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風暴下的網易,如何贏得下一個十年?
過去的三個季度,是網易遭遇瓶頸之后艱難轉型的三個季度。時間回滾,縱觀過去兩年的時間,網易也都在這種艱難的狀態中沉淪。
進入2019年,網易的變革加速,變革主要圍繞著“調整、鞏固、聚焦”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調整一些不盈利業務,鞏固已有優勢,聚焦內容產業。
網易業務涵蓋多個業務板塊,但游戲一直是營收的大頭,在諸多業務中扮演頂梁柱的角色。為了發展,也為了改變營收結構不夠合理的問題。網易努力發展電商,試圖通過“電商再造網易”,但網易電商的重資產模式導致毛利潤較低,凈利潤更是長期處在虧損線上,最終被優化掉了,考拉海外購被打包出售,“再造”之說越發無力,電商業務由此式微。
十數年磨礪的教育板塊網易有道赴美上市,成旗下孵化的第一個上市子公司,網易似乎又迎來了一個高光時刻;游戲業隨著國家版權號的放開,再次成為矚目的焦點,上市近20載,游戲似乎仍然是主力,但頹勢已現;云音樂及其他業務貢獻有限,仍是扶持項目。
業務調整之下,網易的未來在哪里?透過網易本季度的財報,我們或許可以看到一點端倪。本季度財報,總體上營收增速再次下滑,各主要業務可以概括為“游戲業務穩中有進,創新業務價值彰顯,電商業務漸次邊緣”。但種種跡象顯示,中年網易已現疲態。
營收減速,頹勢初現
網易2019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網易本季度營收146.4億元,同比增長11.2%,環比下降22%,遠低于彭博預期的174.12億元。基于美國非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47.3億元,同比增長74%,環比增長20.5%。
財報公布后,盤后股價連續上漲,資本市場的積極反應,會讓人誤以為網易目前的情況很好,實際上股價反饋與網易目前的現狀還是存在一定出入的。
就總體營收而言,網易的增長有限,增速較上季度下滑明顯,低于資本市場的預期表現。凈利潤增長迅猛,跟考拉出售關系密切,換言之這種利潤增長并不具有可持續性。
回顧近九年來,網易營收從55億增至2018年的672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6.7%,九年增長12.2倍,已經相當不錯了。去年增速為24.1%,今年預計會繼續下滑,這點從前三季度的業績就可以看出來。
(數據來源:網易財報)
前兩個季度網易的營收基本維持在183億到188億之間,一二季度相差不大,三季度掉落到146億,主要受到考拉出售和網易有道上市的影響,預計這一影響經會持續,可以看出來營收基本維持現狀。
從增速來看,今年前三個季度的增速分別是29.5%、15.3%、11.2%,增速也在漸次下滑,前三季度同比平均增速為18.6%,較去年再次下滑近6個百分點,四季度的增速在目前看來,回升不會很大。
這種營收減速,部分反映了網易目前的現實困境。
一方面此前作為內部重要營收增長引擎的跨境電商業務被打包出售,剩余的網易自營電商嚴選,占總營收比重小,在集團內部聲量小,被納入到創新板塊中,不能再作為引擎驅動;
另一方面有道雖然上市,但還處在虧損之中,唯一有希望的游戲目前增長也不如預期。
就拆解營收構成來看,網易的游戲本季度營收超過100億元,達到115.3億元人民幣,占總營收的78.7%,同比增長11.5%,游戲占比超過7成,仍然是絕對主力,增長保持平穩,但增速下降頹勢已現,其他業務就更表現一般了。
其他板塊,上市的網易有道凈收入為3.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8.4%,增速迅猛但占總體的比重不高,虧損擴大;創新及其他業務的凈收入為27.5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
本年初,網易定下的四大戰略業務部署,“游戲、電商、教育、音樂”四個板塊。目前來看,只剩下游戲業務仍然是一枝獨秀、獨挑大梁之外,其余業務不容樂觀。加之目前增長放緩的當下,說明盡管做了一系列瘦身行動,仍然難掩網易現下的頹勢。
多元化受挫,“大本營”游戲觸頂受困
18年底游戲版權號的恢復,對國內游戲市場來說是重大利好,國內游戲市場也逐漸走出低迷。伽馬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游戲市場的銷售收入為1163.1億元,同比增長10.8%,相比2018年有了明顯的回升。
