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丑》背后,我猜你肯定不知道的事 | Think out of box
前幾天看了《小丑》。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韓版的《小丑》。
不要問我拿電影資源,我沒有,別胡說。
我承認:這篇文章我是來蹭熱點的(我做營銷的嘛,關注我的時候就知道了);
我也承認:我是老爺粉,不是小丑粉(雖然電影用的不是DC小丑的設定)。
講到老爺,不得不講諾蘭導演的《蝙蝠俠三部曲》;講到《蝙蝠俠三部曲》,就不得不講《黑暗騎士》;講到《黑暗騎士》,就不得不講它背后的營銷。
很生硬吧?打我咯。
《黑暗騎士》背景介紹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于2008年全球公映。影片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
本片是所有蝙蝠俠電影中第一次沒有在片名中使用“蝙蝠俠”這個詞的,是比前作更為黑暗與成熟的作品,以現實主義警匪片的手法包裝了一個極度寫實的超級英雄故事,成功地挖掘出角色的深層性格和故事蘊含的人性哲理,將漫畫電影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層次,成為了影史上第一部跨入“10億美元俱樂部”的超級英雄電影。
蝙蝠俠黑暗騎士制作成本:1.85億美元,票房:10.04億美元,約9倍制作成本;
同期,
變形金剛制作成本:約1.5億美元,票房:7.09億美元,約5倍制作成本;
《黑暗騎士》角色介紹
老爺(蝙蝠俠)
小丑:哥潭市正在從黑暗的邊緣回到風氣清明的安全城市之際,出現了一名叫做“小丑”的狂人。他不在乎金錢,也不求名利,他制造爆炸和屠殺,小丑所要做的就是對人性重新做考量,他要迫使從不殺人的蝙蝠俠手上染血。
哈維·丹特:光明而又善良的檢察官哈維·丹特唯一的問題就是太過偏執,自從他毀容的那一刻起,自從那枚硬幣的一面布滿刮痕的那一刻起,自從瑞秋死亡的那一刻起來,他的沖動與決心最終釀成了大錯。
《黑暗騎士》的娛樂營銷
1,利用現實的美國大選這一熱點極力借勢
作為《黑暗騎士》中的關鍵角色,檢察官丹特的這張競選海報在上映前貼滿了美國十余個城市。
2,還記得 Why so serious 嗎?
早自2007年5月,網站 IBelieveInHarveyDent.com 上線,隨著配套的還有線下的宣傳活動,一系列海報宣傳活動被《洛杉磯時報》譽為“好萊塢史上最具互動性的電影宣傳活動之一。
稍后,網站 IBelieveInHarveyDentToo.com 也被網友發現,每當一位用戶提交郵箱之后才會處理掉一處前景,在不到24小時內,數以萬計的用戶訪問提交郵箱最終使得希斯萊杰扮演的小丑形象終于大白于天下,然而,該網站迅速刪除了這張圖片。
3,移花接木
與此同時,發行方借助電影劇情發生地哥譚市衍生出包括《哥譚時報》、哥譚有線新聞網等將線下進行的影迷活動和劇情結合起來,發起了“ Why so serious” 活動,進一步制造話題。
電影中的媒體被移花接木到現實生活中:哥譚日報
4,配合工作
發行方還推出了一個 Citizens for Batman 的網站,并在線下通過送披薩的方式將包括蝙蝠俠面具、宣傳手冊等在內的宣傳品送到影迷和網友手中,最終,這項線下活動獲得了超乎尋常的效果,蝙蝠俠的標志甚至被聚光燈照射在紐約伍爾沃斯大樓上。
資料整理自網絡
用BM2.0倒推《黑暗騎士》的娛樂營銷策略
我這里會用BM2.0操作手冊的方法簡單倒推一下《黑暗騎士》的營銷策略。
如有遺誤,煩請朋友們補充。
用BM2.0倒推《黑暗騎士》的娛樂營銷策略
我這里會用BM2.0操作手冊的方法簡單倒推一下《黑暗騎士》的營銷策略。
如有遺誤,煩請朋友們補充。
1,找洞察(見BM手冊步驟E)
2008年的美國,進入一個階段:美國榜樣的衰落。金融危機的巨大影響下(非絕對影響因素),美國社會暴亂:
2008年,美國共逮捕了1400多萬名犯罪分子,其中每10萬人有198.2人因暴力犯罪被捕。
2009年,費城共發生了35起家庭兇殺案,比2008年同比增長67%。
紐約市有記錄的謀殺案為461起,平均10萬人中的犯罪案為1151起。
美國人2008年購買90億發子彈。美國私人擁有槍丄支數量居世界第一。美國3.09億人口擁有近2.5億支槍,美國人每年購買70億發子彈,2008年上升到90億發。每年3萬人死于槍擊事件。
數據來源于網絡。
社會暴亂下的美國人提心吊膽,容易對政府抒發不滿,利用政府作“踏板”,于是,便可以利用大眾對政府的調侃心理;(觸發人的行為)
同時,08年的美國與電影里的哥譚很相似,很容易讓觀眾將電影內容與現實社會鏈接在一起,參與感極度高。(品牌與目標市場的強連接性)
因此,我們找到一個深刻的洞察:目標消費者對政府不滿,對社會不安,覺得自己所處的現實和電影很像。那為什么不把電影的虛幻搬到現實中來?
