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寒冬”兵臨城下,懸疑劇怎么突圍?
導語:“中國能不能將包青天和狄仁杰打造成《神探夏洛克》那樣的現代劇?”
“包青天和狄仁杰放到今天就是公安局局長和檢察院院長,和夏洛克這種私家偵探怎么能一樣呢?”
作者 | 御寒
編輯 | 石燦
11月29日,電影《利刃出鞘》強勢登陸國內院線。此前在北美上映時,《利刃出鞘》就以爛番茄100%新鮮度高調開分,各大影評人和影評網站也好評如潮。11月26日,《利刃出鞘》剛剛被《時代周刊》評為“2019年度十佳影片”之一。
這是一部好萊塢難得一見的懸疑類電影,在國內一經上映,立刻獲得了超高口碑,目前豆瓣評分8.3分。除了丹尼爾·克雷格和克里斯·埃文斯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外,不斷反轉的劇情和營造出來的懸疑氛圍,也為觀眾津津樂道。
“喜歡懸念、暴力、沖突是全人類的共性”,《白夜追兇》和《古董局中局》的出品方——北京五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元文化)聯合創始人馬李靈珊說:“全世界任何國家的電視電影,懸疑一定都是最大的分類之一,因為它符合人類的情感需求。”
從電視機時代到互聯網世界,懸疑題材的影視佳作不斷涌現。自2015年以來,《烈日灼心》《唐人街探案》《暴雪將至》《暴裂無聲》等國產懸疑電影層出不窮,《心理罪》,《法醫秦明》《白夜追兇》也為國產懸疑劇市場掀起了一個高潮。
這些作品不僅滿足了觀眾對“探案”和“追兇”的好奇心,也為大多數人平淡無奇的生活,加上了“懸而未決”的神秘色彩。
然而,被賦予眾望的國產懸疑市場在近兩年驟然沉寂,大多數劇集達不到合格線,口碑稍好的劇卻又出不了“圈”。隨著“影視寒冬”的腳步逼近,懸疑題材的春天還會回來嗎?
《重案六組》到《白夜追兇》
提到懸疑劇,很多人心中的第一把交椅依舊是《重案六組》。
這部刑偵警匪類連續劇在2001年上映,播出時間跨越十年,總劇集達到136集,是很多80、90后的童年回憶,也是他們心中犯罪懸疑劇的經典。
彼時,影視行業依然以電視臺為主導,影視作品也停留在傳統電視連續劇階段。由于電視臺的題材受限,加上傳統刑偵類型失去了對年輕觀眾的吸引力,犯罪類懸疑劇一直處于平淡發展狀態。
2015年,網劇迎來了最好的時代,懸疑劇市場也出現了新的生機。
這一年,誕生了第一部標志性網絡懸疑劇《心理罪》。這也是愛奇藝首部自制“超級網劇”。該劇改編自同名系列小說,由五百導演,陳若軒和王瀧正主演,講述了犯罪心理學天才方木和資深刑警隊長邰偉組成的搭檔,通過心理側寫調查案件的故事。
《心理罪》播出后,因制作精良、劇情精彩,口碑迅速發酵,8集總播放量即告破億,最后收官成績為5.3億,創造了當時的全網記錄,也將“超級網劇”的概念推向了市場。
(圖源:豆瓣)
同年,《心理罪》導演五百和前媒體人馬李靈珊創辦了五元文化,并組建了影視人才團隊“弧光聯盟”。2017年,由五元文化承制、“弧光聯盟”成員王偉執導的《白夜追兇》口碑大爆,成為公認的第一國產懸疑網劇,也讓五元文化和“弧光聯盟”的小團隊走進了大眾視野。
2017年是懸疑劇的巔峰,《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和《河神》三部作品,將國產懸疑影視劇推向了一個高潮,《白夜追兇》在豆瓣上獲得了9.0的高分,后二者也取得了8.2分的好成績,分列當年評分最高大陸網絡劇集的第一、四、五名。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從2015到2017年,懸疑劇的播放總量持續走高。 2015年的總播放量為374億,2017年上升至925億,單劇平均播放量也從9億上漲到17億。