作為游戲業“大戶”,截止網易Q3財報,網易游戲業務已實現連續六季度破百億營收,網易游戲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在國內外的市場競爭力。
此外,游戲作為網易的現金奶牛,貢獻的毛利潤和凈利潤均在下滑。今年網易在線游戲的營收占比從去年61.4%上升到本季度的78.8%,上升17個百分點,但游戲增速卻下滑到11.5%。營收占比擴大增速卻在下滑,顯然這并不是一個好兆頭。
一方面,如今一眾互聯網巨頭紛紛朝著多元化方向演進的時候,網易“把雞蛋裝進一個籃子里”,看起來并不算明智之舉,對外宣稱的聚焦游戲主業,似乎更像是多元化受挫之后的被動妥協。
另一方面,作為此次財報唯一可以看得過去的游戲,天花板顯然已經顯現。作為國產游戲大廠,連續六個季度游戲營收過百億,一方面固然彰顯了網易游戲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網易的游戲天花板顯然已經觸及,再難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
反映到實際業務上,網易游戲的業務表現也證實了這一點。在經典游戲方面,網易延續了之前的火熱。但新游戲表現不佳,據伽馬數據相關報告顯示,游戲流水測算榜中,新游戲前五中沒有一個是網易游戲。
而夢幻西游、大話西游等經典IP游戲也僅排在游戲測算榜前10,表現也不算很亮眼。比起騰訊推出的國民級爆款游戲《王者榮耀》等,網易在這方面可謂乏善可陳。
對此行業相關人士表達了擔憂:如果新游戲始終難以有突破的話,依賴原有的舊游戲很難扭轉現在游戲停滯不前的局面。
針對目前游戲業遭遇的“困局”,網易采取三項措施,來挽救危局。
一是力推經典游戲出海,加速海外流量變現;
二是針對國內市場推出多款新的游戲,挽救目前在國內市場的疲軟態勢;
三是加速布局電競賽道,強化游戲競技產業的帶來的收入。
目前來看,除了游戲出海表現還算可以之外,其余兩項舉措成效并不顯著。目前,網易海外游戲市場對網易游戲整體營收比例的貢獻超過了10%。
App Annie近期公布的2019年8月中國發行商出海收入排行榜(綜合iOS和Google Play)顯示,網易位列第一。網易旗下的《荒野行動》連續在8月、9月、10月多次登頂日本iOS暢銷榜,人氣很高。《明日之后》更是登頂臺港澳、日本、新加坡、東南亞等多個地區的App Store、Google Play雙端下載榜,全球下載超4000萬次。
同時,海外市場的漫威IP拿下后,網易將會針對Marvel(漫威)IP開發若干款游戲,而Marvel Super War(漫威超級戰爭)是其中之一。
11月,網易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成立的游戲研發工作室正式開業,該工作室力主招募本土和海外優秀人才加入。
不過,游戲出海的主力仍然是集中在老游戲以及老游戲在開發上,新游戲表現并不好。隨著國內游戲大廠的集體出海,網易面臨的國內競爭將演變成全球競爭。尤其在游戲出海方面無論新老游戲的表現還是游戲產業生態布局,占據國內游戲榜首的騰訊都占據著明顯的優勢,更有更多全球玩家例如谷歌、亞馬遜等,出海纏斗網易也不會占到太多好處。
此外,本季度網易在國內市場一系列手游相繼推出,包括:《量子特攻》、《軒轅劍龍舞云山》和《花與劍》等。接下來,網易還將推出《夢幻西游三維版》、《陰陽師:百聞牌》、《漫威超級戰爭》、《陰陽師:妖怪屋》、《哈利波特:魔法覺醒》、《星戰前夜:無燼星河》、《倩女幽魂隱世錄》、《暗黑破壞神:不朽》和《寶可夢大探險》等手游產品。
相信這些游戲的推出,會為下一季度的手游增加不少游戲爆點,但市場對該類新游戲的反響如何,新手游對整體游戲營收改善能有多大,均還有待觀察。
除了出海和推新,網易在電競上的布局也提上日程。今年八月,網易宣布計劃投資50億人民幣,在上海青浦建設網易電競生態園區。相比騰訊,網易在電競上的布局算是棋差一步,直到2018年才開始漸次打開局面。此次大手筆投入,正顯示了網易急于在游戲產業另辟新天地的迫切心理。
在出場即被騰訊甩出一大截的網易電競,能否在接下來實現逆襲,尚未可知,但眼下網易電競主要還停留在輸血階段,依靠電競盈利并不現實。
此外,游戲運營方面爆率不透明,也招致游戲玩家的厭棄。之前爆紅的《陰陽師》就被玩家吐槽,玩家氪金數萬元抽不出一個SSR憤而退出游戲,其“氪不改命”的機制引起群嘲。
網易游戲如今內則面臨原創乏力,觸頂天花板;外則對手握強大資源的騰訊游戲無可奈何,網易游戲的困頓可想而知。
除了主營游戲業務內外交困觸頂窩心之外,網易有道的虧損更讓人揪心。
網易有道風光上市,增長黑馬還是“黑洞”?
