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掌柜:在眾籌電影新藍海中的激流勇進
幾乎所有人都不會否認的是,隨著國產電影的票房屢創新高,背后的格局和生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2015年,國漫《大圣歸來》創造了9.56億的票房奇跡,打破了此前由日本、好萊塢壟斷的動漫市場;2016年,還是國漫的《大魚海棠》票房高達5.65億;同樣在16年春節獨領風騷的《美人魚》,更是拿到了33.92億的好成績。華麗的數字背后,都藏著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眾籌電影。《大圣歸來》眾籌了5000多萬,《大魚海棠》眾籌了158多萬,在《美人魚》的身上,同樣也能嗅到眾籌的味道。
彼時的眾籌電影市場方興未艾,眾籌機構也在野蠻生長。而文娛賽道上的新貴娛掌柜,卻以平均50%、最高166%的年化收益,在行業內漸露鋒芒。近10個月的投資周期,更為行業樹立了極高的標準。
01 涉足藍海一炮而紅
2009年,商業大片《風聲》幾乎獲得了從媒體到觀眾的一致好評,創下了在當時看來堪稱奇跡的2.25億的票房。然而十年過去了,國漫《哪吒》的最終票房定格在了49.73億,足足是《風聲》的21倍。
電影市場漸成藍海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行業紅利的到來。國家廣電總局統計的數據顯示,國內電影票房的規模從2011年的131.15億增長到2016年的454.23億元,年復合率高達28.20%。行業里幾乎沒有人否認,電影高歌猛進的日子來了。
這成了娛掌柜野蠻生長的土壤。早在16年,意識到電影市場浪潮將至的娛掌柜,開始密集地關注行業信息。到了2017年,在和行業公司不斷地溝通、交流中,娛掌柜敏銳地發現了電影眾籌這個尚無人問津的領域。
影視眾籌,即影視項目籌資發起人通過互聯網發起項目眾籌,在預設的時間內籌集到電影所需的人才、設備、資金等,最先在歐美國家發展起來。2009年成立于紐約的眾籌平臺Kickstarter,經過10年的發展已經累計籌集了超過20億美元的資金,如今已經成為眾籌網站的代表之一。
在國外市場漸成紅海之際,國內卻是新興的藍海市場。公開資料顯示,影視眾籌從2013年正式進入國內市場。相較于傳統院線電影融資周期長、金額高,眾籌電影具有靈活、周期短等特點。而隨著2015年國漫《大圣歸來》的89位大眾投資人以5000多萬的成本,博得9.56億的票房,電影眾籌才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在國內方興未艾的影視眾籌,一開始比拼的其實是速度。當頭部玩家完成深度布局后,后入者往往才恍然大悟,行動是關鍵。
娛掌柜的動作很快,經過一年的先期試水,于2017年底就完成了眾籌平臺的搭建。2018年年初,第一個項目正式上線。娛掌柜的眼光在隨后也得到了證明,2019年8月,廣電總局發布最新政策,鼓勵搭建投融資平臺。政策的背后,實則是鼓勵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這在行業內無疑炸開了鍋,資本和公司如雨后春筍,紛紛涌入電影行業,而在此時,提前兩年入局的娛掌柜早就完成了行業的深度布局。
先入者的優勢很明顯。娛掌柜先期投資的《伏妖》、《白魚》系列,以700多萬的募集投資,在愛奇藝平臺的票房達到了1800多萬,而《寶塔》的投資人年化收益更是高達166%。
娛掌柜一炮而紅。
02 金融+互聯網,助力數字電影新升級
娛掌柜的成功,背后折射出了傳統制作公司面臨的融資窘境。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傳統影視制作公司馬太效應顯著,兩集分化嚴重。頭部公司占盡了資源和資本,與之相反的是中小企業面臨著“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的尷尬境遇。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當年創下3200萬票房的《瘋狂的石頭》,曾經因為缺錢而擱置拍攝,最終還是導演寧浩找到了劉德華,300萬投資才最終有了著落。
