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的最終目的是利潤嗎?——七略營銷觀點
營銷的最終目的不是利潤,而是用戶價值!
在《基業長青》一書中提出一個好問題:假如我們不幸消亡,社會是否會因此若有所失?以企業為例,如果谷歌消亡,我們會不會若有所失?如果諾基亞消亡,我會不會若有所失?為什么消費者會若有所失,本質上是消費者覺得自己的價值滿足者失去。
以諾基亞為例,其功能手機可謂是市場的霸主,引導者功能手機設計、發展和技術,但當以iPhone為首的手機品牌,引領智能手機時,諾基亞變成一個落后者,逐漸被消費者遺忘、淘汰,要記住,諾基亞2011年純利潤,突破100億歐元,而今諾基亞忠實粉絲還有多少?
用戶價值與企業利潤是“因果導向”,而不是結果導向。
先有用戶價值,后有企業利潤,利潤不過是用戶價值的反應。當企業提供的用戶價值越大時,始終被消費者需求,利潤也就會越高。
海底撈總裁張勇曾經說過:"只要你把服務品質提高了、消費者體驗好了,價格不夠,問消費者要。”如上世紀,海爾洗衣機解決消費者方便洗衣的痛點,快速成為中國洗衣機的龍頭品牌,利潤頗豐。當市面出現越來越多洗衣機品牌時,海爾的洗衣機用戶價值逐漸被吞噬,利潤也逐漸降低。伴隨著國外洗衣品牌成為洗衣先進生產力時,擁有先進的洗衣技術時,為用戶提供更棒的洗衣體驗時,國產洗衣機品牌也開始集體撤退。
用戶價值是德、企業利潤是位,德要配位
考慮到用戶價值與企業利潤問題時,企業還需要考慮到兩個問題:第一個當你為消費者/社會提供很高的用戶價值時,企業并沒有獲得應有的利潤;第二個當企業未提供充分用戶價值,卻獲得較高的利潤的同時。
遇到第一種情況,企業應該考慮是不是產品的價值塑造有所缺失,如產品的體驗、價格的制定、渠道利潤的分配、營銷方式的選擇,沒有讓消費者感受到價值。此刻企業需要從前端品牌定位到后期執行環節,KV、視頻、單頁、包裝等因素,讓用戶感知到品牌價值。
遇到第二種情況,企業需要思考,是不是企業目前的經營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性,目前市面此類競爭尚未進入,此刻應該考慮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強度競爭,做好下一步市場布局。
如果是用戶價值是德,企業利潤是位,企業就要想到如何做到德要配位,保證用戶價值與利潤形成正相關。時刻反思產品有沒有代表最廣大消費者利益,有沒有為社會提供更大價值,唯有如此,實現基業長青。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