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精品出轨人妻国产,熟女av人妻一区二区三四区,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在线av,美脚パンスト女教师在线观看

華強北、漢服圈、李子柒與顧客體驗設計?

原創 收藏 評論
舉報 2019-12-21

29786-e6467c0d6f159c3e.jpg

在各大機構忙著用“只言片語”來總結這一年的時候,甭管它們是走腎還是走心;如果也給你幾個選項,讓你用三個關鍵詞來形容當前所處行業的小趨勢,你當如何?

時間很充裕,慢慢來、不著急。

作為工業設計師我們先拋磚引玉。

華強北。

漢服圈。

李子柒。

這幾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詞匯可能不怎么精確,強行耦合在一起也只會讓人一頭霧水:一個是城市發展的縮影、一個現階段還在“錦衣夜行”,至于最后一個則是“一個女人史詩般的逆襲”。

更何況隨著華米OV的崛起,完成歷史任務的華強北又到了應該“功成身退”的時刻;漢服圈雖然趕上了國力崛起的大背景,卻始終沒能喚醒民眾真正的認同;至于李子柒從國外火到國內不走尋常路的“操作手法”,也需要先抗住這一輪輿論的暴擊;這樣看來這三種“消費現象”都和工業設計沒什么直接聯系。

但考慮到華強北提供的“山寨科技”、漢服圈涌動的“文化認同”、李子柒營造的“田園牧歌”,它們或多或少都是圍繞產品本身而衍生出來的消費語境;雖然產品在這里不再是絕對的主角,它們在整個消費語境中不可或缺。

而且換一個角度,從一個城市的變遷、華強北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到小眾用戶的嗜好、漢服圈始終沒法平衡文化傳承;乃至于大眾用戶的評判標準、李子柒被悠悠之口捧上了神壇;這種層層遞進的消費現象剛好幫我們厘清了一條路徑清晰的消費設計趨勢。

用戶體驗(UX)設計的衰退和顧客體驗(CX)設計的崛起。

29786-71d8c76b1ece53b2.png

用戶體驗設計: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一種設計手段,以用戶需求為目標而進行的設計;設計過程注重以用戶為中心,用戶體驗的概念從開發的最早期就開始進入整個流程,并貫穿始終。

顧客體驗設計:涵蓋了一個品牌和用戶發生互動的所有渠道,比如客戶產品使用體驗的好壞、店里的燈光、背景音樂甚至是投放的廣告,這些體驗會以一個整體的形式重塑客戶對于產品的主觀印象。

相對而言:

UX專注于用戶的使用體驗,它是一個微觀的范疇;核心在于“改進”人機交互這個過程中的交互場景體驗。

CX關注的則是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當然在這里更多的是與客戶重合的那一部分,它更宏觀;核心在于“增強”用戶和產品所有的TouchPoints(接觸點)。

UX設計衰退,這一點從“觸摸顯示屏”技術過度成熟可見一斑,手機行業被幾個巨頭壟斷,就連蘋果也有點發揮失常;硬件體驗止步不前,就只能在營銷和軟件上做文章,除非這個領域出現新的變革性材料和技術和交互。

而CX設計的崛起剛好就是為了彌平UX設計的空白。

有人把CX譯作“客戶體驗”,嚴格意義上講它也沒錯,但在我們常規認知中這類“客戶”很容易和甲方劃上等號;在這種語境下就很容易異化成為“甲方設計”,考慮到甲方幾易其稿、心猿意馬的臨場表現,到最后交付的設計很可能完全失控;也就有了一家設計公司設計能力忽高忽低的錯覺。

由于整個社會環境都不怎么重視工業設計,就算國內手機工業設計青出于藍設計也只是作為營銷的配角;更別提那些中小型設計公司,它們從始至終幾乎就沒有在強勢的甲方口中獲得過話語權。

這個時候為了項目的成交,這類中小型設計公司第一個需要做的往往不是直接發揮他們的特長,在他們的專業背景下拿出看家本領;他們反倒被限定在甲方已經規劃好的藍圖中帶著鐐銬跳舞。