有道風光登陸美股,拆分后上市,交出了首份成績單。營收3.46億,同比近乎翻番。但普通股股東應占凈虧損2.422億元,也比去年同期的7700萬元增大,同比擴大2.15倍。
本季度網易有道的營收增長確實是重新劃分之后三塊業務增長最快的,高達98.4%的增速,堪稱本季度業務增長黑馬。
值得一提的是,網易有道的相關業務,無論是在線課程還是智能硬件都表現突出。在線課程銷售額達到2.9億,同比增長140%;K12的付費人數同比增長179%;有道詞典筆和有道翻譯王等銷售表現優異,帶動相關的教育智能硬件同比增長7.07倍。
與此同時,分拆上市以后大規模的營銷費用反倒讓有道的現金儲備下降,關聯到這近100%的增長,可以明白網易的增長正是砸錢換取增長的老套路,這種老套路在當下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流量見頂的情況下顯然是越發困難。營收增長不到1倍,虧損同比擴大2倍,這種模式也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網易有道是網易旗下首個獨立上市公司。目前,以有道精品課為代表的在線課程、以有道詞典筆為代表的學習型智能硬件,以及伴隨月活過億的學習工具產品帶來的廣告收入構成了有道公司的營收。
網易有道一直以來難以摘掉免費的帽子和一直提不起來的付費業務,其毛利率一直低于在線教育行業的平均水平。此次業績增長,可以看做其企圖通過營銷獲取營收增長的一個嘗試,但從結果來看,顯然難以為繼。
高速增長的營收和持續擴大的虧損,出現了倒掛的現象。長此以往,高額的營銷費用必然吞噬掉企業增長的利潤,成為增長的“黑洞”。上市之后自負盈虧的有道,能否最終變成一個賺錢的生意,還不確定。
除了持續虧損的有道之外,電商業務的調整才真的是大刀闊斧,這一刀下去,電商業務徹底被邊緣化。
電商業務瘦身合并,風光不再
此次報表對外披露中,網易將原來的廣告、除有道外的其他創新業務(比如云音樂)以及電商部分剩下的嚴選部分,統統劃為新的創新業務等其他業務,這就讓它的財報顯得更有看點。
考拉賣身之后,依靠網易嚴選獨立支撐網易的電商業務,顯得極為艱難。并且嚴選的收入總體對總營收貢獻不大,被歸為了創新及其他業務,這次對外披露顯示了電商逐步被邊緣化的現狀。
9月5日,網易與阿里正式達成股權轉讓協議,阿里動物園里面新多出了一員,網易考拉改名考拉海外購,阿里則支付網易20億美金現金對價,完成收購。收購完成之后,網易旗下只剩下網易嚴選這個自營電商平臺。
曾經被丁磊寄予“再造網易”希望的電商業務,就此在網易的戰略棋局上淪為“棄子”,盡管處置了考拉海外購之后,電商業務實力大減。但自營的嚴選仍然扛起大旗,動作不斷。
嚴選今年7月中旬上線了9.9元超值專區。目前,其新增客戶、轉化率以及加購率均高于均值2-3倍。10月,網易嚴選又在上海開設了首家線下店,這是繼杭州之后又一家線下店面。線下業務未來將成為網易全渠道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杭州、上海、深圳等一二線城市開設更多線下品牌店。
但是面對京東、阿里甚至蘇寧等實力雄厚的零售電商巨頭,其后發的微不足道的市場份額,能不能抗住京東、阿里、拼多多甚至蘇寧等的圍剿,猶未可知。
首先,考拉的出售即是前車之鑒,考拉因為網易不太完善的國際供應鏈劣勢,導致在與阿里、京東等跨境電商平臺在競爭中落入下風。而物流又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燒錢行業,但對電商又不可或缺,未來網易嚴選到底是采取外部合作還是走自營物流這條路,這是網易嚴選必須回答的問題。
另外新零售的大幕已經展開,圍繞著技術、線上線下一體化、協同作戰的新玩法,一向在線下鮮少布局的網易,能否在這場新零售大戰中脫穎而出,也存在諸多疑問。除了風光不再的電商,網易的創新業務總體表現也不令人滿意,增長也逐步放緩。
創新業務駛入減速區
由于業務調整,本季度創新業務包含了嚴選、廣告、網易云音樂等等,本季度創新及其他業務同比增長僅為4.5%,增速放緩。創新業務未老先衰,值得警惕。
在諸多創新業務中,一直受外界矚目的就是網易云音樂,三季度網易云音樂也推出了許多大動作。
