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有多難?陌陌的文案很精辟!
現代人似乎或多或少都存在社恐的癥狀。
不喜歡出門,害怕跟人社交;
能用微信、短信通知的絕不打電話;
偶遇熟人,總是在打招呼和裝作視而不見中左右為難......
他們不愿意與人交往、不擅長交流,在人多的社交場合時一度會尷尬和恐慌、對社恐的人來說,“與自己相處”才是真正快樂的源泉。而這種“恐懼社交”的人,還不在少數。
基于對當下人們社交狀態的深刻洞察,發布一組以“社恐”為主題的廣告片,以一種戲謔的方式,剖析了現代人的社交恐懼。
▼
該片由環時互動打造,展示出現代人社交的態度,強調「社交應該更輕松」。
手撕標簽 即可根治招黑體質
不是你不合群 是群不合你
飛得高不高 人設掉沒掉 活得累不累
怕酒杯越碰越低 怕笑話越講越黃
朋友多了路好擠 防不勝防自來熟
所有無話可說 都只是無人可說
心里有多空 心理包袱就有多重
生活除了眼前的茍且 還有詩和離遠點
對付玻璃心 就得鐵了心
與其人海沉浮 不如網海沖浪
10個小視頻,用趣味的夸張的場景生動演繹了社恐人士害怕的社交狀態。
比如為了不參與團建,頂著大風躲在高樓后面,直至團建取消。
雖然劇情有點浮夸,卻深刻反映出社恐的難處。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博士在為《害羞與社交焦慮癥——CBT治療與社交技能訓練》一書寫序時寫道:
“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刻像當下這樣,對人們的社交技能有著如此高的要求。人們要想在當下社會立足,就需要嫻熟的社交技能,這樣才能和他人建立聯系并成為朋友,為自己編織牢固的社會支持網絡。”
同時,他還寫道:“隨著社交孤立和社會冷漠的頻繁出現,虛擬網絡世界不斷擠壓現實生活和現實交往的生存空間,以及地理空間上的遷移越來越頻繁。我們發現,要像以前那樣建立牢固的社會關系、編織自己的社交網絡已變得十分困難。”
這說明,現代人社交需要付出太多精力,隨著網絡的興起,社交反而變得困難。
正是因為洞察到了社恐人群的難處,所以陌陌才以此為創意進行趣味演繹。
▼
值得一提的是,陌陌并沒有站在勸說的角度,呼吁社恐人群勇敢社交,而是從他們的角度出發,給予社恐人群正面鼓勵,告訴他們,社恐不是你的錯,“社交應該更輕松”。
從而引出十大態度,包括「拒絕貼標簽」「不合群不怪你」「人設該扔扔」「不想聚別聚」「遠離自來熟」「有話就直說」「不要想太多」「相處講分寸」「拉黑別回頭」「網友更靠譜」等。
可以看出,陌陌已經從「以品牌角度出發」向「從用戶角度出發」轉變。是真正關心和理解用戶面對社交的難處,鼓勵他們從中脫離,而不是拼命融入。
此舉不僅能讓受眾受眾產生共鳴,同時也能拉近與目標消費人群的距離,獲得受眾對品牌價值的認同。
丟掉包袱,為社交做減法,讓社交變簡單,這也和陌陌所倡導的「輕松社交」理念相吻合。
另外,短片有一個亮點,就是文案的出場方式都是原生式地植入場景,這一點在廣告片中很少見。
比如第一個小視頻,“手撕標簽,即可根治招黑體質”和養生會所的錦旗進行結合。
又比如,不合群小視頻中將標語做成了墻體小廣告效果。
這種文案的出場方式,讓文案在合適的地方出現,讓文字不突兀,增加了場景感,與此同時也讓廣告片更具戲謔效果。
這也就做到了一點:廣告內容化——從廣告視頻拓寬到內容創作者。
▼
作為一款主打陌生人社交的APP,陌陌對這些社恐人士做了深刻洞察與剖析,并歸納出這類人群,往往都有以下特征:
認為自己自帶招黑體質;覺得自己不合群,在人群中顯得格格不入;給自己定人設,活得很累;戴著面具假裝合群;害怕自來熟的朋友;心里包袱太重,只想自己默默承擔;生活壓力太大,只得自己默默消化;不懂拒絕玻璃心......
不得不說,陌陌對社恐人群的剖析,可謂十分精準。
因此陌陌給出建議,不如扔掉所有的包袱,輕松社交:不合群不怪你,丟掉人設,不想聚別聚,放下包袱,遠離自來熟,不喜歡就拉黑......
可以看出,陌陌這組廣告片無論是創意、還是洞察都不錯,它抓住了當代年輕人在社交方面的痛點,與品牌的核心——輕松社交,并做到了深度結合,同時也給行業廣告片提供了借鑒意義。
4A廣告文案原創,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4A廣告文案(ID:AAAAIdea)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