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公關危機刷屏 追熱點對品牌真的重要嗎?
這兩天網易絕癥員工被暴力裁員的公關危機一度刷屏,從自媒體紛紛跟進,到京東恰巧發布實行新的福利新政,包括孫宇晨不出預料的又出來蹭熱度,是真熱鬧。這里當然為那些真的在為弱勢群體發聲的品牌叫好,但對于那些蹭熱度的,盲目追熱點真的對品牌有幫助嗎?
一, 熱點是把雙刃劍,追不好傷人傷己
既然品牌都有各種調性,其實熱點也可以分個類,不同調性的追不追對品牌影響完全不同。可以簡單概括為皆大歡喜型、中性型和謹慎對待型。
1、皆大歡喜型,顧名思義,這樣的熱點來了誰都可以追
比如重要節日,像春節期間,一個春節和情人節就可以換著法追熱點追個個把月,從春晚熱點春節習俗、再到情人節和春運,大把素材追;
比如明星公布戀情或結婚,不管怎么說,花式送祝福就行了,做旅游或美食或做旅拍的,直接再造個明星同款路線、同款產品去推;
再比如體育運動奪冠,女排全勝奪冠可以追,奧運會獎牌榜可以追,世界杯中國男足出現,額,這個可能想追也追不著。
2、中性型,事件本身非定性,全看如何追
比如手機出新品、比如LOL比賽等等,一般屬于中立事件,但這個事件,又確實有相當一部分受眾在客觀關注。針對這類內容,建議是可以追,但最好是群體相關度較高的品牌去追,而不是硬追。
以最近奧迪投錯英菲尼迪廣告的事為例,對當事的兩家車企,其實最后都不算太輸,而這件事當天熱度確實也很高,但真的追的比較好的,還是車企類品牌。因為追得合理,相關度最高,吃瓜群眾也是關注車企的這群人。
3、謹慎對待性,追這種熱點前請務必考慮清楚
比如此次網易這種、比如明星出軌、如家暴事件等等。對這類事件,本身如果中立觀點去發聲,去為弱勢群體聲援,肯定很好的,但如果角度清奇、熊熊八卦的話,即便有了熱度也傷了品牌的好感度,畢竟現在用戶真的不傻,為了一個標題騙進來,往往品牌自己成了傻子。
再比如政治類型事件或捏造史實人身攻擊類等,就真的是作死了,看看張云雷就知道了。
另外還有一類人設熱點,也要謹慎對待,前些年90/95后創業者處于極高熱度下,但回頭來看,當時炒得飛起的王凱歆余佳文,熱度是賺足了,但由于放在顯微鏡下,一夜間的功成名就,反而促使了焦躁,并沒有把產品更用心的做好。再極端一點如孫宇晨,不提也罷。
綜上,熱點到來時,先看是什么類別的,是否與自己品牌切身相關,再考慮行動。
二,明確自己要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承接上一點,熱點到來時,對熱點類型要進行分析。但回歸品牌本身,你自己想要什么?