那是網劇鴻蒙初開的時候,網劇在題材、模式和尺度上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觀眾也是第一次接觸這種類型的劇集。“很多懸疑劇的成功在于超出了觀眾的期待值,觀眾剛開始看的時候,沒有指望要看到多好的內容,看了之后發現還真挺牛的。”靈珊說。
幾乎同一時間段里,大銀幕上也誕生了《心迷宮》《烈日灼心》《唐人街探案》《暴雪將至》《記憶大師》等風格各異的懸疑電影,《心迷宮》獲得了豆瓣8.7的高分,其余多部也在7.5分以上,屬于國產電影中的精品之作。
然而,這個高潮在2018年急轉直下。2018年上半年,懸疑網劇的單劇播放量僅為6億,創4年來新低。2018年至今,雖然懸疑劇集數量有所增加,卻沒有再出現“爆款”:2018年的《原生之罪》《法醫秦明2》徘徊在及格線;今年的《破冰行動》前期表現出色,后力卻稍顯不足;而在11月18日播出的《心靈法醫》分數僅有5.3分。
而在電影院里,近期上映的《追兇十九年》《你是兇手》《長安道》等多部國產懸疑電影的成績都不理想,僅徘徊在及格線上下。唯一一部口碑較好的《平原上的夏洛克》,卻因為排片問題上映五天票房都未過千萬。
盛極一時的懸疑市場似乎一下子冷卻下來。
“爆款就像是彩票”
在向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講述近年來懸疑市場的變化時,靈珊提到一個有意思的點:“現在的懸疑劇如果涉案都是需要金盾把關的,在金盾和公安部的指導下,專業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前沒規矩的時候反而很不專業。”
靈珊所說的“金盾”,是中國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這是中國公安部直屬的事業單位和宣傳文化主陣地之一,也是中國警方唯一的專職影視文化機構,以打擊犯罪、弘揚公安精神為宗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諜戰深海之驚蟄》和電影《紅海行動》都有金盾影視的參與。
此前,金盾就作為《白夜追兇》的聯合出品方,從公安刑偵的角度為該劇提供了專業意見,保證了劇中刑偵工作和案件調查的真實性。
(圖源:豆瓣)
和其他劇種的觀眾相比,懸疑作品的受眾對劇集的內容質量、劇情邏輯往往有更高的要求,這也對導演、編劇等制作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心理罪》《白夜追兇》《河神》《法醫秦明》……細數近年來的“爆款”懸疑劇時,靈珊提到了它們的一個共同點:都是由新銳的團隊制作的。“他們都很有才華,憋著一股勁想要證明自己,也在作品里傾注了很多自己的心力。”
《心理罪》的導演五百,《白夜追兇》的導演王偉,《河神》的導演田里,《法醫秦明》的導演徐昂,都不是在此前就被大眾廣泛認知的知名導演。劇集成功之后,他們也都成了行業內的領軍人物。
2017年,懸疑小說家蔡駿在電影《蝴蝶公墓》的發布會上稱,懸疑題材將會越來越受歡迎:“很多導演都喜歡懸疑驚悚題材,因為它能充分展示導演的才華。”
靈珊解釋道,尤其是在劇集的節奏感上,對導演和編劇的要求很高。如何讓觀眾和偵探、警察知道的同樣多,但又不泄底,都需要精確的剪輯技巧。“我們看自己做的懸疑劇的時候也會發現,如果換一個剪輯手法,最后的效果完全不一樣。”
除此之外,懸疑作品經常涉及到刑偵的專業知識,也需要導演和編劇對此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以《白夜追兇》為例,編劇原來是一位職業律師,對刑偵犯罪有豐富的經驗。