帶著鐐銬跳舞也就罷了,設計原本就是妥協的產物:甲方帶著需求而來,乙方奔著目的而去;甲方的需求可能比較模糊,這就需要乙方幫他們掃清障礙給他們提供更優秀的解決方案;乙方的目的基本上約定俗成,給甲方帶來更大的銷量。

在需求和目的之間,這就決定了乙方不可能天馬行空;雖然乙方在用戶體驗設計上有跡可循,但也不見得就一定比甲方更了解自己的目標用戶;再加上甲方手握銀子擁有整個項目的否決權……種種因素之下,最想出效果、最先妥協的往往還是乙方。

但一味地妥協也不是個的辦法,畢竟,設計還是平衡的藝術;就看設計公司最后拿出的解決方案有多大可能“說服”甲方。

回到CX,顧客體驗設計這里;它不僅包含狹義的“甲方設計”、專注于用戶和產品人機交互的“用戶體驗設計”,它還涵蓋客戶在產品生命周期內與品牌所產生的全部互動:從廣告刊發到客戶服務、從營銷炒作到個人IP敘事,從粉絲互動到產品交付;它讓產品使用場景的外延得到了極大的擴充。

只不過目前國內的工業設計環境還是以UI(用戶界面)設計為主,所以也就談不上顛覆和創新;在手機制造業活躍的UX(用戶體驗)設計,也只是“軍備競賽”期間被逼出來的產物;至于CX(顧客體驗)設計,則鮮有耳聞。

但這不影響用戶對于CX設計的尊崇,比如曾經的蘋果、過去的特斯拉都有這方面的傾向。

而這也就導致華米OV在市場銷量上完勝蘋果三星,但在口碑上始終無法突破輿論的天花板;是它們的產品真的不行嗎?

不。

只是它們現階段的重心不在這里,它們只有熬過了眼前這道難關:華為突破美國的封鎖、小米打破低價的詛咒、OV走出核心科技的真空;才有可能進入下一階段。

那么,CX設計在國內就完全不見其萌芽嗎?

也不見得,從華強北、漢服圈到李子柒,市場比我們更先做出選擇。


華強北沒有眼淚?

29786-66e84c185b5cedce.png

曾幾何時,這塊占地僅1.45平方公里的土地號稱“中國電子第一城”,它是全國電子零件商的貨源地,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元器件集散中心。

1米貨柜走出50位億萬富翁的故事更是讓它蒙上了某種傳奇色彩。

只不過現在的華強北不賣手機開始賣美妝了,你知道么?

1979年,國家政策鼓勵“軍改民”,粵北兵工廠搬到福田,更名為“華強”。

1980年,深圳特區成立,國家航空工業部下屬的中航技公司與電子工業部下屬的中電公司紛紛入駐。

1988年,國家把零散的中小型企業聯合起來,組建成立賽格電子集團;圍繞賽格工業發展大廈既可以制造又可以貿易,華強北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恰逢世界范圍內規模龐大的產業專業,發達國家把加工制造業搬遷轉向了東南亞、臺灣和香港;臨近港臺的深圳自然近水樓臺成為重要的走私傾銷渠道。

20世紀末的華強北不僅有馬化騰的OICQ、吳海軍的神舟電腦、趙建軍的TP-LINK路由器這樣的財富故事;還在制造效率上遠超硅谷,據說原本在硅谷需要兩個月才能搞定的元器件在這里一天都能湊齊。

而華強北的野心可不只是倒賣“元器件”,電子廠開足馬力,從電子表、BB機、收錄機、學習機到小家電生產簡直十項全能。

1999年,錯過了摩托羅拉的我們直接進入諾基亞&塞班時代;那一年,全球手機銷量2.8億部,國內70萬;在巨大的懸殊之下,手機引領華強北通向了下一個財富十年。

2003年,臺灣聯發科將芯片、軟件平臺和第三方應用軟件捆綁在一起,集成攝像、MP3、視頻、觸摸屏等多功能的低價芯片解決方案出爐;只要加個電池和外殼就能生產手機的制造機制徹底把華強北推向了“山寨”之路。

成本只有幾百塊的“組裝機”,孕育出了無數國產品牌;當時每天都會有3~5款新手機在華強北誕生,按照3款/天的保守數字計算,山寨機一年的新款手機也達到了1000款以上。

