣告要完成近十次的口號重復,而且廣告口號通常喊得歇斯底里,不僅增加用戶接收信息的負擔,也給人一種緊迫感和壓抑感。
所以,看電梯廣告,我們總會有被冒犯感。
而雪碧這類的沙雕廣告,每一個短視頻的時長就有10秒左右,它像一個給你講故事的朋友,不緊不慢,娓娓道來,讓人感覺舒適,安心。
總的來說,電梯廣告就是自作聰明,卻陷入了「自嗨式」的尷尬;而雪碧式沙雕廣告,則懂得「換位思考」,完全照顧到了用戶的感受。
如果是交朋友,誰會不愛后者呢?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