不過,即便在制作和劇情層面上滿足了觀眾對“懸疑”的預期,也不能保證這部劇一定能火。
一位影視相關從業者認為,和愛情劇、都市劇等相比,懸疑劇還是一個比較小眾的類型,觀看人群相對固定。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部懸疑劇想要“爆”,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些推力。大多數“爆款”懸疑劇也都帶上了很深的時代烙印,為了更貼合年輕觀眾的喜好。
以人設為例,《心理罪》里的天才大學生方木,《白夜追兇》里互換身份的雙胞胎,《河神》里痞帥的郭得友,《破冰行動》里的父子情,都讓這些劇在“懸疑”的基礎上也有了“偶像”的成分,有了更多吸引觀眾的點,靈珊自己也為了李現看了好幾集《河神》。
(圖源:豆瓣)
靈珊坦白地說,她不知道“爆款”的邏輯是什么,她只能通過這些“爆款”懸疑劇的共通之處,總結出一些簡單的規律,但這并不是“爆款”的固定公式。即使滿足了所有規律,能否成為“爆款”還是要看“命”。
不過,另外一位影視相關從業者也補充道:“爆款就像是買彩票,首先要有資格進入樂透池,最后才能決定搖出來的到底是誰。”
懸疑劇中的多樣人生
在此前流量明星+大IP的時代,懸疑劇一直表現得像一個異類。
當初的“爆款”懸疑劇,大多數都沒有采用當時最火的“流量明星”,也都不是改編自熱門IP,卻總有幾部能突破重圍,完成逆襲。
無論是馬李靈珊,還是導演五百,一直都不吝于表現對盲目追求大IP的“反感”。這一點在懸疑類作品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靈珊認為,以夏洛克·福爾摩斯的現代劇為例,不管是美劇《基本演繹法》,還是英劇《神探夏洛克》,其實來自原著的內容都很有限,但IP只負責提供“足夠經典的人設和人物關系,福爾摩斯和華生的組合深入人性,在這個基礎上可以衍生出很多內容,并且可以延續很長時間。”
五百導演對此的解釋是:“懸疑和IP的邏輯是相悖的。”
“懸疑”二字,意思就是“懸而未決的疑點”,懸疑類的影視作品之所以好看,也就是因為觀眾無法預測最后的真相。如果觀眾都知道劇情和結局,也就不存在“懸疑”了。像《白夜追兇》這樣的原創內容,觀眾在此之前并不了解內容,才能保護劇情的神秘性。
《心理罪》和《白夜追兇》爆火的時候,觀眾對懸疑作品的最高贊賞就是“燒腦”,真相越撲朔迷離,反轉越意想不到,越能體現出作品的精彩。
然而,從近兩年的懸疑作品來看,“燒腦”二字對觀眾的吸引力似乎失效了。
“懸疑劇已經過了靠案子來吸引觀眾的階段。”靈珊認為,如今的懸疑劇需要更多去吸引觀眾的因素,尤其是在有趣的故事上,給予觀眾更深層次的思考。
在靈珊眼里,懸疑題材天然就包含了劇烈的矛盾沖突,相對來說更容易討論人性。這也是很多觀眾喜歡懸疑這一題材的重要原因。
在大多數懸疑劇里,表面的劇情是找出一個事件的真相,但是事件為什么發生,誰做了這件事,為什么而做,就會涉及到故事背后的人性選擇。“懸疑劇給出了很多事情的一種選擇,也展示了這種選擇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
用心靈雞湯里的話來說:看一個人的時候,不能看他在高峰的時候怎么樣,要看他在低谷的時候怎么做選擇。
靈珊提到,觀眾在看懸疑劇的時候是有同理心的,“觀眾不會每天都失業、出軌、被背叛,也不會每天都會突然被一筆錢砸中,但可以在劇中看到別人在面對這些事情時會做出的選擇,以及會帶來的后果。”
這一點放在懸疑電影上同樣適用。以正在熱映的《利刃出鞘》為例,比起案件本身,很多人對其中的隱喻和暗諷印象深刻,一位豆瓣用戶在影評中寫道:“在敘述了精彩的兇殺之外,用一記遺囑對外表和睦美滿,其實各懷鬼胎的家族式親屬關系,進行了充滿黑色幽默的諷刺。”
