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在打造超級產品的過程中,企業都經歷了哪些套路?
超級產品的成功不在于營銷,打造好一款超級產品在于做好技術和研發。
在互聯網時代,說到產品就要說到超級產品,談到營銷就會想到病毒式傳播。
由于互聯網發展迅速,許多東西變得越來越平常,各種各樣與互聯網相結合的產品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也正是因為速度太過快,數據量大,許多與互聯網相結合的產品,還沒來得及曇花一現,就夭折在來的路上。
所以,想要打造超級產品就像做營銷一樣,成為病毒式傳播,當然,每一家企業都是奔著打造超級產品的目的而來,然而事實卻告訴它們,超級產品是需要潛伏期的,想要獲得高回報,只能等待產品度過潛伏期才能為企業帶來利潤。
我們一直在說超級產品,那么到底什么樣的產品才叫做超級產品呢?又如何去打造它?
可參考以下三個故事。
一、蘋果與喬布斯
喬布斯特別推崇福特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問我用戶想要什么,他們可能會說自己想要一匹更快的馬。”所以,企業都有一個共鳴:超越用戶所想,是打著超級產品的必備思維。
就拿喬布斯本人而言,在他的事業中的重大變革,就在于他對多點觸控技術的應用。
2005年,在蘋果總部,喬布斯從蘋果設計師身上知道了多點觸控技術,并作出大膽的猜想,該技術就是未來。這是因為喬布斯發現,這項技術可以解決手機界面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喬布斯給產品做減法是出了名的,他不喜歡復雜的東西,界面復雜、功能復雜、操作復雜的產品,通通都會被他淘汰,所以,經過他打造出來的產品一直以簡潔設計出名。
在當時的市面上只有兩種類型的觸屏手機,一種是電阻式觸摸屏,就是用觸筆點來點去才能使用的,還有一種是電容式觸摸屏,這也是大多數智能手機使用的。
雖然多點觸控技術有著一定的風險,但以用戶體驗為主的喬布斯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這項技術,將手機內的功能進行了簡化,并把物理鍵盤設計到屏幕上,去掉了可有可無的按鍵。
2007年1月,在iPhone的發布會中,喬布斯說,我們想要重塑手機的存在意義,現在大多數的手機操作起來太過于繁瑣,我們要讓用戶有全新的手機使用體驗。
在當時很少人看好這款iPhone的未來,有人說它太過于昂貴不值得,有人說它不經摔是沒有未來的,然而現實卻打臉那些不認可的人,到了2012年時,iPhone的銷售數量就賣出了上億部,還擁有了一批忠實粉絲,時至今日,蘋果手機的火爆程度和粉絲數量已經多到不言而喻。
二、福特汽車
在1908年的美國,汽車市場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由福特公司推出的T型車正式上市,該售價定在850美元,而當時同款類型的汽車售價在2000美元以上。
在當時也有很多人不看好福特的定價策略,這可是舍棄成本的定價方式。
直到1927年福特T型汽車停產,大家才猛地發現,原來這輛汽車已經生產超過了1500萬輛,而且一路走來,福特T型汽車的價格都在持續下降,到了1920年時,福特T型汽車已經從850美元下降至330美元,而熟悉這個行業的人都知道,福特T型汽車在當時就是汽車界的超級產品,就算不熟悉的人,也聽說過福特T型汽車的名頭。
當然,這款超級產品可不是靠降價換來的。
福特的‘秘密武器“在于,它是以流水裝配線大規模作業來取代傳統手工制作業。
福特T型汽車被業內公認為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車型,這不僅僅是因為福特T型汽車讓普通人業能擁有汽車,更是因為它讓全世界的汽車制造都以流水線的形式生產,為汽車行業的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小米和雷軍
相似的超級產品在我們國內也是有的
在互聯網超級產品的經典案例中,當智能手機的售價還在四五千價位徘徊的時候,一款定價在2000以下的高性價比手機殺入市場。
它就是小米。
2011年8月,小米發布了第一款手機,作為國內首款雙核1.5GHz的手機,售價僅為1999元,這款產品,不管是定價還是產品的配置,都給當時的手機市場投入了一枚重磅炸彈。
盡管伴隨著一片質疑聲,但在2012年時,小米手機的銷量早已突破上百萬臺,銷售額高達上百億元,直到2014年底,小米的市值高達450億美元,這款產品的出現推動著小米企業的發展,毫無疑問,這是一款超級產品。
小米的目標是想做一款互聯網的手機,對它們來說,做一款超級產品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收益放在網絡和服務層面來,把底層的硬件當做免費,在互聯網當中的把軟件當免費,靠增值服務來賺錢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兒。
但把硬件當軟件來用還是免費的模式,這可是前所未有的創新,最終小米采用電商直銷,再以社交為核心來進行營銷,成就小米獨特的商業模式。
四、超級產品
從蘋果和福特再到小米,每一款超級產品都推動著企業的發展,深受用戶的喜愛。
那么大家能理解什么是超級產品了嗎?超級產品并不是單純的顛覆行業或暢銷的產品,而是既能顛覆且暢銷的產品。
真正的超級產品具有的本質還需要細分,總而言之,想要打造出超級產品需要一個打破市場的功能,再將這個功能和產品進行結合,最后搭建一個號的平臺進行管理及銷售。
從福特T型汽車這款超級產品來說,它是傳統工業時代的成長模式,做最底層的改革才能得到顛覆式的改變,它代表著傳統企業向互聯網企業的成長,把超級產品的聚焦放在了最底層,重視產品實質的發展。這樣的思維能讓企業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離超級產品更近。
再從蘋果這款超級產品來說,它是現代工業的成長模式,專注于技術上的創新,代表著互聯網時代的成長,同時也代表著如今企業競爭的核心點,重視產品創新和用戶體驗。
無論互聯網發展的如何迅速,產品創新和用戶永遠是企業的核心點,在產品創新初期,公司是無法打造好的產品,但只要技術成型,再加上良好的口碑,就可以打造出超級產品,所以重視創新和技術的企業才能成為時代中的巨頭。
而小米則代表著如今的互聯網企業,當企業在技術或資金方面不足時,就可以從簡單且省錢的地方入手,選擇在模式上進行創新,是較為簡單的方法,這也是極具互聯網思維打造超級產品的必經之路。
只要企業把現有的資源整理一遍,再通過創新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市場上,哪怕在短期內沒能得到回應,但只要度過潛伏期依舊可以成為超級產品。
總結
我們會發現,隨著時代的改變,打造超級產品的方法唯有創新二字,只有創新才能更好的考慮到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構架。
而在互聯網的產品,最重要的就是以用戶為中心,哪款產品能讓用戶使用高頻且產生粘性,哪款產品就能成為超級產品。
更多精彩文章,請搜索關注“艾老思”gz號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