一本正經的山寨從來不是華強北的風格,在這種“魔改”思想的指引下高仿機應運而出,很多機型甚至能夠做到讓業內人士也真假難辨的境地;華強北得到了一個更成熟的“肉體”,消費者拿到了一個更“吸睛”的靈魂,只是市面上的熱銷機型有苦難言:比膽大、比速度、比創新,它們的偶像包袱太重了。

這一階段無論是其它品牌不斷推陳出新的功能機,還是華強北標新立異的山寨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只能算是“甲方設計”——甲方覺得好、覺得哪種技術用戶會感興趣、還有可能和其它友商拉開差距,我們就大膽設計;出了問題大不了道歉、召回回爐再設計。

直到2007年,喬布斯重新定義智能手機的iPhone敲響了華強北的喪鐘。

當手機制造業走向成熟,品牌機型開始碾壓功能機的時候,沒有研發能力、沒有核心科技的華強北突然就被邊緣化了。

眼看著山寨機不行了,iPhone的走俏卻讓華強北又抓住了一次機會——二手機;在那個iPhone還被稱為“腎機”的年代,華強北搖身一變就成了全球最大的二手iPhone交易中心。

iPhone大行其道的時代,也是我們習慣把“用戶體驗”掛在嘴邊的時代;這種自帶邏輯閉環的用戶體驗設計似乎總能自圓其說,iPhone細節體驗的人性化讓我們忽視了太多,這種把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的設計思維又一次征服了全世界。

只是隨著iPhone走下神壇,華強北的第三次“高潮”二手機依舊未能走上體面;隨著國內廠商開始站穩跟腳,性價比的概念深入人心,華強北就連最后“價格保衛戰”也輸得狼狽不堪。

尤其是到2013年,深圳7號線維修;主干道長達4年的封路成為壓垮華強北的最后那根稻草。

而這也大概是不少人對于華強北最后的記憶。

2018年11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還把華強北比作“中國硅谷”,在這里“你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從零開始打造一款智能手機”。

但在一年后的2019年末,山寨AirPods Pro和電子煙都救不了的華強北突然就轉型做起美妝了。

在商言商是商家的本能,畢竟,美妝的利潤比手機更高、賺女人的錢也比賺男人的錢更容易;而且華強北做美妝確實有可能打破歐美日韓對于日化品的壟斷,我們也希望日化行業出現我們自己的華米OV;但華強北就這樣墮落成為秋葉原還是有點遺憾。

但若不是華強北,圍繞美妝衍生的消費語境可比手機深入多了;畢竟,手機只能帶來便利和消遣,但美妝帶來的卻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華強北本身就是一部UX設計的發跡史。


漢服圈衣錦夜行?

29786-1bce3b949d695f0a.png

我們分不清華強北轉向美妝到底是城市的意志,還是資本的意志;在另一種美的文化語境里——漢服又有了新的動作。

2003年,穿漢服上街還是一個可以大書特書的事情。

近年來經過古裝劇的熏陶、coser文化、古風歌曲和抖音等全民爆款應用的加成、“不倒翁小姐姐”的走紅更是進一步把漢服推向了高潮;雖然目前還沒人穿著漢服上班,但周末逛街作為私服還是綽綽有余。

而資本在經歷過人工智能、5G、數字貨幣、新零售、電子煙、電商直播、少兒編程這些“乍暖還寒”的風口之后,也漸漸注意到了低調的漢服圈。

阿里7月上線古桃APP、虎牙11月上線花夏APP,兩者都是主打漢服社交。

雖然它們不聲不響,直到12月才被曝光,但是互聯網巨頭的入局還是給漢服圈文化增添了不少想象力。

3月,“淘寶新勢力周”期間發布的《2019中國時尚趨勢報告》顯示,在時尚搜索關鍵詞趨勢TOP10中,漢服位列女裝排行榜第三,男裝排行榜第十。

9月,央視財經頻道報道中表示,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估算已超過200萬,產業總規模約為10.9億元;目前,從圖稿設計、布料運輸、打版裁剪、加工制作,到成品運輸、宣傳與銷售,整個漢服圈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

