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狂歡過后,一文總結電商直播的利弊!
如果說雙十一是這個消費時代狂歡的一夜,那么今年的雙十一電商直播可以稱得上這一夜的主角。
根據天貓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天貓“雙十一”期間,淘寶直播帶動成交額近200億元。電商直播正日益成長為一個新興行業。
隨著各大平臺的產品趨同,大家開始尋找內容突破,包括淘寶天貓、京東、考拉等開始進行平臺內容化——也就是電商直播。
首先應該清楚認識到:電商直播并不是萬能的,它的本質不過是“電視購物”。
然而,它是營銷路徑中的哪一環,有什么樣的優勢?它的局限性又在哪里?是否所有產品都需要電商直播呢?
NDN結合多年數字營銷經驗,分析電商直播的優劣及對品牌的影響。
/ 優勢 /
ADVANTAGES
1. 縮短路徑,提高轉化 Improve Conversion
傳統的營銷路徑很長,而且每一步都伴隨著流失,但在電商直播中,可以完成從種草到銷售的全過程。
相比原來的圖文和視頻,直播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實時互動,主播可以輕易通過介紹完成種草,再通過產品的促銷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最后通過主播的銷售技巧,完成轉換。
2. 保證真實數據 Factual Data
當下流行的營銷手段是以內容平臺作為種草手段,最后在電商平臺內完成轉換。
這就帶來一些問題:平臺的流量價格居高不下,獲客成本越來越高;KOL的數據真真假假,更難以保證轉化率。
而電商直播結束后,能直接反饋給品牌銷售額,這就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
3. 雙方互利互惠 Mutually Beneficial Relationship
現如今的電商直播主要以折扣、贈禮的形式來刺激消費者購物欲。這是因為主播們深知只有足夠大的促銷折扣,才能收獲更多的粉絲,當擁有足夠多粉絲量時,主播就代表消費者群體有了議價權,向品牌爭取更大的折扣。
一方面,商家通過讓利消費者的這一過程,獲得銷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消費者在直播間能獲得更優惠的價格,雙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但電商直播真的能成為產品銷售的保證嘛?
那倒不一定。
/ 局限 /
LIMITATIONS
1. 品牌價值受損 Damaged Brand Value
從短期來看,一次直播可能幫助品牌完成一個月甚至一個季度的銷售業績,很多品牌營銷人嘗到一次甜頭后,開始沉迷這種主播帶貨模式。
但這會培育靠促銷刺激的消費者,當商品回到正常價格后,購買的消費者會越來越少。更重要的是,銷量很高的產品往往是大品牌產品,頻繁的打折促銷會導致品牌溢價減少,最終損傷品牌價值。
2. 馬太效應 Matthew's Effect
隨著電商直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人開始加入這個行業,然而頭部主播占了整個淘寶直播的大頭。這種馬太效應的情況之下,小主播的成長壓力很大。
而店鋪自設直播又沒有大主播的人設加成,也導致品牌可選擇對象變少,只能與大主播合作,流量藍海變成紅海,小品牌更難有機會借助電商直播作為有效渠道。
究竟什么樣產品適合直播電商,
還能避免對品牌價值的損傷呢?
1. 較高的產品門檻 High Product Price
當新產品與競品相比確實很有賣點,但由于價格因素導致觀望的消費者較多時,可以考慮與頭部主播進行合作,通過主播的口才和產品折扣來降低購買門檻。
2. 搶占市場 Grab Market Share
當處在競爭激烈的行業時,品牌需要占領市場,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或是初創企業,需要在短時間讓投資人看到市場反饋,提振投資者信心。
在這種情況下,銷量就是最大的目標,可以忽略對品牌價值損傷這種缺點。
3. 為店鋪做拉新 Attract New Customers
做好店鋪產品的承接,如:直播的促銷產品與店鋪產品做到聯動銷售、折扣券的滿減門檻、消費滿一定條件抽獎等權益,使促銷產品能和店內產品做到聯動。
在拉新成本居高不下的時候,這也是電商直播能給店鋪帶來的附加價值,目標就是為了犧牲單個產品為整個品牌帶來流量,從而帶來更多價值。
電商直播無疑是當下火熱的營銷方式,這對營銷從業者可能是有危機感的事,辛苦幾個月,花費數百萬預算精心制作地營銷活動,帶來的銷量卻比不上一場幾十分鐘的直播。
但要看到現階段銷量火爆的產品多是出名的大品牌,電商直播更多是對品牌之前積攢的聲譽完成一次流量收割。
想要讓消費者拔草就需要之前不斷地種草,收獲的背后是商家一點一滴的品牌建設。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