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的美學設計太可了,將國風韻味都一一還原!
原標題:最近一部古裝劇,其中美學設計太可了!
繼《長安十二時辰》后,又一部匠心之作再現(xiàn)古代美學,傳承傳統(tǒng)文化,盡顯國風之美。它就是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鶴唳華亭》,因劇情太虐頻上熱搜。
當然,除了劇情,這其中的美學設計以及國風韻味也被網友大贊細節(jié)好評。那么究竟這部劇除了劇情,如何靠細節(jié)成功出圈?待頭條君一一扒來。
No.1
高級感配色,盡顯國風之美
最近幾年古裝劇不論是在道具上還是后期美學上都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隨著大眾審美口味的演變,我們發(fā)現(xiàn)大眾越來越偏愛色調典雅古樸的類型,沒有阿寶色,也沒有美顏嚇人的效果,例如《瑯琊榜》,到《延禧攻略》,再到前不久的《長安十二時辰》,均是以低飽和度的配色為主基調。
而《鶴唳華亭》這部劇不外乎也是選擇了飽和度低的主配色,其實從一開始的官宣海報來看,就已經料到這將是一部高級配色的古裝劇。
調色沉穩(wěn)大氣,頗具古韻,男子妝容眉飛入鬢,女子妝容清淡典雅。
而在這部劇開播之后,劇中的畫面表現(xiàn),也頗具質感,每一幀都可以是一幅畫,配色更別說高級了。
No.2
服化道精美考究,貼合歷史
除了配色,這部劇的服道化也極其考究,從建筑、服裝、道具到妝容,極力還原歷史,貼合實際,每一套服飾、每一幅妝容都在盡力展現(xiàn)中國古典生活風貌。
1、建筑
2、服飾
朝服、公服、長帽翅都借鑒了宋朝原型:
3、點茶
4、書法
點茶雅樂書法,大到場景,小到器物,可以說,將宋朝的特色鮮明地展現(xiàn)了出來,也將古典韻味展現(xiàn)地淋漓盡致。
No.3
人文底蘊開路,文娛兩開花
《鶴唳華亭》被譽為是一部充滿中國文化之美的電視劇,不論是劇情,人物,臺詞,還是服化道都體現(xiàn)了一定的文化底蘊。
首先就劇情來說,這部劇本身就是有歷史依據的,劇名便是出自“華亭鶴唳”的典故。
這是《世說新語》里的一個故事,講述了西晉才子陸機為官后卷入八王之亂,臨死前想起了當年游華亭聽鶴唳的快樂,感嘆道,“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之后便用“華亭鶴唳”來形容悔入仕途,或為感慨生平,也表示對過去生活的留念。
而這部劇也是講述了關于儲君的故事,成長之路屢遭險阻,后來為家國天下孤身犯險,卻背下千古罵名而死。
雖然故事的歷史背景是架空的,人物和劇情都是虛構的,但是劇中多處透露出一定的文化底蘊。
如宋代的活字印刷,在劇中就有露出:
再來就是劇中生僻字頻出,以至于有網友調侃道:最近流行帶新華字典看《鶴唳華亭》。
然而從生僻字可以看出,這部劇對古代用詞還是很有研究的。除了生僻字,一些古代詞語的說法和用法也向大家墻頭安利。
“您好嗎”要說“圣躬安和否”,“夤夜”是凌晨的意思,所以以后大家都這么聊天吧,畢竟大家都是文化人兒。
總的來說,緊湊的劇情,精良的制作,嚴謹?shù)募毠?jié),考究的設計,宋朝美學的打底,以及文化底蘊的支撐,都造就了《鶴唳華亭》這部劇不僅帶給受眾視覺上的享受,更帶來了精神文化層面的熏陶。
說到底,這年頭,沒點文化都不好意思追劇了。
數(shù)英用戶原創(chuàng),轉載請遵守規(guī)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