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還沒到,Uber已經開始“關心”你上班路上夠不夠優雅了
撰寫/編譯:AISSUER(微信號:AISSUER)
來 源:Uber、百度、微博等網絡綜合
轉出發布網站請私信或前往微信告知
和動輒就打廣告刷屏相比,更愛各種一鍵活動的Uber,似乎也開始砸錢投廣告了!
最近在街頭你開始能看到以下這種廣告畫面,
“如何在上班路上保持優雅?一鍵呼叫優步,4.5元起輕松出發”
掃描二維碼默認會跳轉到Uber移動乘客端的下載頁面
除了在廣州、深圳多個公交站臺已經可以看到Uber戶外廣告,在杭州也開始能聽到電臺播放Uber杭州的電臺廣告。這個廣告可能只是Uber在中國上百個城市的上萬個靠近地鐵站的公車站投放的冰山一角,以后或許我們能看見更多的Uber戶外廣告。
這么一來,難道Uber是不是又要搞什么現象級的傳播了嗎?或許是#如何讓你優雅上班#之類的熱門話題。這個話題如果真的在這個春末夏初的季節拋出來,你只要花一分鐘代入那些擠地鐵上班的白領妹子的腦海,想象在潮濕、悶熱的路上趕路,然后一身汗地和一群男同胞在地鐵擠來擠去,還要因為身高問題剛好鼻子和男同胞的腋下同高……就知道Uber或許是優雅上班的選擇之一了。Uber這個戶外廣告的畫面聚焦了場景(舒適的私家車)和用戶人群(女性),起碼在盛夏來臨之前,直擊了一部分用戶的痛點。
結果一上Uber微博,發現他們家官微的首要位置放的只是最近公司重大新聞和與智聯招聘合作的線上活動而已……這個廣告campaign(宣傳活動)真是一個“悄無聲息”的campaign啊……難道,Uber連廣告都要“優雅”地打?
那一向以充滿想象力線下活動著稱的Uber,為什么會開始線下打廣告,而又不把這個話題炒作成線上的熱門話題呢?
也許,Uber想的是要做就是一場“潤物細無聲”的campaign。這個campaign的主要目的是:
1. 提高Uber的品牌美譽度
2. 吸引新用戶
第一個原因是,比起線上的現象級傳播,線下的戶外廣告更為精確,而且傳播效果更為可控。
Uber在已經進駐的中國城市中,品牌知名度已經夠高了,與其再弄一個現象級的傳播,讓那些關注網絡熱門話題的用戶又來看享受一遍Uber話題帶來的微博海報秀,不如換個方式,線下開花,讓更多人對品牌有更為立體的印象。而且如果弄了一個現象級的傳播,會不會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競爭對手的反擊、原來對服務質量不滿意的粉絲(或者是水軍)的炮轟、和政府和出租車行業的關注?此外,從Uber戶外廣告的投放地點可以看出Uber并沒有鋪天蓋地投放,而是精確地鎖定在年輕女性白領上下班必經的地點,這種數量可以讓Uber的廣告可以給用戶帶來新鮮的感覺,邊際效用還是很高的。
比起上周神州專車的“冇一例”campaign,Uber的傳播方式,這的確更加優雅。即使神州去年做的“Beat U”的現象級傳播聲量很大,而且也明顯地突出了“安全”這個品牌訴求,但大部分網友都覺得神州專車這個品牌令人反感。
雖然今年神州專車學聰明了,“冇一例”campaign沒有指名道姓黑哪家,但又給人感覺變相歧視了社會的弱勢群體。
第二個原因是,選擇這個時間投放,可以借了Uber和政府關系出現緩和這個勢頭。
卡蘭尼克在今年1月曾對媒體表示已經完成了B輪融資,其中包括海航集團、中信證券、中國太平、中國人壽、百度等中國公司,此后將融資計劃擴大至25億美元。這個時候做點戶外廣告,投資人看到的話,也可以讓他們多少知道,這錢要燒去哪里,燒得值不值。
而且剛好上個月,卡蘭尼克來到中國,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和博鰲亞洲論壇,旋風式地和一大批政府要員、工商界代表等見面,其中包括李克強總理、山東省省長郭樹清、濟南市市長楊魯豫等,開展政府公關。難得總理極力稱贊卡蘭尼克是“pioneer”,Uber當然會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勢頭,低調地影響用戶的口碑和美化自己的品牌形象。
Uber也公關稿提高到要在百度新聞置頂推廣的地步,可見Uber無時無刻都在警惕自己的負面新聞被挖出來“爆炒”
Uber南京在2015年11月就試過在揚子晚報上聯合交匯點投放硬廣,在幫助交匯點這個江蘇省政務新聞APP在當地推廣的同時,也和政府搞好一下關系。
第三個原因是,Uber似乎在2016年要開始“絕地反攻”,從被動防御變成了主動出擊(當然是低調地、優雅地)
從上月開始,Uber就開始將一系列廣告牌投放到法國10個城市的公共汽車站和交通換乘樞紐。廣告牌上顯示的是普通法國乘客和司機坐在Uber汽車中。這些廣告還將出現在法國國家和地方印刷出版物中,所有廣告標題中都帶有Uber的名字。
法國Uber廣告campaign的其中一幅,文案:“優步式的睡覺:別擔心,付款是自動的”
Uber的這一廣告宣傳活動將維持數周,據估算,廣告投放費用大約在數十萬歐元。此次廣告活動策劃來自巴黎廣告公司Marcel,后者屬于法國陽獅集團(Publicis Groupe)旗下公司。
這才算真正的“Beat U”:Uber在歐洲一些國家面臨強烈抵制
Uber希望利用這次廣告活動來推廣公司對歐洲產生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在歐洲一些國家,Uber面臨強烈抵制。在出租車公司,德國、西班牙等國家監管部門的施壓下,Uber將部分未使用專業司機的服務從歐洲撤出。
在法國這個經常有民憤和游行示威發生的地方,Uber都敢投放廣告,那么在中國這個反抗聲音相比還算“溫和”的地方,用廣告來改善品牌形象更加值得去做。
除了要主動出擊對抗社會的反對聲浪,Uber還不得不面對更為現實的問題:市場份額下滑。
根據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專車市場趨勢預測報告》,去年滴滴專車一到四季度持續增長,占比約八成,Uber在二季度一度達到最高12.5%,之后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半年累計下跌3.8%,位居第三位的神州專車則持續成長,四季度以7.8%的訂單占比位居第三,逐漸縮短了與第二名Uber的距離。
目前專車市場交易規模增長迅猛,預計將達559.3億元,較2015年增長50.9%。而專車市場目前正在醞釀一場新的補貼大戰,加上神州專車也在籌備今年新三板上市,所以在市場上發力也是有可能的,說不定今年就把Uber給超過了,然后神州專車又可以拿出新的一套“Beat U”梗。所以Uber要是主動出擊,或許還能抵消掉競爭對手的攻勢,如果還不出手,就連用戶這個底線也要被逐步攻破了。
從去年到現在,專車行業一直是備受大眾關注。無論是引發大型嘴仗的“Beat U”現象級的傳播,還是上個月引起大眾關注的深圳交委約談專車平臺事件,專車品牌們在互相對撕中也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營銷路數,專車行業也在一輪輪的淘汰后,越來越正規了,這也是所有人希望看到的,而至于專車品牌們,最后能經得住市場考驗,靠的還是優質的服務和體驗,而建立在這一體驗上的營銷方法等,才是其次。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