2,確定創意:把黑暗搬到現實。
3,闡述清楚“把黑暗搬到現實”創意策略(見BM手冊步驟E)。
步驟1:利用現實的美國大選這一熱點極力借勢。在各個城市貼上哈維丹特的競選海報。
媒介:海報媒介方資源組合。
步驟2:,IBelieveInHarveyDent.com上線:每當一位用戶提交郵箱之后才會處理掉一處前景,等用戶數量可以使得希斯萊杰扮演的小丑形象大白于天下,迅速刪除這張圖片。
媒介:線上(網推);線下(宣傳海報)
步驟3:創造Why so serious熱點:打造《哥譚時報》、哥譚有線新聞網等將線下進行的影迷活動和劇情結合起來,發起“ Why so serious” 活動制造話題。
媒介:線上(網推);線下(影迷活動)
步驟4:蝙蝠燈(蝙蝠燈是電影里重要的標志之一):推出 Citizens for Batman 網站,并在線下通過送披薩的方式將包括蝙蝠俠面具、宣傳手冊等在內的宣傳品送到影迷和網友手中,最終,把蝙蝠俠的標志用聚光燈照射在紐約伍爾沃斯大樓上。
媒介:線上(網推);線下(周邊宣發、新聞等)
結語:這只是對《黑暗騎士》娛樂營銷的一次簡單倒推,具體的策略步驟肯定會不能像我這么敷衍。
這篇文章主要是舉例了手冊Support(工具庫)中策略工具的一種(游戲娛樂營銷)——見BM手冊步驟G。
希望用一個實際的案例解釋清楚什么叫游戲娛樂營銷。但美國的政策、社會都與國內不一樣,找洞察,想策略的時候務必考慮到。
無獨有偶,同期的時候還有一部電影,將娛樂營銷也是玩得精彩紛呈。
《科洛弗檔案》背景介紹
《科洛弗檔案》是由馬特·里夫斯執導,德魯·高達擔任編劇,邁克·沃格爾、杰西卡·盧卡斯和邁克爾·斯達-大衛等聯袂主演的科幻片。影片于2008年1月18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主要講述一夜之間,紐約滅亡。影片獨特之處在于采用DV視角呈現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科洛弗檔案制作成本:2500萬美元,《科洛弗檔案》在全美首映時,共在3411家影院進行放映收獲了4008萬美元的票房收入,最終全美累計票房為8004萬美元,而海外累計票房為1.70億美元,約9倍制作成本。
《科洛弗檔案》的娛樂營銷
1,2007年,隨著《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的票房大熱,貼片的一部僅僅顯示 JJ 制片和1-18-08的未命名電影預告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稍后,網站 www.1-18-08.com 被網友發現,在這個網站上出現了大量和電影情節場面有關的圖片。
2,不久,www.slusho.jp 也被好奇的網友找到。slusho 是預告片一位主演穿的襯衣上的 LOGO,網站上出現的一個深海探險故事同時埋藏了部分關于電影中怪物的線索。隨后線索又繼續導向網站Tagruato,上面的一篇報道提及海上鉆探平臺受到受到環境保護組織 T.I.D.O. Wave 的襲擊。在片中一位角色的 MySpace 頁面上,出現的是他與其他角色的關系。
《科洛弗檔案》與以往電影宣傳區別:制造神秘感
事實上,所有參與解密和挖掘這些網站的網友及影迷都清楚這些煞有介事的網站都是片方營銷的一種手法。但是,由于《科洛弗檔案》采用了偽紀錄片的方式,故事背景、人物等只有依靠這些病毒營銷網站中隱藏的細節進行填補,因此,可以說《科洛弗檔案》一部不折不扣的互動式電影,這些病毒營銷方式本身就是電影的一部分。
3,片名不斷變:就像《迷失》一樣,《科洛弗檔案》也大賣關子,開始在宣傳的時候被叫做“未命名的J·J·阿布拉姆斯電影”,后來又被稱作“1-18-08”,這是它上映的日子。后來,這部電影才被正式命名為“Cloverfield”,直譯片名為“苜蓿地”,是紐約的一個地名。這是阿布拉姆斯的“壞機器人”制片公司的所在地,也是片中小青年們聚會的地方。取這樣的片名,也純粹是一種故弄玄虛。
4,漸顯式預告片:
《科洛弗檔案》在放映之前曾經推出過好幾個預告片,每一個都對劇情遮遮掩掩,但每次都給出一點新的信息,讓觀眾們不停猜測。
●第一個預告片
在2007年7月《變形金剛》之前放映的《科洛弗檔案》的第一個預告片中,開始是一段DV,一群小青年在一個俱樂部狂歡,古怪地持續了將近一分鐘,小青年們突然跑上大街,只見遠處一聲巨響,騰起了比摩天大樓還高的火焰,然后“倏”的一聲,一個巨大的物體飛了過來,眾人一片驚聲尖叫———它居然是自由女神像的大腦袋!
●第二個預告片
在去年11月放映的第二個預告片中,觀眾可以看到第一個預告片中的小青年們滿身灰塵地在街上跑來跑去,身穿防化衣的人救助渾身是血的傷員,M1A1主戰坦克和美國大兵一起向著斜上方猛烈開火,極有“紀實片”的風格,但是有鐵桿粉絲通過放慢預告片速度看出,襲擊紐約的真是一個大怪物!
●第三個預告片
今年1月推出的第三個預告片,衣冠楚楚的主持人宣布,在某海域發生了一起不明物體襲擊海上石油鉆井平臺的事件,鉆井平臺被攔腰截斷,沉入海底,然后是日本石油工人慌忙逃難的場面。在隨后的一天中,又出現了同一條“新聞”的英文、法文、德文、俄文和西班牙文的版本。這些“預告片”之中肯定有好幾個是專為宣傳制作的視頻,它已經超出了由電影鏡頭剪輯的“預告片”的范疇,成為一種專門的宣傳手段。
數據整理自網絡。
本次的蹭熱點,Oh不對,講營銷策略(BM工具庫)就到這里了。
看完整版的BM品牌營銷手冊點擊這里: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