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為什么不能死?
導語:最近總覺得自己錯過了一個時代,那個什么都最單純的,能看得見初心的時代。不過現在,在豆瓣,自己和自己對話,認識一些不錯的朋友,還是很喜歡。
御寒 石燦 | 整理
9月19日,我們發布了一篇叫《豆瓣不能死》的文章,后臺留言超過一百條。
近日,這篇文章隨著豆瓣近期動態波瀾起伏再次被傳播,后臺留言數量激增,很多留言涉及留言主與豆瓣不得不說的故事,我們希望把那些故事分享出來。
當然,除了故事,他們還分享了他們選擇豆瓣、留在豆瓣的原因。同時,他們也給豆瓣的發展提了一些建議。
你準備好了嗎?
和豆瓣不得不說的故事
“我待豆瓣如初戀,奈何初戀熬成婆”
2006年4月,我和阿北在朝陽門星巴克見面。6月在廈門的站長大會,阿北,王威(土豆創始人),王興(校內創始人,現美團創始人),李興平(好123),蔡文勝(美圖秀秀投資人)一起到場,進行了專訪。 時光荏苒,歲月不居,一晃已是13年前的往事。豆瓣是我們那個時代的青春蝸居。——蘇三 susan
我和我老公,認識了8年,一起8年,結婚快3年,孩子2個,在豆瓣一個活動認識的。——Miracle
2006年注冊豆瓣,但是一直也不大用。當時有幾個經常去的小組,后面也逐漸沒什么人了。
這兩年才知道,豆瓣鵝組和哇靠都屬于很難進的小組,而我都在里面,要說什么時候加的,可能是做淘寶有豆瓣來的用戶要團購,而我的號年限又很長,好像很容易也就申請進去了。
今年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在豆瓣上劇情小組里每天刷貼子,有個朋友說不小心點進我的豆瓣,發現有很多她也看過的小眾電影。我說那我們加友鄰吧,她說她是因為小十二才剛注冊的豆瓣,問友鄰是什么?我今天看了這篇文章才發現,原來友鄰已經沒有很久了。
我老公看電影一直都要上豆瓣先看看評分,但是他連自己有沒有豆瓣賬號都不知道。鋼鐵直男的他看過不少高分踩雷電影,分很高結果是部文藝片那種,我時常嘲笑他。
豆瓣最近又改版了,我覺得還挺好用的,推的話題也蠻好玩。
豆瓣改來改去,喜歡用的時候就多用用,不喜歡的地方就不去用。——柯柯
十幾年的老用戶了,唯一一個會讓我主動點廣告的app,看到豆瓣接了大廣告還會開心一下,“嗯,服務器總算能好一陣子了”。很多次半夜崩潰迷茫的時刻都是被豆瓣里的陌生人拉出來的,毫不夸張的說,豆瓣承載了我三分之一的人生,希望豆瓣還在,倘若真的不行,那感恩曾經有豆瓣這樣一個app存在過,也真心的感謝阿北。——é é é
06年老用戶路過,現在用豆瓣除了書影音以外基本就是看看友鄰吐槽,十年前大家都單著的時候,于小組中認識,還組織過幾次旅游,成了幾對,有丁克有同性,后來小組漸漸沒落,如同當年的bbs,博客,當初加的組現在退光了,功能基本放棄,并且真的很煩八組,但似乎已經是唯一活躍的小組了。——Simon
當年像個蒲公英一樣隨著天涯觀光團的腳步來到了豆瓣,沒想到最后在這兒一落戶就是十多年,從09年的團滅一路茍到現在,只希望這次我們也能平安渡過,畢竟除了這個精神病角落偌大的互聯網我們已經無處可逃了——倦眼書生
我就是08年注冊后來自殺式注銷的那批人之一... 但注銷完馬上又開了一個...沒地兒去呀——米菱miling
00后,13年開始用豆瓣,并不是因為書影音,而是喜歡在豆瓣東西上標記喜歡的東西,很多來自國外的購物網站,也會自己發一些喜歡的衣服、物件上去。兩年下來創了接近十個豆列,有兩百多個喜歡。后來豆瓣東西就下線了,也混過小組,聊過豆郵,但現在上豆瓣主要是看影評和標記電影了——呼蘭
7年前開始玩明信片,萌生收齊世界各國明信片的想法。首選自然是在百度上搜,于是,進入了貼吧,但是進展緩慢后來,經“老司機”推薦,加入了豆瓣小組。由此打開一番新世界。每每收到一個新的稀缺國家明信片,第一時間就是到豆瓣小組里得瑟,引來一票粉絲羨慕。經過2年努力,收齊了全球各國(地區)的明信片,嘔心瀝血做了一個超全的名單和鏈接,可是閱讀人數卻急劇下降。
2015年代辦南極明信片時,一個科考站就有30多位小伙伴參加。到了今年,我已經可以代辦7個國家的17個科考站,可是,只有不到20個人跟帖咨詢,不足5人參加。
曾經,發一張帖,過一會兒就要往后翻。如今,發一張帖,過一個月也許還沒挪窩。我待豆瓣如初戀,奈何初戀熬成婆。——甜????風??????????
