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課堂緩解“男生危機”,高中“男生班”再度引爭議
2012年,為緩解男女生成績差異、男女特質以及大腦發育時間不同等造成的“男孩危機”,上海市第八中學在全國首創了男生班,根據男生發育的科學規律研究男生教學方法,設計男生特色課堂,把性別教育作為教育實踐進行實施;今年6月底,首屆男生班學生已經大學畢業,有男孩感言“慶幸來過”......
近日,上海市第八中學“男生班”畢業的消息再次引起公眾的高度關注,同時,事件也飽受輿論爭議。
微博負面情緒凸顯,女性用戶發聲強烈
這套專業、細致、人性化的男生教育系統,在當時小有成效。但7年后的今天,當下社交媒體和公共領域在“男女”問題上有著諸多討論的時候,“男生班”的出現,極易挑起“性別對立”、“教育公平”等的紛爭。
根據新浪輿情通大數據平臺統計,截至11月24日,“男生班”的全網相關信息達到3.2萬條,其中敏感信息占比為34.26%,話題具有爭議性。
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
關鍵詞云圖中,“男生”“男孩”“男性”是男生班的主角,也是話題討論的中心;男生班的存在,盡管初衷是“緩解”“男孩危機”,但它的存在容易引起“女生”、“男女”“平等”等問題的對立。男生班究竟是不是為男生單獨搞“精英”教育、開小灶?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
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
根據微博平臺相關信息的轉評表情分析,“費解”“疑問”成為網友的主要情緒,顯然對“男生班”存在質疑;“摳鼻”“攤手”“再見”“吐”等表情出現頻繁,負面情緒凸顯。
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
新浪輿情通統計發現,事件在微博相關討論中,以女性群體討論居多,77.53%的女性用戶針對“男生班”強烈發聲。
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
成績造就差異,輿論質疑“男生班”有失平等
時間回到2010年,原上海市第八中學校長盧起升開始關注到男生教育問題,是一次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成績中,男生在OECD(經合組織)的成績與女生相差分數平均達到40分......
到了2012年,根據上海社科院發布的《2012年上海市中小學生成長情況最新調查報告》,受訪中小學生中,女生幾乎每門課的平均成績都要高于男生,特別是在小學三年級到初中三年級這7個年級段中,女生的各科平均分數皆高于男生,平均分值相差在3分左右。
不難看出,女生成績優于男生成為當時的客觀存在。一樣的課本,一樣的老師,一樣的作業,在考試檢測中男生成績不如女生,這樣的“男生危機”在部分人看來是為“開小灶”和“精英教育”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新聞晨報 發起的關于“男生班的設置是否更適合男生呢?男生班是否更適合男生呢?”的投票,截至25日14時,共有2330人參與,其中64.2%的網友投出“反對票”,認為在教育上應該男女均衡。
而回歸到成績差異本身,開設男生班解決所謂的“男生危機”,這樣的教育模式是否公平呢?
且不說教育一直以來被視為實現社會流動、上升的最有效路徑之一,對女性來說,這也是消除性別對立、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在公立教育系統和自由主義語境下,人們對教育有著最基本的期待,那就是平等。
男生班的開設、推廣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顯然,在大多數輿論看來,利用公共資源在公立學校開設定制式“男生班”,不管解決“男生危機”的初衷還是落實到教育實踐,在教育公平、性別平等、階層平等方面還有待考量。
(文章來源:新浪輿情通;免責申明:部分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