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順風車復活,數十萬言論劍指女性用戶“宵禁”論
在經歷435天下線、產品整改18個版本后,滴滴順風車終于迎來新進展。11月6日,滴滴順風車公布了最新產品方案,宣布將于11月20日起,陸續在7城進行試運營,每天運營時間為5:00-23:00(女性5:00-20:00)。
滴滴順風車的重新上線,對不少有現實需求的用戶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但很快,新方案的“女性專屬保護計劃”中,這項女性用戶晚20點至次日5點無法使用服務的規定將滴滴順風車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滴滴偷懶?男女差別運營讓輿論爆發
根據新浪輿情通大數據平臺統計,自滴滴順風車公告發布至11月8日12時,全網相關信息量達到41萬余條,輿論高度關注滴滴順風車的重新上線。
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
根據關鍵詞云顯示,滴滴順風車復活的消息反而將“女性”推上輿論高峰,專門針對女性的夜晚運營時間更像是禁錮出行的“宵禁”,在不少人看來還帶有“性別歧視”的意味。“反對”“抵制”等負面詞匯出現的頻次也較為頻繁,滴滴順風車的新方案顯然存在不小的爭議。
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
作為主要輿論陣地,新浪輿情通對微博平臺的相關信息進行了情緒分析,發現“費解”“疑問”成為該事件傳播過程中網友的主要情緒,不少網友對滴滴順風車的試運營方案存在疑問;“微笑”、“攤手”、“吐”、“拜拜”等表情出現頻繁,部分微博網友對事件相關消息表現出負面情緒。
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
透過對全網相關信息的關鍵詞云、微博傳播的主流情緒等的分析,不難看出,公眾將目光對準了滴滴“偷懶”式的解決方案,并引發了關于“男女差別運營是否是披著保護外衣下的性別歧視”的深度探討。
專屬保護還是性別歧視?“夜行權”在女性自己手中
由乘車安全問題引發至性別對立問題,對滴滴來說這不是本意。但要找到一個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向,必定需要傾聽更多的聲音。
新浪輿情通統計,11月6日至7日12時,在全網相關信息中有93.91%的信息來自微博,微博平臺也就成了主要的輿論陣地。其中,參與該事件微博傳播的男女占比又以女性居多,滴滴順風車的試運營方案關乎女性用戶的權益保護,自然引發大量女性關注和討論。
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
在公共空間里,每個人都有夜晚獨自在外行動的自由權。女性自身固然可以選擇減少夜間出行,但這不是平臺針對女性做出“宵禁”的理由,更不應該成為一種“一刀切”的壓制。
盡管對滴滴來說,這項男女差別運營的規定是出于對安全性的考量,但這樣的“保護”很容易讓女性甚至全社會產生一種“你選擇不接受這樣的保護,那受害就是你自己的選擇”的氛圍。
有部分網友表示,以“保護”名義限制女性使用服務的時間是一種舍本求末的做法,更何況犯罪沒有時間限制,被侵犯的對象不分男女。
人民日報發布微博評論稱,這是個欠考慮的商業決策。呵護女性的,從不是禁令,否則“足不出戶”才是最安全。
隨著“女性乘客宵禁”、“男女性別歧視”等言論愈演愈烈,7日晚間,滴滴方面做出回應稱,目前公布的屬于順風車公開征集意見的一部分;在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后,為最大程度保證試行產品服務的安全性,滴滴順風車對所有用戶提供服務的時間均調整為5:00-20:00。
滴滴如履薄冰,“安全”仍是第一考量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此次順風車重新上線試運營主打“安全牌”,并為此付出了諸多考量與實踐。
例如,重新上線的順風車永久下線了個性化頭像、性別、長文評價等涉及用戶隱私的一切敏感信息;從司機身份審核來看,需要實名認證,采集駕駛證、行駛證和身份證信息,還需要“人車合一”。在此基礎上,還引入了失信人篩查,失信被執行人無法注冊成為順風車車主......一切舉措都盡最大化確保對司機準入門檻的把關,盡可能排除一切安全風險。
一直以來,順風車市場存在著巨大的用戶需求。在滴滴順風車缺席的一年多時間里,高德、曹操出行、首汽約車、哈啰出行等先后進入市場,試圖瓜分蛋糕。而滴滴順風車頂著高壓監管和巨大的輿論壓力,重回市場之路走的如履薄冰。
試運營方案引起的“宵禁論”和“性別歧視”紛爭,應當引起滴滴更多的思考。滴滴固然不能憑一己之力降低犯罪率,但在加強監管和提升技術手段抵御安全風險,為所有性別的乘客都提供更安全的出行環境上,滴滴順風車可以做的更多。
(文章來源:新浪輿情通;免責申明:部分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