還記得當年2006年還是0708年左右,每讀完一部小說就去豆瓣標記已讀,還會標記一大堆想讀,懷揣著“總有一天我要讀完所有想讀的書”的夢想。
不記得是哪年,提示不能再用第三方賬號登錄了,之前一直用qq登錄,自那之后就用qq郵箱了。不知道那一年,好像因為換手機還是什么,建立了一個新號,什么記錄都沒了,嚇得我趕緊操作了好幾天。
2012年左右吧,開始用電影記錄看完的動畫。因為生活越來越忙,沒有心情讀小說了,就好幾年都沒有點開過讀書頁面了。但還是會把豆瓣放在瀏覽器收藏夾里,隨時會點開記錄記錄。——Pan
11年被兒子拉入豆瓣,隨后不斷有學生跟隨進來,也算對豆瓣有所貢獻的老用戶了哇。因為豆瓣,我大概每周讀一書/寫一評,每日上線看看友鄰動態,每見“有一個人關注你”就會心情大好。謝謝豆瓣也謝謝此文作者,前世今生這么多故事。——GDP
豆瓣為什么不能死
“想要了解一個人的內在,就會問他有沒有豆瓣”
豆瓣——你的精神家園,阿北不是隨便說的,至少在我這里他做到了。——朱紫璇
找不到可以替代豆瓣的軟件,這幾天都是單機版豆瓣。——TANG????????
是唯一一個敢說和能說實話的地方。——Amy-李冰心
用思維導圖拆解了文章,越拆越慶幸自己深愛豆瓣,因為他值得。——Sherrrrrry
以前覺得阿北沒勁,用過好多app,看過好多創始人之后,發現阿北有溫度,用胸襟,真文藝。——四
作為一名研究生,當得知一本尚未了解的書或電影時,經常會上豆瓣做初步的了解,當然,用戶們的評價也會影響到我對書和電影的第一印象。——AC-0079
樓上有說豆瓣沒立場,其實這才是我瓣最可愛、最吸引人之處。我最舍不得的不是看過的書 、電影、音樂,而是亦師亦友的友鄰。07年就開始用豆瓣直到現在。它如果是這樣死的,意味著什么 大家心里都有數。——明少·我明
b站陳睿說,“把B站打造成以內容為中心的社區,能極大減少由于用戶規模的增加對原有用戶的體驗,每次用戶見面只在視頻下見,社區擴大了十倍,只要這類內容還在,他會覺得這個氛圍是沒有變化的。”
去年豆瓣的推薦放到首頁的時候,我還想的是不錯能增加社區屬性,現在再去想也許這增加了撕逼的機會,是會破壞社區氛圍的,也許就應該是混在自己關注的人那個圈子里,包括評分其實完全可以只看友鄰評分。推薦這個東西,不管用戶多么精英,不可避免的會一定程度上劣幣驅逐良幣,利用七宗罪的內容,有爭議的內容,就是容易獲得推薦,也就惡化了社區氛圍。
豆瓣用戶里面有個很特殊的群體,已注銷,這些用戶注銷賬號的原因其實和刪掉對象好友的原因都可以對應上,愛的深才會恨的深吧。說起來即使知道注銷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幾天也動過注銷的念頭。如果有一天沒有人會去注銷豆瓣賬戶了,可能那時候豆瓣才是真的死了。——張榮城
豆瓣里藏著我童年的夢想,逝去的青春和永遠都不可能再回頭的愛情,是我在現實生活外自由呼吸的一片天地——荷風
豆瓣消滅了很多垃圾電影人,也給功成名就的電影人敲響警鐘。——圈圈
想要了解一個人的內在 就會問他有沒有豆瓣——Yue SHI
豆瓣十一年用戶,一定要保留書影音,這就是我活著的證據。順便強烈要求永封小組功能。——有寂
在這里常年眼眶和思維發熱,讓我還沒有成為一個世故的大人退過圈銷過號又回來,闊能是一輩子的盆友了——小橘????
