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策劃:淺析企業公益活動策劃事宜及要點!
作為一項宏大的社會工程,公益事業需要各方社會力量的參與,而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中堅力量,自然成為了參與活動的主體。但是做公益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而且短期內也難以給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那么企業積極參與社會公益的必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第一,在于公關形象的塑造。
公益和商業相輔相成,公益需要商業來支撐,商業也需要公益來優化社會形象。企業是否熱衷于公益事業,很大程度上成為衡量這家企業的是否具備社會責任感的參考因素。同時,良好的公益舉措,能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的社會價值、知名度、親和力、美譽度,讓大眾對其充滿好感,建立良好的品牌認知,為企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第二,在于社會的隱性要求。
在大眾化的輿論環境下,企業被要求承擔社會責任,企業做公益在某種程度是就是“社會財富的再分配”,企業在追逐利潤的同時,也需要為社會謀福祉做善事。不管有沒有作秀的成分在,社會責任一定要去積極的承擔,不然,就容易淪為大眾輿論的攻擊點。
第三,在于公共關系的改善。
一般來說,公益活動需要多方力量和資源的傾注,才能形成勢頭,所以一場優秀的公益活動,可以幫助改善政府關系、友商關系、行業關系、內部關系以及大眾關系,并以此開拓市場,增加內部員工的認同,凝聚企業向心力,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和外部合作環境。
第四,可以減稅。
依據相關法規,開展公益捐助達到一定量級可以進行稅收減免。
由此可見,多做公益,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確實多多益善,所以,很多企業都在不遺余力地開展公益事業,那么,做公益有哪些具體形式?以及有哪些策略?
丨公益活動的形式有哪些
一、體育贊助
體育賽事是人類情感的凝結,賽場上運動員突破極限,賽場下觀眾山呼海嘯,在這樣的場景下品牌贊助就很容易與受眾情緒完成綁定,產生聯結。同時,體育本身就是一種世界性語言,跨越了文化、種族 、國界,特別是世錦賽、世界杯、奧運會等大型賽事,眾多品牌拼命想要成為贊助品牌,都是為了能夠觸達能多賽事觀看者,形成更大范圍的曝光。
比如運動品牌安踏,曾贊助過中國奧委會長達八年之久,并提供大量的賽事和領獎裝備,幫助中國的體育健兒出征溫哥華冬奧會、倫敦奧運會、索契冬奧會、仁川亞運會、里約奧運會等多項國際性體育賽事,形成了良好的國際曝光,輸出了中國體育界頂端品牌的優質印象,據數據顯示,僅里約奧運會期間,安踏的贊助就讓其品牌美譽度提升了17%。
二、災區捐獻
在中國,每次發生重要的災情總會牽動整個社會的關注,而國人素來看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觀念,所以社會各方力量都會基于參與災區物資的捐獻和重建。在這之中,企業作為社會捐助的核心力量,自然要發揮帶頭作用,為災區人民作出實質性的貢獻,并積極做好公關宣傳,就能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讓大眾對企業形成好感和親切感。
比如王老吉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帶頭向災區捐款一個億,創造了國內民營企業單筆捐款的最高紀錄,廣大網友大贊其公益態度,并自發發起“封殺王老吉”的活動:讓王老吉從中國的貨架上消失!買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買一罐!眾多網友在論壇積極發帖跟帖,為王老吉不遺余力的進行宣傳,并踴躍購買王老吉,極大的促進了企業的社會形象和當季銷售。
三、社會慈善
慈善和社會福利事業也是公益的重中之重,長期、持久的做好這一塊,能極大地獲得公眾的好感,畢竟這也是企業回報社會最直接的方式,去關注弱勢群體、特殊群體,促進社會福利體系的完善和優化,本質上也是在為建設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比如股神巴菲特每年都舉辦的慈善晚宴,會將募捐所得資金捐獻給世界上最需要的群體,而企業家陳光標則以50億身家承諾裸捐成為全國耀眼的慈善明星!還有一汽豐田,在環保事業上積極布局,比如植樹活動、環保藝術周等活動,累計植樹達到8000余棵。
