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腮」貓,寵物經濟下一個爆點?
最近我們在幫某TOP級寵物品牌做campaign時,通過大數據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發腮」已成為寵物食品的消費熱詞。
這個發現能對「寵物經濟」下的消費者洞察、產品/傳播的決策產生新的啟發嗎?筆者將會使用下圖的數據洞察模型,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話題。
數據洞察 : “單身”和“狗”也可以是一對好朋友
民間流傳著一條當代的「三有青年」標準 :有房、有對象,以及有貓。以「有貓」為代表的萌寵經濟近幾年在我國高速發展,這與千禧一代的成長有很大關聯。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環境,催生了越來越多的“單身貴族”,生育率也逐年降低,養一只寵物抵抗孤獨感,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情感寄托方式。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現有的寵物主中,90后的比例已高達55%,80后則占比32%。
從大數據來看,貓和狗是最受歡迎的兩類寵物,雖然目前養狗人群的基數較大,但選擇養貓的人卻在爆發式增長,截止至2018年,全國人均養狗1.5只,人均養貓1.8只。這一特點和“鏟屎官”人群的典型畫像相符,相比之下,養貓所需花費的時間成本、金錢成本更低,更適合年輕的上班一族。
互聯網平臺的各類討論中也顯示,貓比狗具備了更強的“社交性”,在 “貼吧+微博”的輿情口徑下,貓的指數是狗的十倍,而在表情包的使用上,貓的指數也是狗的三倍。
規模化現象 : “發腮”貓糧受到青睞
養貓人群數量的提升也直接體現在貓糧的消費額增長上, 2019年1-7月間,狗糧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9.08%,而貓糧銷售額的同比增長高達79.38%,貓糧的增量市場規模明顯大于狗糧,這意味著在未來的階段內,貓糧是一個有著巨大發展潛力的品類。
*數據來源于YiDrone電商消費趨勢系統
那么,貓糧的品牌要如何俘獲年輕“鏟屎官”們的青睞,在這個熱門市場搶占一席之地呢?這就涉及到品牌和TA人群進行有效溝通的問題。想要讓充滿個性的千禧一代“鏟屎官”為你的產品掏腰包,必須對他們的習慣、喜好等有足夠的了解,這時就可以應用相關的數據工具,挖掘出他們行為中的規模化現象,找到精準的突破點。
于是我們通過YiDrone電商消費趨勢系統,對近半年內,天貓平臺的貓糧全品類SKU關鍵詞做了分析,真的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以“發腮”為關鍵詞的貓糧產品,本年度1-9月內的銷售額達到了183M,同比增長達978倍,熱度指數61,僅次于排名第一的關鍵詞“增肥”,遙遙領先于其它關鍵詞。
*數據來源于YiDrone電商消費趨勢系統
但是,“發腮”目前僅作為“增肥”的組合詞,出現在相關產品的名稱介紹中,幾乎沒有被單獨當作產品功能或傳播的重點進行推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落差?
僅停留在現象表層無法得出答案,必須對電商數據、社媒數據等進行交叉分析處理,再對消費者的行為習慣進行深入洞察,找到現象背景后隱藏的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動機和場景。
需求動機/場景 :精細化“鏟屎官”畫像
“發腮”這個特性與貓的外型的相關,目前人們養貓的主要的審美需求可被歸納為三類,
漂亮:以布偶為代表
帥氣:以豹貓為代表
可愛:以英短為代表
近兩年又以可愛類型的貓最受歡迎,可愛類型的貓咪多是英短、加菲、橘貓等品種,它們有一個很明顯的共同點,就是容易發腮。發腮會令這些貓咪的臉型從三角形變成圓形,顯得更可愛、更治愈,更“好擼”。
一些養貓新人因為“可愛”的訴求選擇了養這些類型的貓,但卻并不清楚它們的 “可愛”與“發腮”有很大的關系;很多人是在擁有了“貓主子”之后,才發現自己養的貓在某一階段內,可能有發腮的需求,代表著正常、健康地成長,當然發腮后外型將更加可愛。
品牌啟示 : 精準性產品/傳播策略
很明顯“發腮”是一個選品及傳播的機會點,在利用數據洞察模型獲得消費者的需求動機后,品牌營銷就可以變得更加精準、更高效,圍繞發腮糧的“消費者需求大、市場成熟度低”的特征,相關品牌的營銷就可以對合適的消費者,在合適的平臺,說合適的話,增加打造爆款產品的可能性。
品牌可基于目標受眾精準數據洞察建立起全鏈路傳播模型,進一步提高ROI轉化,利用爆款為品牌其它產品引流。
一個腦洞彩蛋
「發腮三連」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