2019年9月,網易云音樂獲得云鋒基金7億美元融資,這將有助于網易云音樂進一步發展,目前網易云音樂在做的事情是社區化。
8月初,網易云音樂更是上線了社區版塊“云村”,為用戶提供表達交流、自由創作的平臺,不僅加深了社區用戶間的互動,還塑造了良好的平臺生態,推動優質平臺和優質用戶互相反哺的良性循環。
目前,網易云音樂已經成為原創音樂的“爆款發源地”。本季度,網易原創音樂扶持的效果凸顯,涌現了多個例如隔壁老樊、顏人中、沈以誠等原創音樂人,產生了多個原創爆款音樂作品。其中,歌曲《大田后生仔》總播放量突破3億+。《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總播放量破6億,評論量25萬+。
這可以看作是網易云音樂解決版權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原創扶持,形成自己的原創版權樂庫。網易云音樂的價值已經顯現,但內容成本高企所導致的盈利難題仍然是困局。
相比提前布局音樂擁有諸多版權的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動輒下架,歌曲變灰等等,導致網易獨家版權的音樂直線下滑,用戶的體驗也不夠好;隨著版權越發規范化,內容版權的支出成本愈發高漲,這就導致了網易云音樂的盈利遙遙無期。
騰訊音樂憑著提前布局,手握上億流量和強大資源,在在線音樂領域頭部效應越發凸顯。本季度騰訊音樂財報顯示,騰訊音樂本季度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長。對比還在版權困境中四路突擊的網易云音樂,騰訊音樂的優勢明顯加強了。
在線音樂領域,網易云音樂如何在騰訊壁壘之外實現突圍,目前尚且看不到破局之法。
裁員風暴下的企業文化
現在更加令網易頭疼的是,裁員風波引發的“輿論風暴”更是席卷全網,一貫低調的網易在口誅筆伐之下,顯得更加的被動與無力。
11月23日,一名自稱在網易游戲工作了5年的老員工發文:《網易裁員,讓保安把身患絕癥的我趕出公司。我在網易親身經歷的噩夢!》(以下簡稱《網易裁員》);該員工將網易裁員的內幕公之于眾,一時間暴露出了網易目前艱難的生存窘境。
輿論的壓力主要是來自網易方面只顧及經濟利益,善后處置有欠妥當。因為事件的發酵,在全網形成了對網易很不利的輿論壓力,往深處查探,裁員風暴的背后是網易疲累當下的直接映射。
據了解,網易的裁員并非個例,在《網易裁員》一文中則稱其高管對他表示,“嚴選、考拉、郵箱比我們裁得更厲害,讓我接受這個結果。”
據此前搜狐方面的消息,網易自去年開始,裁員就已經開始了,直到今年3月,裁員仍在持續進行中。有網易員工在網上爆料,網易的裁員涉及大量的子公司業務部門,杭州研究院也成為網易下崗最受打擊的部門,同時網易未央、網易云音樂等諸部門均未能幸免。
裁員、裁并業務、融資上市,頻繁動作的背后是焦慮與慌亂,更是網易急功近利的企業文化的真實寫照。網易在諸多業務上虎頭蛇尾,均跟企業文化有關。
拿什么撐起下一個十年?
目前上市的公司中,位列阿里巴巴、騰訊、美團、京東、拼多多、百度之后,網易的市值排在第七位。
在整個PC互聯網時代,憑借PC端的游戲和網絡媒體、郵箱等業務,網易位列四大門戶之一,更是國內重要的游戲廠商。但如今在技術領域,無論是老牌的BAT,還是新興的美團、京東等等,網易的技術都落后于時代。
之前,網易曾憑著郵箱、游戲業務在上一個時代占有一席之地;后來憑著網易云音樂和手游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稍微立住腳。從目前來看,網易的業務主要是圍繞著游戲、郵箱等老業務在進行,但在新的基礎核心技術領域如云計算、企業通訊等方面并未見網易的身影。
以云音樂為代表的創新業務并不能立即帶來相應的收益,在時間賽道上的戰略性長跑不可避免,網易的營收暫時有且只有游戲能夠頂著天。長遠來看,游戲業務仍然是現金奶牛,但新游戲亟待破局;未來希望在教育、創新業務,不過現在它們需要解決的首先是溫飽問題,其次才能談發展。
長路漫漫,下一個十年,網易如何自處?需要網易仔細思考。
文,蛇眼財經記者/劉磊,公眾號ID:sheyancaijing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