我08年注冊算老用戶么,平常不怎么用。只是標記一下電影。或者看一下影評。買票前看一下評分。之前線下有好多看電影的朋友,所以主要還是看朋友的評分。豆瓣的朋友真的是比熟人更知道自己在想什么。——BLOSSOM
豆瓣真的不能死,黏了我14年,這些年好多現實中的朋友大多都來自豆瓣,不知道沒了豆瓣該怎么辦。有人說豆瓣不好,我回:什么樣的人,看到的就是什么樣的豆瓣。——魯櫓
作為一個有八組戶口的人想說,之所以樂于在豆瓣上八卦,是因為可以自由討論,不用擔心被粉絲圍攻。在微博上,你帶一個明星名字試試,粉絲可以罵的你找不到北。——Arya
豆瓣是比微博更私人的領域,沒了它,那些想法就少了一份歸屬——Lx
豆瓣比起國內某些電影獎還要客觀,資本控制的流量時代,豆瓣真不能死——云舟
真正的精神角落,而且很有趣,小組和書影音用戶在價值觀上幾乎是撕裂的,分別代表大眾和精英兩個維度,經常互相嘲諷,但是又能奇跡般共存,因為大家心里明白,再看你不順眼,豆瓣也是我們共同的、唯一的家,除了豆瓣我們無處可去。——Rex
最近總覺得自己錯過了一個時代,那個什么都最單純的,能看得見初心的時代。不過現在,在豆瓣,自己和自己對話,認識一些不錯的朋友,還是很喜歡。——喜悅的悅啊
最開始的時候我最愛的是豆瓣FM,上初高中每次打開電腦首先就是打開網頁豆瓣FM,推薦的歌總是那么合我口味。后來也試用過APP的豆瓣FM,推的歌和操作界面都不是那么稱心了。
在日記中寫過別人看不到的文章,真是心中唯一一片凈土。——Ace朱泳儀
黏了8年多,從音樂人入坑,收到陌生友鄰的手寫卡,只有1個友鄰源自現實好友所以可以隨便瞎發東西,發圖不用修,反正沒人會罵我。如果哪天死了可能我挪東西的功夫抵過好幾個搬家。都是為了活下去,兼顧廣告和用戶體驗它盡力了。就像文末說的只要不死它想怎么樣都行。半死不活也行。——TY????????YUE
真的不能死,記錄了我看的多少電影電視劇書,失去它我仿佛就喪失了一部分記憶——就叫資
雖然也不常想起,但是只要你活著,就會安心。——Gravity
我是去年才加入的豆瓣,不敢說自己是個文藝青年吧,但是真的很愛豆瓣上獨有的那份寧靜。上豆瓣不像上微博,你不用擔心一不小心就會被罵,你可以安安心心看自己喜歡的東西,大多數人相處起來還是很和諧的。剛上豆瓣的時候因為看到一個地域歧視的帖子內心不平回復了一下,然后被罵了,但是想到我是在豆瓣,所以心平氣和跟那個人理論了一番,雖然那個人沒有回復我,但還是覺得值得。我只想說,豆瓣可以小眾,但絕對不可以死。 ——還是那個Sarah Mei
給豆瓣的建議
“希望豆瓣不會變成下一個人人網”
還是希望豆瓣能夠堅守一些陣地。比如說,豆瓣的影音版塊已經充斥著太多流量明星的毒藥了。比如,陳情令有60萬評分人數,這個夸張的數字是全亞洲火爆的延禧攻略和瑯琊榜們的兩三倍,電視劇版塊第一。同時,比上海堡壘還爛的誅仙電影前幾天五星率非常高。很多藝人公司瞄準了豆瓣,評分機制應該有一些升級了。——爛柯人
豆瓣不能死,但是豆瓣非實名制必須死。——武俠小王子
我上豆瓣基本都是為了查詢電影和書,注冊過豆瓣但一般不登陸,由于豆瓣的電影資料庫比mtime全,所以查電影一般先上豆瓣然后再上imdb,豆瓣給我的感覺確實是文藝青年比較多,文藝片的評分明顯高很多,但有些電影無法評分就有點過分了。——weiwei2001
豆瓣像其他一切社交網絡一樣,商業價值在data。 這么多文藝青年構成的多年來recommendation map足以用來了解中國文青的品味變遷——sichen
希望豆瓣不會變成下一個人人網——崔林格
把路越走越窄,也未嘗不是一種出路——雅文sylvia
我從08年開始使用豆瓣,從12年離開豆瓣,豆瓣其實是沒什么黏性的。最大的問題是,豆瓣營造的空間和氛圍只適合對人生和世界一知半解的未成年人。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見識,視野,層次隨著年齡增長和人生場景的轉換,都使得他不會再使用豆瓣或者關注豆瓣社區了。
同樣的情況應該是絕大部分當年的文藝青年離開豆瓣的原因。如果一個企業target一個極度特異性的群體,且這個群體本身就是不穩定的,那這一定是個垃圾生意。這個網站應該會在文藝青年的無病呻吟里死掉吧,而且死掉了對中國商業和文化環境也是一件好事兒。——王彥鈞@東方花旗
小組可以自己剝離出去搞個app。是的,我只想和自己交朋友。——阿葉
感覺豆瓣就是升級版的天涯,自從注冊以后基本沒用過,太小眾了,沒什么特點!——jacky