10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道《著裝自豪:卷土重來的中國“舊”時尚》又一次把漢服推到了“風口浪尖”;雖然夾雜著大量的私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但也從側邊上升到國際高度讓我們對漢服這種文化有了新的思考。

雙十一當天,截止14:00漢服成交額已經超1.8億元,其中90后花費超9065萬元。

一方面是漢服高歌猛進成為資本、市場甚至是輿論的焦點。

另一方面是官方遲遲未能給出一個“風雅頌”的現代定義。

而這就給了一些不法商家炒作的空間和契機,它們為了牟取暴利才不會管漢服市場的發展前景;但也不少所有的營銷炒作都沒有意義,在缺少官方支持的背景下,確實是商家的推廣手段讓更多人看到了漢服這種比肩美妝更“雅致”的形式美。

但后者畢竟是少數,危險的是漢服還沒有形成大眾文化認同之前就已經被產業化,甚至是過度商業化;我們缺少行業評判標準:雖然天然真絲、淡水珍珠和瑪瑙、青金石、翡翠等寶石可以估算價值,但手工藝卻有點難以估量;一刀切的高價無疑是在“殺雞取卵”。

我們不排斥商家用操作Lo裙、JK制服這樣的手段來營銷漢服,但若漢服只是幾塊綾羅綢緞的拼貼、只是色彩形式上的復古,又或者是為了復雜而復雜,這樣的空洞和單調未免就走進了牛角尖。

漢服,它不是手機這種科技產品、也不是美妝這種日化品;“遺世而獨立”的原因是它形式上的復古、也在呼應民族文化的復興。

但社會上的輿論卻讓漢服走入了誤區:現在的漢服更像是達官貴人的服飾,它又何談代言一個時代?

這就要回歸到漢服的“官方定義”上,可惜的是當下漢服圈的形式和文化都沒有做好。

此時此刻的消費者需要的,不僅僅只是命名為“漢服”這種單純品牌的服飾,而是它的內在價值、它所包含的文化傳承。

在我們沒有搞清楚這種內在的文化含義之前,它也只是一套包裹在皮囊之外的行頭,頂多只能代表你的著裝審美。

很顯然面對漢服這種“文化復合品”,現階段的UI設計和UX設計都撐不起漢服的未來,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規范形式、貼合文化;現在的“華服日”就是一種很好的消費語境。


李子柒的封神之戰?

29786-6291132d743e3e64.png

相比于市面上那些“大紅大紫”的漢服,古裝版的李子柒可謂是古風圈的一朵奇葩。

所謂的古風并不是款式、形式和儀式上的傳承,而是一種游刃有余的自然狀態。

2019年,在大家還在為李佳琦和薇婭誰的帶貨能力更強而爭論不休的時候,冷不防李子柒站了出來:在文化輸出這件事情上,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也正是“文化輸出”這頂帽子把這個一貫低調的上古網紅(同時代的papi醬還在艱難轉型)炸了出來:2016年開始上傳古風美食視頻、2017年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2018年坐擁千萬微博粉絲正式運營天貓旗艦店、2019年YouTube訂閱量高達762萬。

在這之外還有自媒體挖數所做的數據分析:李子柒一年的收入大概1.68億人民幣。

收益的背后是流量,如此龐大的流量的背后自然也少不了爭議,但對于一個14歲輟學、28歲紅遍全網的網絡紅人她身上還真沒多少黑點;就像她的視頻風格一樣“干凈利落”,從人物、到畫面、音樂、情節,都讓人格外舒適。

李子柒古風視頻最大的殺手锏不是她本人美得“絕世無雙”,而是這套視頻從始至終一脈相承的“手工產品敘事詩”:從黃豆到豆瓣醬、從木頭到洗手臺、從葡萄皮到連衣裙……從原材料、工序到最后的成品,沒有銷售頁面、銷售導向的“產品紀錄片”看起來清新脫俗;而李子柒本人更是收獲“無所不能”的稱號。

當然,無所不能在抖音和YouTube上從來都不缺;比如抖音上的山村小杰和萬能子墨、YouTube上的男巫Zach King,前者有的是純純的曖昧、后者有的是驚奇的魔法,但看多了也還是會膩的。

