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產品:企業發展陷入困境,90%的企業敗在這點
之前我們都在強調產品創新,但很少人知道,產品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打造超級產品。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意識到,關于產品的創新只是企業的方向,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打造超級產品,為企業的發展助力。
讓我們先看看,目前是處于怎樣的背景下,企業為什么要開始打造超級產品:
近兩年來,國內的經濟正在進入下一個調整的周期,許多企業的經營情況都不是很樂觀,不少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在整個經濟周期調整的時間內少則3至5年,多則5至10年。
在如此長時間的情況下,如果一家企業還用過去的思維去做產品,那么整個公司將會陷入困境,甚至被淘汰。
在互聯網的時代中,C端的紅利基本上已經消失殆盡。只有一些細分行業中還有一些C端紅利的存在。
企業在進入C端的下沉中去創新,這其中包括初創型企業及發展非常成熟的BAT企業。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過去的產品早已無法適應現在的社會,所以企業必須對產品進行創新,讓產品有所突破來打造超級產品,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增長帶來新動力。
To B的興起,騰訊、百度、阿里巴巴陸續宣布進入B端市場,企業開始戰略轉移,而初創型企業首當其沖進入To B領域。產業互聯網也在興起,這是因為在產業互聯網中B端企業占絕大多數。
超級產品
那么,超級產品是什么?怎樣去理解超級產品?
超級產品是企業未來十年突破性發展的戰略方法。
一個推動企業發展的超級產品有什么特點?
它不是點狀且局部的,而是整個系統的工程,是系統化、全局化的超級產品,有很多種因素的組合,包括用戶、成本、產品、技術、營銷和人力資源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且有效的系統,從而產生最高回報的利潤。
其實大多數企業之所以倒閉,只有以下幾個原因
1)企業資金斷流
2)團隊毫無默契
3)產品競爭力太差
4)產品成本太過于高昂
5)用戶并不認可
超級產品:無人超市
就在去年無人零售的風口中,許多企業沖了進去,它們的戰略很簡單,就是點位大戰,快速擴張。
由于點位大戰的盲目擴張,從而忽略了市場中的最大的核心特點,那就是貨損率,它的貨損率高達30%,在這個毛利只有10%的行業中,它該如何賺錢呢?這種并不具備超級產品力的產品因盲目擴張,只會讓企業走向困境。
一心只想占據市場卻不以用戶為中心的企業,是無法打造出超級產品的,它的問題不在于拓展,畢竟拓展是競爭后的必然結果,哪家企業能抓住用戶,哪家的拓展才是有效的。
從打造超級產品的角度來看,如果企業無法形成自我閉環和持續發展,用戶的問題沒有解決,純粹靠資本推動,那么這種企業的策略是失效的。
企業在打造超級產品時,通常會犯這三種錯誤:
1)在產品創新的過程中發現產品并沒有市場,于是就開始強制性的推出產品,這種方式無法產生變革,走不通也是正常的。
2)老板未曾用戶洞察一拍腦袋就決定做某款產品,一頓投資猛如虎,錢砸的快,典型的行動派,但他不知道這款產品到底會不會被用戶所喜愛,最后銷聲匿跡,因為錢都消耗完也就死掉了。
3)一些企業會請一些外行來幫助企業做產品,但那些所謂的專業人員并不專業,他們只會按照之前的套路,按部就班的復制,完全不根據你的產品情況幫你進行改善,最后發現創新出來的產品,跟競品大同小異。
出局看局
其實當企業開始打造超級產品時,并不是用原來的經驗去打造超級產品的,應該先讓自己冷靜下來,正所謂百動不如一靜,,事緩則圓。
管理層需要從用戶的角度去看待企業的產品,這叫出局看局。
出局看局的第一步就是要跳出來,從用戶的角度看待產品,如果無法跳出來,那打造超級產品的機會將極其渺茫,因為那時的你根本無法發現產品問題的所在。
在跳出來之后,看什么很關鍵,不是說出局后就旁觀坐等機會降臨,而是要去看:
1)目前的產品是否適合現在的市場
2)什么樣的產品才最符合用戶的預期
3)怎么樣才能打造出讓用戶喜歡的超級產品。
打造超級產品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實現戰略、組織、產品、執行四個因素的配合實現落地,這才能保證企業在行業中脫穎而出,最后走向可持續發展和高回報的道路。
超級產品的第一原則:用戶為導向
產品創新還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不是亂創新,不是為了企業去創新,不是本位主義的創新,更不是閉門造車的創新。
打造超級產品的第一原則是必須以用戶為導向,你的產品一定是為你的用戶去考慮的。
雖然很多企業都有用戶為第一的覺悟,但在產品創新時卻不會這樣想,它們還是會從企業的角度出發看待產品,而不是從用戶角度出發。
用戶的導向分四個維度:
1)企業的用戶是To B還是To C。
2)企業的影響力。
3)用戶使用產品的頻次,是高頻還是低頻。
4)用戶對產品的需求的剛需程度,是剛需還是非剛需。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打造超級產品顯得尤為重要,用戶利益永遠高于商業利益,以用戶為使,以用戶為終才能給企業帶來可持續發展的超級產品。
更多精彩文章,請搜索關注“艾老思”公眾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