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新廣告:叫你不要對自己太客氣了!
作者 | 杜少君(廣告洞察主筆)
來源 | 廣告洞察(ID:admen888)
最近,耐克的廣告一個接著一個,出境率有點高!
在眾多品牌廣告中,耐克的廣告具有著鮮明的特點,從來張揚態度、彰顯文化、引領精神,用一個字總結,就是“燃”。
作為運動潮鞋品牌,講究的自然是運動精神,這也是耐克一直以來強調的“just do it ”的品牌精神。
所以,在耐克的廣告中,“just do it ”就是最后的點睛之筆。
▼
就拿最近這幾個廣告來說,耐克都是在“以城市為主導”,針對地域特點人文的不同,打造出一系列本土化的營銷活動。
比如說北京專屬打造的“甭信我服我”,用一種“北京人愛貧嘴”的表達形式,像我們展現了一種與眾不同的體育精神。
再到11月初,為了上海舉辦的“夠來噻 才腔調”會員活動宣傳造勢。通過上海年輕人的角度,是詮釋什么是“腔調”的真正含義。
而今天分享的也是一支地域IP廣告,耐克臺灣發布的一支新廣告片《猶豫,是對自己太客氣》,延續“不客氣”的精神,鼓勵消費者勇敢跳出舒適圈去挑戰自己。
▼
推廣文案
我心里有一把尺
習慣衡量自己行不行
不想放過機會
卻常常放過自己
擔心出糗 害怕受傷 拒絕疼痛
所以猶豫不決 停在原地
但這次 我要跨出舒適圈
去痛 才有痛快
去跌倒 才知道極限在哪
去燃燒 才有光
去做 才知道我能有多好
猶豫 是對自己太客氣
JUST DO IT
看完這支耐克的廣告片,故事的情節和想要表達的含義,其實很簡單。
用一句話歸納就是:在現實生活中,到底該不該待在舒適圈的問題?
在這支短片中
主人公面對著一起打球的邀請
還是猶豫了一下
最后拒絕了這份邀請
也由此,主人公開始進入了“舒適圈”
在啦啦隊的加油聲中,選擇了雞排和奶茶
鏡頭一轉
主人公已經是滿頭白發
癱坐在椅子上,看著電視
電視中的人物發出了靈魂拷問:
“你確定要耍廢到老?”
也正是因為這句話,引出了NIKE的回答
同時也將“just do it”進行價值體現
你不上
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強
不想放過機會
就不要放過自己
從短片的情節來看,“舒適圈”是唯一的核心。關于“舒適圈”的問題,應該說是所有人都在討論的問題,是待在舒適圈呢?還是逃離舒適圈?
相信這種A o rB的選擇題,一定在不少人的心中,出現了無數次。
▼
在現實生活中,待在舒適圈,是一個安全的區域,至少生活是平穩而又自在的。
而逃離舒適圈,也許會有著不一樣的生活體驗,但是面對改變帶來的挑戰,同樣是不可避免的。
面對著二選一的選擇題,對于大部分來說,并不能馬上做出決定,這也就有了NIKE短片中的第三種選擇:猶豫不決。
NIKE就是基于第三種選擇的洞察,也就有了這支《猶豫,是對自己太客氣》的短片。
并且還在短片中,加入了一個小細節,當主人公接過那杯珍珠奶茶時,珍珠是籃球的形狀。
起初看第一遍的時候,并沒有在意。
直到看第二遍時,發現NIKE用籃球代表珍珠,其實就是在拋出中心問題,當你在猶豫時,如果你選擇了舒適圈,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問題始終就在。
接著,NIKE再由籃球運動員林志傑、田徑標槍運動員鄭兆村、空手道運動員文姿云,以及音樂人?ZI 和 Locking舞者謝馨慧的出境,全面詮釋出了“猶豫,是對自己太客氣”的主題內涵,并且也是將“ just do it”的精神再次傳遞出來!
▼
這部《猶豫,是對自己太客氣》,應該說是去年《不客氣了》的一部續集。
這兩部短片,都將關鍵詞聚焦于在“客氣”上,什么是“客氣”呢?
在臺灣的語言表達上,“客氣”是一種特有的謙遜文化特質。
在《不客氣了》的短片中,就是通過臺灣運動員在賽場上說出的“不客氣”反應,然后釋義這種假客氣,代表著個人自信與敢拼的態度。
而在這支《猶豫,是對自己太客氣了》中,同樣也是以“客氣”的概念延伸。
但卻是以洞察臺灣年輕人競爭意識不強的現狀,利用“客氣”來表達“舒適圈”的內在含義。
將這個“客氣”比喻成是一種“不挑戰自我,是對自我的縱容”,來表達出如果一直猶豫不去挑戰,是不是對自己太客氣了?
通過這種具有臺灣特色的表達方式,以此來鼓勵每個人勇敢的走出舒適圈,延續“不客氣”的精神,只要just do it。
此外,耐克臺灣還以“猶豫,是對自己太客氣”為主題推出了系列海報。
以手繪風格的設計,再加上繁體文字的勵志格言,點燃年輕人對于夢想的渴望和追求。
不得不說,NIKE通過這種城市IP的品牌廣告,將品牌與地域特色相融合,成功地拉近了用戶與品牌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品牌的內涵,為“just do it”賦予了深層意義的地域價值。
最后還想說的是,看完了耐克這支廣告片,如果正好你也處于舒適圈,你的選擇如何呢?
是選擇對自己客氣點呢?還是不客氣呢?
原創不易,請按規則轉載,否則視為侵權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