在現代,互聯網以摧枯拉朽之勢深刻影響著每一個產業,而娛掌柜所選擇的互聯網眾籌,則很好地解決了中小公司的融資問題。利用大眾的資金推動電影的發展,一方面有利于發掘優秀的電影,另一方面投資者可以從中獲取可觀的回報。2018年,娛掌柜開創的“互聯網+金融+電影”的新模式,被行業影視公司看中,紛紛表達了很強的合作意向。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2018年平臺年會上,阿里背書的新三板行業知名公司新片場、集創作宣發為一體的信風影業以及擁有2300萬高校資源的碩牛文化,更是與娛掌柜現場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在娛掌柜看來,一個行業的蓬勃發展,必須有新興事物的誕生。借助娛掌柜搭建的“互聯網+金融+電影”平臺,一方面用戶參與影視投資,帶來了客觀的收益回報同時,也是對投資眼光和投資能力的肯定;另一方面,影視劇也能從以往被束之高閣的困境中解脫出來,重新回歸大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實現了票房就是大眾,大眾就是票房。
在投資人、電影公司之間,娛掌柜無疑架起了一座橋梁。
03 C端反向定制,深耕網絡大電影
彼時,在投資公司毫無頭緒之際,娛掌柜卻將目光投向了網絡大電影。先后推出了《寶塔鎮河妖》、《伏妖白魚鎮2》、《捉妖大仙2》等諸多爆款。
看似劍走偏鋒,實則透著對行業深刻的洞察。2018年,網絡電影分賬票房的最高紀錄罕見地達到了5078萬元,足足是2017年的兩倍。事實上,自2014年網絡大電影正式誕生以來,即便面臨著行業嚴格的監管,網絡電影分賬票房依舊維持著每年翻一番的速度一路高歌猛進。
投資規模小、風險小,網絡大電影順理成章成了資本的寵兒。和動輒破億的網絡綜藝相比,2016年之前網絡大電影的投資幾乎都在百萬之內。娛掌柜戰略合作平臺奇樹有魚的創始人董冠杰曾經公開對媒體表示,“網大一開始投入成本低,大家投入都比較少,單部幾十萬,自己就可以投入了。”
而隨著以騰訊、優酷、愛奇藝為首的視頻平臺付費會員制漸入人心,票房也為網絡電影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收入。2018年,網大分賬票房最高紀錄高達5000萬元,2019年態勢仍將繼續。娛掌柜甚至對行業有了更加深刻的分析,“更多人愿意通過網絡,尤其是移動設備,手機或者ipad來看節目和電影,愛奇藝的數據是93%的占比用移動設備觀看;尤其90后、00后這批原生網民,移動更方便快捷。”
除此之外,娛掌柜更是將C端反向定制做到了極致,投資的電影題材以玄幻題材為主流。
而在連續大手筆投資了多部玄幻電影后,市場也很快給出了反饋,《寶塔鎮河妖》系列以600萬的投資,收獲了1700萬的票房,收益年化166.4%;《伏妖白魚鎮2》愛奇藝年榜第5,票房1814萬,還在繼續;《捉妖大仙2》愛奇藝年榜第7,票房1728萬。爆款頻出,更加驗證了娛掌柜項目挑選的優質和可行性。
04 厚積薄發
分紅項目14個、周期縮短至10個月、創造收益近千萬,漂亮的成績背后,是娛掌柜一貫以來的厚積薄發。
娛掌柜擁有一批成熟的團隊。娛掌柜的項目經理出自知名的影視制作機構華策影視,這是一家致力于制作、發行影視產品的文化創意企業,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在此前,華策數十年制片人的經驗,使其對行業有著深刻的洞察以及掌握了極其廣泛的人脈資源。除此之外,娛掌柜新穎的模式也吸引了大批行業內資歷深厚的人才加盟,堪稱行業鐵軍部隊。
成熟的經驗也保證了對優質內容的把控。在國內電影眾籌領域尚處在混沌期時,娛掌柜就憑借平臺成功的運營經驗而備受制作公司青睞。從2018年娛掌柜正式上線第一個項目,到2018年8月獲得1億元估值千萬元Pre—A輪融資,娛掌柜用了不到8個月的時間。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值得一提的是,娛掌柜在娛掌柜成立之初,就已描繪了清晰的發展愿景,即第一階段做項目、接著積累經驗做產品,最后做平臺型公司。目前的娛掌柜,已經快速跨入了第三階段。
一個在行業內幾乎人盡皆知的事實是,“網絡電影賺錢的不到20%,而這里面,90%的錢,被20%的頭部影片賺去了。”而憑借著優秀的團隊、成熟的經驗、以及在賽道內的深耕,在談判桌的娛掌柜無疑手握著最佳資本,有底氣嚴選頭部公司合作。
正因如此,新片場、完美世界、奇樹有魚、信風影業,一批批知名影視公司都是娛掌柜的戰略合作伙伴。在娛掌柜看來,優質企業的背書,實則保護了資金的安全性。
電影眾籌行業依舊是一片藍海,雖然潮退之前誰在裸泳還尚未可知,但透明、安全已經逐漸成為行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舊快人一步的娛掌柜,將目光持續投向了愛奇藝騰訊優酷視頻平臺,時時可見的投資標的以及票房數據,無疑給了投資者一劑強心針。
娛掌柜甚至早早將目光投向了遠方。在持續深耕網絡電影的眾籌之際,也參與了電影《西游記比丘國》的制作,同時涉足目光瞄準藝人經濟,與各大板塊公司展開了深度合作。從電影投資、制作到商業IP打造、涉足藝人經濟,娛掌柜的產業布局已漸成雛形。
助力網絡電影的全面爆發,成為最新的行業標準推動者,這是娛掌柜一直在做,也必將堅持做下去的事。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