四、教育贊助
教育事業向來是國之根基,能對社會乃至國家都產生推動作用,所以,很多企業或企業家都會重視教育公益的投資,通過開展助學基金會、發放獎金、援建希望小學、捐獻愛心教室等形式,去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傳播自己良好的企業形象。
在希望小學的建設方面,三星、寶潔、一汽豐田都在積極出力,在獎學金方面,眾多企業都設立了專項的獎學金,比如三星獎學金、奔馳獎學金、騰訊創新獎學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獎學金、華為獎學金、SK獎學金、IBM獎學金等。
雖然企業做公益的形式有很多種,但不意味著企業做公益就是一個“撒錢換名氣”的過程,企業做公益也是需要策略去好好規劃和執行的,總的來說,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目的明確
企業花大把錢在公益事業上,肯定是“有所圖謀”的,大部分公益都是在給品牌公關鋪設道路,有些則是在給新品創造聲量和曝光。企業做公益一定要有目的,要去計算如何讓投入的資金、物力人力等得到合理的回報,即使效果很難以數據的形式監測,但也要做好企業在社會媒體中各個維度的指數變化。
二、主題鮮明
企業做公益要有旗幟鮮明的主題,要針對某個細分領域去深耕才能形成影響力,才能增加企業公益的公關效能。比如成立關注抑郁癥兒童的基金會,或者關愛孤寡老人的慰問機構,這些主題的設定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才能去很好的運營,而不至于半途而廢或者效果不好。畢竟,做公益也是在做營銷做公關,也要追求影響力的擴散。
三、面對質疑保持透明化
在如今的社會,不少明星、慈善機構、企業做虛假公益的事件被媒體曝光后,大眾對于企業的懷疑也開始上升,這就要求我們做企業公益要秉承公開、公正和透明的原則。比如此次活動募捐了多少萬,具體數據如何,有沒有將資金全數交給需要的人們,如果采購了物資,那么是否需要公布發票等數據,要向大眾證明企業做公益,是實實在在的,而不是弄虛作假,敷衍了事,才能打消社會質疑。
四、要形成勢頭
有些企業做起公益永遠都在單打獨斗,本身企業就不知名,就算捐了不少錢,做了不少事,大眾往往難以留下印象。而真正聰明的企業,會“抱團”一起做,不僅自己做,還拉上友商、合作伙伴一起做,將其影響力越擴越廣,形成公益圈。這樣的好處在于,在公關宣傳上,能占很大的便宜,比如“某某企業牽頭成立某某愛心組織,多次遠赴深山看望留守兒童,寄送大量愛心物資”。越多企業參與的公益活動,越容易得到更好的曝光,而作為牽頭方,自然會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
五、堅持深耕細分領域
公益事業,也是需要持續深耕的,找準跟品牌有關聯的領域去精細化運營,終究能產生極強的影響力。而不是如同蹭熱點一樣,這個主題關注的人多就換這個主題,那樣只會失去優勢。還是要在長久的公益活動中樹立行業典范,引領公益建設的方向,并做出有意義的探索,甚至調動起大眾的積極性,影響更多的群體。
六、傳播才是核心
公關活動一定要傳播,傳播才是重頭戲。畢竟企業做公益還是在為公關所服務,所以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傳播為品牌達成更多的曝光,形成更廣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所以為了更好的傳播,我們可以在公益活動中運用多種技巧,比如舉辦盛大的發布會、贊助儀式、邀請社會名流、舉辦演藝活動等,為活動造勢,達到震撼、隆重的效果。在傳播中,我們可以利用真實故事等手段去進行宣傳,更容易產生觸動效果,引發更廣泛的關注。另外,通稿的發布也要根據預算去盡量追求更優質的覆蓋。
公益的形式多種多樣,企業還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類別,依據自身所在行業、企業文化、企業特色等進行選擇,并且在活動中可以發動廣大員工參與,讓其成為提高企業認同感的團建活動。
企業做公益,其短期效果當然沒有找大牌明星代言來的直接,但是其效果是一個長期鋪墊的過程,雖然緩慢,但是有用。公益聯結的是人的價值,再將價值轉化到企業形象上,所以公益和商業是相互促進的,持續經營這項事業,終究會對企業產生良好的反哺。
來源丨公關之家,作者丨404號房客
公眾號: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