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產品:一個從事制造業20年老板的獨白,制造業的未來在哪里
為什么會倒閉?
堅持不下去了
為什么會堅持不下去?
繼續堅持也是賠錢
現在的產品成本高,利潤又低,我也沒招啊!
這段對話來自于一家制造業老板和艾永亮老師的對話,說出來大部分制造業老板的心聲,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制造業陷入了“高成本,低回報”的“陷阱”,如今的制造業又該何去何從呢?
今天以制造業老板為例,看看他們的情況如何,讓我們談談超級產品戰略能為他們帶來什么改變。
當企業繼續依賴營銷,當躺著賺錢為企業所趨之若鶩,還有哪些企業愿意再站起來呢?
一位從事鑄造廠20多年的老板說到:今年的市場算是他創業多年來的第一次低谷,哪怕將銷售額做到8000萬元,毛利潤只有632萬元,毛利率又為7.9%。
而在這些毛利中還得扣除一些地方稅費、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物流費用、以及銀行利息支出。
畢竟作為工廠而言,采購原料進貨時,都需要先付全額后拿貨,而在收款時,都需要一個較長的付款期,于是工廠只能先行墊付2至6個月的貸款來為企業進行流動資金的周轉。
這樣算下來企業一年到頭的凈利潤只有30多萬元。
雖然現在行業不景氣,但也不想就此放棄,想轉行吧,也不知道其他行業是怎么做得,不轉行吧,乖乖等死也不是個辦法,這才打算請教艾永亮老師解決這個難題。
看到這里不得不說制造業的老板們真是一把辛酸淚,操著賣白粉的心,賺著賣白菜的錢。
其實針對于這種情況,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企業的經營沒有任何變化,產品沒有變化,團隊沒有變化,服務沒有變化,思想上更是停留在躺著賺錢的時代,殊不知用戶早已更新換代,有了更多的選擇權,不再是企業選擇用戶,而是用戶選擇企業。
最終那些不曾想過改變的企業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面對這種情況,企業只有用心做好產品,才能得以殘喘,打造出超級產品,才能讓企業再次進入增長階段。
對于制造業而言,以用戶需求為著重點的產品就是它們最好的戰術。
除了產品問題,許多制造業也害怕被資本盯上,要說制造業紅利最好的時刻就是在2009年至2013年,而在2013年后,大量的資本涌進制造業的市場,一夜之間,許多企業開始打價格戰,最后一些企業資金耗不起或產品力不足的企業在這場戰役中退出。
誰也不知道制造業的風口能保持多久,但如果你不抓住機會,別人上去了,你就死掉了,一旦企業沒有訂單,產品被大量閑置,許多企業不惜一切代價地去搶單,變相競爭和降價,最后把整個行業玩死了為結尾。
總結
對于制造業來說,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會停止,用戶+產品+小而美才是最適合它們的道路,而超級產品戰略就是打通這條路的關鍵。
其實對于許多企業而言,不要一開始就想著如何把企業做大做強或吞噬市場,當然,這是許多老板的慣性思維,但不可否認的是,做強做大也意味著更多的成本。
這時企業更該冷靜下來進行思考,我到底有沒有這個水平去做到這一點?與其打腫臉充胖子,不如先讓企業跟上用戶步伐,再一步步與時俱進地迭代產品黏住用戶,小而美并沒有什么不好的,等市場趨勢穩定下來,生存下來的企業再考慮如何做強做大也為時不晚。
更多精彩文章,請搜索關注“艾老思”公眾h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