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嗨和內心戲是傳播最大的敵人
自嗨是什么?內心戲又是啥?我提幾個場景看看大家是否經歷過或者深有同感。
1、我們的消費者是一群對生活品質有追求的人,所以和他們的溝通需要慢慢來,需要鋪墊,要有前戲,不著急露出品牌,第一步先預熱,第二步蓄勢,第三步升溫,第四步高潮,第五步收尾……
2、因為我們的品牌是有內涵的,所以我需要讓消費者知道我的品牌精神是什么,不能只有曝光,還需要有互動,需要他們有代入感,還要看到他們是不是真的懂我的品牌……
3、我覺得這個一定會火,我的TA一定會嗨,會和我一樣被打擊到……
4、這個媒體我平時經???,我覺得適合我們的TA,那個媒體好low,我看都不想看……
5、我喜歡XXX,找他拍視頻一定火,這個導演我也喜歡,一直想和他合作,就是沒機會……
6、今年我要做四波戰役,第一波完成知名度,第二波打認知,第三波打好感,第四波促進銷售……
7、我希望能找到那種不是用爛掉的,但內容特別好,能夠有不一樣的創意和互動方式的KOL……
8、我希望最好既能夠提升知名度,還能增加銷售……
9、我希望這次傳播要有病毒性,但不能太low,不能丟失調性……
10、我希望我們可以參考別人成功的經驗,但又要有原創性……
以上相似的場景不甚枚舉,在營銷與傳播界工作過的朋友們,可能經歷過這些熟悉的場景。
以上這些都屬于從業者的自嗨以及內心戲過于豐富,這些情況會讓傳播變得復雜,變得無效,變得滿足自我的虛榮心,最后效果可想而知。
我的思考如下:
1、放棄自嗨,不要以為如何如何,始終站在受眾角度去看傳播的內容和方法,要知道今天有效到達受眾是很難的,媒體很貴,很復雜,每一個人每天有太多媒體的接觸,珍惜每一次到達消費者機會,在一次機會里讓消費者接受到你最想讓他知道的信息;
2、別貪心,消費者不會像看連續劇似得按照你所謂的階段追隨,每一次溝通可能達到的消費者是完全不同的,或者說只有少數消費者有機會看到你不同階段的信息;
3、此刻放棄甲方思維,不要以為有預算給媒體(特別是自媒體),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提各種奇葩要求,其實你買的就是流量入口,把最簡單最清晰的信息傳遞到就夠了,千萬別逼媒體加戲,實際上他們也不會配合。今天最優質的媒體都是賣方市場,他們有主導權,有錢也得聽媒體的建議,他們最了解受眾,甲方尊重他們就夠了;
4、不要去逼你的代理公司,逼死他們也沒用,今天甲乙方的關系就如同婆媳關系一樣,一直是不可調和的。開始比稿一切都好,到執行時,這個加一點那個加一點,最后面目全非。結果如何,甲方覺得乙方很爛不專業,乙方覺得甲方也不專業,撕逼無數;
5、媒體的迭代速度太快了,學習能力決定了你是否可以被你合作的媒體尊重,要知道現在媒體既創造內容也控制了流量入口,也就是他們在內容和消費者最前沿,聽他們的建議是沒錯的;
6、KPI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沒有KPI職業經理人無法考核,有KPI所有人都為了完成任務,而忘記了傳播的終極目標,好在目前直播與短視頻銷售可以解決最終問題,一切都變得簡單,不復雜,但偏偏很多甲方需要加戲,需要給傳播加點亮點,正是這些亮點讓所有人筋疲力盡,唯一的好處就是傳播結案報告比較好看;
7、花錢與媒體合作,與Agency合作,就是買他們的專業性,不要自我加太多戲,尊重是信任的基礎,其實也是為自己好,你要做的就是挑選到優質媒體與Agency,這是很難的,不是難找,難在他們很強勢,不缺生意,他們在挑甲方,還是那句話,媒體在今天變成了賣方市場;
寫在最后,尋找到優質的媒體,可以信任,長期合作,比找愛情都難,祝大家如愿以償。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