倒也不是說李子柒的美食視頻就不會膩,相信就算大家對她有好感也鮮少追完她的每一個視頻;只能說她圍繞美食打造的一系列“敘事”比較偏向“小橋流水”的那種,有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沒那么油膩、也沒那么上癮。

外國人對于李子柒一如既往的喜歡也就罷了,她符合某些外國人對于中國美食、環境和人文的想象。

但在國內之所以產生這樣大的爭論,也不是李子柒做錯了什么,而是覺得“文化輸出”這頂帽子太大了,李子柒的美食視頻可能根本就扛不住;畢竟,視頻中拍攝的生活真的離普通農村生活太遠了。

李子柒最大的錯,或許是她活成了我們大多數人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可能部分人還有一個私心,覺得李子柒就應該像趙磊、像所有的民謠歌手一樣只屬于少數人就好了;喜歡的人多了,就很容易擔心他們接下來作品的質量。

但對于李子柒來說,已經不再是一個人的她也不可能一直默默無聞的拍攝視頻,她有自己的團隊、也有自己的商業目標,未來還可能像李佳琦一樣做自己的電商品牌。

而她有沒有可能“一戰封神”,就看這一次的輿論導向了。

不過這一切都不妨礙喜歡李子柒的用戶繼續喜歡,因為我們喜歡的既不是她個人、也不是和她掛名在一起的商品、而是她一磚一瓦、一刀一刀為我們營造的“動態敘事”。

有多少人看李子柒的視頻單純是為了學習技能的?

這東西就跟不怎么打游戲的人看人家游戲直播一樣,再引申一點,就跟作為觀眾的我們看別人演習一樣;現代人的消費不一定局限在固定的產品,在物質愈發充裕的現在,一種身臨其境的產品制作體驗也能夠給原本單調的產品用戶體驗加分。

而這也大概是當下網紅帶貨比之廣告和明星走心又走量的緣故。

至于風口中的李子柒已經不用爭了,近日中國新聞周刊把李子柒和董明珠、楊洋列在一起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作為“年度文化傳播人物”。


↓ ↓ ↓

到這里華強北轉向美妝如果拋開其歷史包袱,只談用戶體驗:科技手段帶來的便利影響范圍真的很小、所謂的逼格更是約等于無;但美妝就不同了,它不只是主觀上的美,它本身就是一種行走的生活方式。

至于漢服圈也在經歷用戶體驗到顧客體驗的陣痛;當下有人穿漢服雖然屢見不鮮,但是在其它私服人群中還是有一種異類的感覺;一旦這人和衣服不配,還會有種別扭的感覺,所以接下來漢服想要出圈需要做的就不只是炒作和營銷,我們還要思考如何把漢服具象成一種文化符號。

李子柒未來會如何我們無從知曉,但她的美食視頻確實給了我們做產品的一個思路;未來的產品可能不是從流水線上生產出來沒有思想、沒有個性的同質貨色,我們會盡可能參與它的每一個細節,為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產品;當然,這不會是主流,而且生產效率極低,但這不妨礙我們賦予一套工業產品“設計史詩”“購買劇情”和“消費后體驗”。

從這個層面講,當前的工業設計語境可能已經不滿足于用戶體驗設計這種聚焦在“人機交互”上的“局部特寫設計”;當科技交互陷入瓶頸,一時又很難跨入5G時代,我們當前能做的就是圍繞產品本身“延展”它的整個生命周期,讓它們最大限度與用戶重合,豐富每一個細節。

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突破,可能會徹底顛覆當前的工業設計規則。


PS:頭圖來自于Behance作者@Andrei KasAndr

         部分資料來自于@虎嗅 @鈦媒體 @觀察者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西区| 灵石县| 抚顺市| 邯郸县| 来安县| 翼城县| 托克托县| 三河市| 天气| 禄劝| 昭平县| 罗山县| 京山县| 友谊县| 常德市| 柳林县| 武强县| 镇原县| 锦州市| 横峰县| 林甸县| 霍州市| 枣强县| 阿勒泰市| 手机| 邵阳市| 修文县| 城步| 武安市| 长泰县| 仙居县| 赣州市| 濮阳县| 上林县| 横峰县| 北安市| 隆子县| 许昌市| 临城县| 柯坪县|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