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老套路 — 2016品牌微信傳播趨勢
2015年下半年,微信公眾號終于來到了用戶閱讀的疲憊點。絕大部分的公眾號發現,自己的閱讀量開始逐步下滑,無論是個人還是品牌,無論訂閱號還是服務號。到年底,微信公眾號閱讀量大多衰減了10%到20%。這局面讓一些投入公眾號不久的品牌方,覺得陣陣眩暈,興高采烈地投入微信的懷抱,這么快就要玩不下去了么?
原創內容的高投入下,ROI不能達到預定目標 ,很多品牌開始反思微信傳播的效率。有人將前幾年微博的潰退與這次的事件做了對比,認為內容量的陡增,讓微信用戶產生了閱讀的疲勞感,最終導致閱讀量下降……。微信真的會重蹈微博覆轍么?我想這不太可能,至少這個問題不應該這么早就到來。
回放,當年微信微博的大戰,微信傳播的崛起大部分仰賴移動技術的生活應用化。這幾年智能手機的突飛猛進,令手機替代PC變成了人們最親近的信息終端,PC正逐漸轉化為生產力工具或游戲等專用終端,而這個過程中,以PC端為主的微博和手機端為主的微信,上演了一場逆轉的大劇,劇本的最后還沒收尾,但微信確實在市場傳播的戰場占領了主動的位置。
但是,微信閱讀量何以下滑?微信還有多少傳播能力?
我打開微信消息和朋友圈瞄了幾眼,除了小情侶秀恩愛、健美達人秀身材、自拍控秀臉蛋之外,內容大致如下:H5游戲(算命游戲、點點看等等)?朋友圈精準廣告?或是似乎飽含詬病卻不怯場的KOL雞湯?
每一種似乎都可以成為品牌的傳播工具,但沒有幾個能激發我點開看看的沖動……說實話,我看多了啊!
站在手機的另一面的良心品牌傳播人,他的第一反應必須是,怎么激活這個家伙興趣點吧?
做標題黨?sorry,看多了,身邊的小朋友沒瞄一眼標題就知道你的罩杯了……
開發微信H5游戲?sorry,玩多了,搖一搖、點一點、用名字算命,暫時微信游戲就這樣了……
給張美女圖?sorry,朋友圈一抓一把,你還是拿去逗狗吧……
其實,就提升閱讀量來說,還是有辦法的?社會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熟悉定律——指人們會關注自己熟悉的事物,即見到某個事物或人的次數越多,就越關注喜愛。經常出現就能增加被關注的程度,如果一件品牌訊息在被線上線下被看到10次,點開關于這則訊息的可能性會被大大增加。
微信的傳播也需要被引導,似乎言歸正傳了。總覺得有點不對,是吧?我的品牌公眾號是引導潛在消費群認識品牌的,為什么自己還需要被引導呢?江戶川柯南說得好:“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品牌,你對公眾號的定位錯了,公眾號不是傳播的全部!在微信被大張旗鼓的推上神壇的時候,大量的品牌們奉微信為無敵神器,想著如何用它一劍掃天下。但沉淀之后,我們必須承認,微信終究無法替代其他所有的傳播工具,它只是和DM、海報、戶外廣告、電視廣告等一樣,是一個渠道工具,即便它有更多的一些功能,如擴展閱讀、如購買鏈接。就像行軍打仗,將軍的寶劍再鋒利也不能拿來吹火做飯,一個大營里除了寶劍也得有吹火棍啊。公眾號是把好劍,將軍們你們出門帶上吹火棍了沒?
既然說明白微信公眾號的真相,品牌傳播人畢竟還是有手段的,傳說中的整合傳播、奧美360度傳播、電通cross switch,哎?都是老套路啊?可還是有不少經驗可以借鑒的東西啊。重新拾起,細細理過,或許從明天開始,品牌的傳播又變回了一張大大的棋盤,微信成了棋手手上的一枚棋子,重要卻不孤立,一子落下,便關聯起棋盤中的重重殺機。營門里,伙頭軍拿著吹火棍燒出香香的戰飯,出營去,將軍的寶劍砍下一片片天地!
三十年風水,整合傳播又可以被重新拾起,品牌網絡傳播有機會開啟全新的局面,也或者是品牌傳播的新時代了。
強阿甘(微信號:qiang2011sh)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