“懸疑本身就是沖突,它可以和很多因素結合起來,產生多種細分類型的懸疑劇,愛情懸疑,動作懸疑,劇情懸疑,現實懸疑,家庭倫理懸疑……”在靈珊看來,懸疑是一種情感底色,在影視的調色板上,懸疑可以和各種類型片產生完美的化學反應。
“抓小三也是一種懸疑的表現:到底誰是和我老公出軌的那個人?就看作品怎么處理了。”
懸疑可以成為影視工業化的起點
和兩年前的盛況相比,2018、2019年的懸疑市場并不景氣,但是靈珊卻認為:“現在國內的懸疑劇迎來了一個小春天。”
金盾影視的參與,創作團隊的精進,以及懸疑題材的擴展,都是懸疑作品從野蠻走向有序的表現。
2018年10月,懸疑劇《悍城》正式上線愛奇藝,成為首部入駐“奇懸疑劇場”的網劇,也代表了“奇懸疑劇場”正式開張。這是愛奇藝繼“愛青春劇場”之后,打造的第二個垂直品類“超級劇場”。
“奇懸疑劇場”以“懸疑”“警匪”“探險”為主要標簽,多采用每部12集、單集45分鐘~60分鐘的短劇模式。目前除了收錄此前的懸疑作品以外,還在今年上線了《無主之城》《破冰行動》等新作,之后還將推出《獵心者》《心靈法醫》《河神2》等作品接檔播出。
如果說“愛青春劇場”的目標用戶是娛樂為主的年輕觀眾,主打流量明星和輕喜劇的話,那么“奇懸疑劇場”就更注重劇集品質和質量,旨在打造電影感的“工業化網劇”。
靈珊解釋道,在西方國家,懸疑劇是最大的一個影視類型。她喜歡看的《犯罪現場調查(CSI)》《犯罪心理》《真探》,以及《紙牌屋》《漢尼拔》《疑犯追蹤》等劇集,都是制作水平可以和電影媲美的“神劇”。
在國內,用電影工業的標準來要求影視劇的趨勢也正在形成,懸疑劇成為最適合試水的一個劇種。此前成功的懸疑劇,很多也都被稱贊為“具有電影感”。
這也是五百導演組建“弧光聯盟”的初心:“我想做一個工業化的雛形。大的工業化尚在初級階段,但是我們這些人,至少我們自己的項目,可以工業化。”
經過近五年的發展,“弧光聯盟”也從最初的五名導演,擴大為擁有16位導演、多位成熟編劇、制片人、剪輯師、燈光、攝像、后期等多個工種于一體的團隊,所有成員積極參與各種劇集的前、中、后期制作,基本形成了工業化影視制作體系。
種種動作,背后其實也是影視行業的大變革。演員和IP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制作質量和制作團隊的時代到來了——對于懸疑這一劇種來說,沒有比這更正確的前進方向。
(圖源:豆瓣《平原上的夏洛克》)
懸疑市場的短暫沉寂,和影視行業的大環境不無關系。根據天眼查數據,2019年以來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影視寒冬”似乎兵臨城下。然而,在很多影視人士看來,這其實是野蠻生長后大浪淘沙的必然過程。
對很多影視公司來說,這也是他們的蟄伏期,比起用大量作品占據市場,更多制作方開始在劇集的質量上面下功夫。
以五元文化為例,據了解,有六部影視作品將在明年上半年上線,其中有五部是他們擅長的懸疑劇,采用了“短劇集、強情節”的模式,包括輕科幻懸疑劇《在劫難逃》和《喂食者協會》,愛情犯罪懸疑劇《十日游戲》,新社會派懸疑劇《非常目擊》將會在愛奇藝“奇懸疑劇場”播出。都市情感懸疑劇《白色月光》也將在優酷播出。
在騰訊2020年的片單中,也可以看到《龍嶺迷窟》《愛思小姐探案集》《使徒行者3》等懸疑劇集的名字。沉寂許久的懸疑市場,可能將要進入新的階段。
“明年上半年會有很多好作品,”一位匿名影視項目負責人告訴刺猬公社:“可以期待一下。”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