從企業到個人,其實很多人沒清楚一點,自己的品牌現階段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曝光量、銷量還是好感度?千萬別說都要,都要等于都得不到,對于品牌,每個階段能解決一件事,已經很厲害了。所以打仗之前,戰略上別偷懶,以免做得越多錯得越多。就目前來說,銷量和曝光量應該是多數品牌最大的訴求,我們就分別看。
1、 如果訴求是曝光量,追熱點確實是一條捷徑
這也是為什么一有熱點,所有自媒體都出動的原因,畢竟對自媒體而言,辛苦一年沒人看,而一條熱點就把自己送上10w+。而自媒體的曝光量基本等同于銷量了。所以客觀講,自媒體在做好內容前提下,適合的熱點,一定不能錯過。
但對于普通品牌呢?似乎極少能見到品牌官微和自媒體通過熱點獲得重大關注的。對此,還是結合上面提到的,對于品牌來說,真正關注的熱點應該只有2類,與己相關和主動創造。
與己相關的,奧迪汽車互動的是個例子,包括之前很多車企以及快消品間的競爭海報,都是在消費者關注的領域,自己擅長的戰場,同品牌切身相關的點去制造關注;
主動創造的,這點很難,畢竟有能力的品牌,自己都想成為一個熱點。但其實相比追熱點,這點可能對品牌的價值更長效。
主動創造熱點的,舉三個知名的例子:
一是百雀羚,長圖推廣帶來了巨量的關注度。雖然后面有很多人說,店鋪沒賣幾套,但對于品牌曝光量而言是絕對賺了。而且關注的核心,是它為什么會爆發——內容形式的創新;
二是網易云音樂地鐵文案,將歌詞和用戶走心評論,拿出來做傳播,也是刷屏級的。它為什么會曝發——內容形式+渠道使用的創新;
三是新世相的逃離北上廣,通過人們長期關注的逃離點,策劃了一個刷屏級的傳播。它為什么會爆發——活動創意激發情緒共鳴;
會發現一點,主動創造熱點的,都是堅持在符合自己品牌調性的內容和用戶群中深耕,這才是可能引爆或者讓用戶更認可你的核心點。
2、 如果訴求是銷量,追熱點并不應該放在核心策略上
同獲得曝光不同,如果說熱點一定程度能為曝光做貢獻的話,帶銷量確實是很難。以下兩種或許可以作為參考。
一種是打定主意靠熱點火起來,并帶銷量。之前網易嚴選和最毛巾的撕逼是個很好的例子(沒印象的可以找找《我有一個創業者的故事,你想聽嗎?》這篇內容),完美演示了如何碰瓷營銷,包括瑞幸PK星巴克也是一樣的道理;
還有一種就是依托自媒體渠道出貨,比如快手抖音的視頻,很多帶貨視頻就是跟著熱點走,集中全部力量做好渠道內容和熱點的結合。
除了這兩種方式,與其指望熱點帶貨,不如做好產品,做好渠道,對帶貨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三,想成為杜蕾斯,不如先做好自己
在上面的主動創造熱點里,并沒有提杜蕾斯,單獨拿出來說,是因為覺得它真的是個極其特殊的案例。
杜蕾斯能成功,能成為所有新媒體人關注的熱點風向標,可能離不開以下幾方面:
1、 更易傳播:產品品類的特殊,情趣用品之于其他產品,天然有很多梗和想象空間可以去玩,而這其中很多是可以進行二次擴散的;
2、 定位成功:杜蕾斯=熱點,不知道什么時候起,這個定位開始被有意無意塑造出來,并且通過一個個案例,逐步打造成了這個定位。這意味著,沒出現一次熱點,杜蕾斯都是受益者,因為定位如此。當然這個定位其實某種程度也稀釋了產品屬性;
3、 內容優質:有了以上2點,杜蕾斯前幾年的出品質量,也確實過關,基本可以做到內容擦邊但不色情。這一點離不開環時的功勞,現在這一點就弱了很多。
上面這幾點看著容易,其實少了一點都不行。但即便做成這樣,從營銷視角看,這個品牌就算成功嗎?沒有看到具體數據佐證,這幾年杜蕾斯是否有顯著的銷量增長,畢竟人們可能會為了一個段子會心一笑,但很難為了一個段子去買套套吧。真從產品角度出發,岡本的賣點是不是塑造的更成功?
所以舉這個例子想要說明,杜蕾斯只有一個,每個品牌的發展路徑很難完全復制,而且即便相同,也未必能帶來銷量的提升。所以如何提升產品力,找到適合自己的渠道,才是營銷人要長期攻克的。
綜上建議,
追刷屏熱點要判斷類型適不適合自己的品牌追;
其次明確每次的訴求是什么;
與己相關和主動創造可能是更好的追熱點手段;
做好產品質量和品牌調性,不必成為下一個誰。
寫在最后,營銷不是小伎倆和小聰明,熱點可以花式追,但營銷人的底褲不要丟,對自己的產品和用戶負責才是核心價值。
來源丨公關之家,作者丨老聶談品牌
公眾號: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