豆瓣和知乎用戶的平民化,可能給原來的精英用戶帶來不適感,但也應看到背后大眾對高質精品內容的需求,對社群和認同的渴望,可以說是好事。向左還是向右亦或折中,是對“阿北”們適應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考驗——Xiaodi
前陣子看王詩沐寫網易云,提到視頻網站和電影票產品是否會取代豆瓣,如果豆瓣還在首頁折騰那些亂七八糟的社交和制造焦慮的話題而忽略把最核心的書影音產品做好那真得呵呵了,書影音這么龐大的資源研究下文創不好嗎,沉淀了那些年的老用戶,情懷變現啊 ——Ran
他們認為豆瓣面臨的危機
“豆瓣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己沒有立場”
一口這種自詡獨立思考的洗衣粉洗過十幾年的用戶是目前豆瓣的主流用戶。——Leon
看過一次話題底下帖子的評論,有些開貼辱罵童模的,現在也就是十三四歲的孩子,評論把所有能侮辱女性的詞全用上了。還有少部分男性侮辱女性的發言,這種反用在男性身上我也非常難以接受的言論。等等這些很惡心的東西太多了,不小心瞥過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想點了,每天只標記書影音。——k
《小丑》10月4號在北美上映,提前一天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上映,目前可能只在威尼斯放了兩場,看過的國人應該只有兩位數,某位影評人說他看的那場有一處白人不會笑的情節,“場內只有四五聲笑聲”,所以恐怕“兩位數”都是樂觀估計。豆瓣評分這兩千多人是依據什么評的?預告片?忒特么扯了……——孫蹤云
所以基本不再看評分了,看看某些人的書評影評還行,現在評論都不限于文字了,B站視頻,簡書書評,雜志社評做的有深度認真的不少,比一個單薄的評分具體多了還不花冤枉錢——丹姝
06年用戶表示,見證過豆瓣小眾和獨立的安逸,二逼和傻逼的改革,失望和失落的延生,到現在對我來說可能就是個工具了。祝豆瓣一切都好!——襪子破了
跟別人經歷不太一樣的是…雖然我在豆瓣標注了一些書影音,但個人最喜歡的是一些邊緣型的小組…在“三觀正”仿佛“正確”一樣成為可以衡量一切的標準并且不斷拓展其外延的時候,豆瓣這些邊緣型小組就變成了“反三觀”的存在。——寧扯到我耳朵了
豆瓣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己沒有立場,被人帶了還沒反應。裝逼文青多不是問題,裝逼文青多還不自知,還自認沉迷在這種環境中洋洋得意的傲慢才是問題。——Rio Liu
今年是用戶Jon Snow注冊豆瓣的第十年。賬號周年那天,他收到了豆瓣發的“相瓣十年”祝福,隨即在八組上感嘆道:“當年還是小屁孩時喜歡看電影寫影評,正宗文藝青年一枚,現在已經老到混鵝組開始關心八卦閑話家常了。”另一位2008年注冊的老用戶在帖子下回復:“當年我的夢想是當編劇作家導演,現在就只在八組看看八卦了。”太戳人了。夢想破裂的時候往往沒有一絲波瀾,甚至看不到任何裂痕。
只你自己知道,它已經支離破碎了。——沐子荒
書音樂體系撐不到現在的發展了,每個平臺的歸宿都是更加面向大眾開放。就像b站近幾年越來越“去二次元化”,知乎也不再是回答問題的科普網站。——CHASEL
我是注冊十多年的用戶,豆瓣真的是每次改版都不注重用戶體驗。對友鄰改版自殺式注銷id表達很理解。還有弱弱的說一句,現在收到豆油一點都不興奮,都是廣告通知。以前可是很多豆油勾搭的呢。——暢
打分這一項,至少是被資本操縱著的了。但也不是一棒子打死,怎么說呢,要自己判斷吧,也許因為你獨特的品味把普遍認為是一星的電影靠一己之力刷到3星甚至更高,電影院、票房會感謝你的。——????空山????
一個為豆瓣商業話非常捉急的老用戶…豆瓣的每一次變化都不在點子上……要不就是慢半拍,然而他絕對無可替代。#愛豆瓣愛阿北,豆瓣不會死——荻 Diiiii ????
內容產業報道第一媒體
刺猬公社是聚焦內容產業的垂直資訊平臺,關注領域包括互聯網資訊、社交、長視頻、短視頻、音頻、影視文娛、內容創業、二次元等。
投稿、轉載、媒介合作聯系微信號 | ciweimeijiejun
商務合作聯系微信號 | yunlugong網站 | www.ciweigongshe.net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