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2020跨年演講:從《時間的朋友》看演說家的故事思維
一直以來有個疑惑是,一場主題非常硬核、長達4小時的演講,該怎么抓住觀眾?尤其還選在節日氛圍濃厚的跨年之夜。
這個問題,在前陣子得知本次跨年演講主題「基本盤」是6份報告時,達到了高峰。
瞧瞧,內容是這樣的:
《何帆?中國經濟報告》
《黃海?中國消費產業報告》
《香帥?中國財富報告》
《沈祖蕓?全球教育報告》
《王煜全?創新生態報告》
《施展?中國制造報告》
看到這么多「報告」,是不是有種「打擾了…」的感覺?
別說這個正經八百的羅胖了,讓另一個講相聲的來,估計都得黃。
所以,這局怎么破?
吸引人的「報告」怎么做?
其實答案很簡單。我們換一個問法:
有哪些吸引你的東西,能讓你坐著不動超過2個小時?
你肯定能不假思索地說出:看電影啊、追劇啊、看小說啊。
那影劇小說的本質是什么?是故事。
人類天生就熱愛故事。
花4個小時聽大佬講數據、報告、未來洞察,估計羅振宇本人都未必能撐下去。但在跨年夜聽一位中年胖子講故事,還是可以的。
于是我們見證了,羅胖如何把一條條觀點,具體化作一個又一個故事。
講曾國藩的「躬身入局」,用了兩個挑擔人走在田埂上「狹路相逢」的故事。
最后提出「直面挑戰,躬身入局者,皆為我輩。」
講「中國社會復雜性成就了這一代人」,開頭引了北大屠夫陸步軒的故事。
細數「30年前在北大食堂打飯的一批人」。
盤點「那些沒上過大學的知名創始人」。
最后提出「好時代的標志,是你走在街上不敢小瞧任何人。」
講「人與人的連接」,說了得到大學學員岳海龍的「三個當家人,一門窮親戚」。
最后提出「人的網絡是財富的放大器。」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羅胖,將講述中的抽象概念,轉換成更接地氣的具體場景。比如:
比起陳述「以往確切的晉升通道,如今變得復雜多變」這種抽象的句子,不如打個比喻「從電梯模式到攀巖模式」更直觀易懂。
比起「品牌是和用戶建立起真實的社會關系互動」這么拗口的句子,不如說「品牌,就是你愿意和它自拍」更有場景感。
比起「以往靠高考改變命運的人,將所有資源投入教育這個賽道,想讓下一代重復這個過程」這么冗長的描述,一句「考二代進場了」不僅好懂,也更加生動。
而當我們一次次沉浸在故事之中,一次次為幽默有趣的比喻莞爾一笑時,觀點、概念也就隨之深入你心了。
動人的故事該怎么說?
首先,你需要一份PPT。
這可不是因為我們是干PPT這行才這么說,而是真有必要。
做個簡單的實驗:
如果你已看完這次的跨年演講,打開「得到APP」的「羅輯思維」欄目,找到跨年演講的音頻,再聽一次試試。
是不是……好像沒有昨晚那么震撼了?沒有那么深的感覺了?
為什么?
▌那些畫面
先來看看那些讓你感到震撼的畫面。
開場的盧浮宮,如同當晚的上海東方體育中心,靜謐而奢華。很快就將我們帶進了貝聿銘先生的故事里。
《徒手攀巖》紀錄片里的酋長巖,壯麗卻也艱險。象征著我們這個「攀巖模式」的時代,既有廣大的機會,卻也是步步危機。
浙江嘉興的烏鎮,分東柵和西柵。東柵是原生的自然市場,西柵落實基礎設施、秩序和標準。它們看似兩兩相對,卻是相輔相成。
清明上河圖,國寶級的傳世名畫,北宋都城汴京的繁榮見證。而現在它「動」起來了,古人的生活樣貌栩栩如生。還有什么比它更能讓人感受到,穿越時光而來的「中國紅利」呢?
深圳,一個起點很低的小漁村,憑借著互聯網技術變革的機遇,崛起成如今中國最現代化的大城市。甚至促成了「粵港澳大灣區」這樣巨大影響力的城市群。
四川的阿布洛哈村,全國最后一個通路的行政村。它的竣工代表了,中國完成最后一段硬化公路的建設。為此,甚至曾出動直升機來協助。
當這一幕幕的場景閃過,你會發現正是視覺上的震撼,帶給你心靈上的沖擊。那一幅巨大的屏幕,并不僅是為了讓人看清楚,更是創造一個場景,讓你在講者的引導下走進去。
這是你需要PPT的第一個原因。
▌那些聲音
再來聽聽那些觸動情感的耳語。
被年輕人吹爆的「中國李寧」,是不是有種國貨崛起的狂歡感?
這些十萬+文章標題,是不是讓你感受到溢出屏幕的「焦慮」?
這些公益講座的項目,是不是令人感覺「得到」的滿滿誠意?
為什么我們說「5G不是一個技術」?因為它包含了……
還有,聽說華為注冊了一整本《山海經》……
如果說文字是聲音,那文字云就是耳語。像一群人在你身邊議論紛紛,也像一個人在你耳邊絮絮叨叨。無論像哪一種,都不是單靠講者本身就能充分表達的。
這是你需要PPT的第二個原因。
▌那些金句
我們聽了一個又一個故事,接收一個又一個觀點。
我們的心靈受到沖擊,情感有所觸動。
我們也想說點什么,但是該怎么說呢?
金句給你,分享就行。
「請走在我的身邊,做我的朋友?!供ぜ涌?/strong>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想贏,一種想贏得辯論。」─塔勒布
「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尼葛洛龐帝
「走了那么遠,我們去尋找一盞燈。」─顧城
「希望不是未來的東西,它是看見此刻的方式。」─默溫
「一個人的夢想只是夢想,一群人的夢想就能成真。」─約翰?列儂
此前還有點疑惑,為什么跨年演講的PPT,有這么多的頁面都只是「人像+金句」的簡單組合。直到在朋友圈看到那一張張照片、截圖才明白,一切都是為了傳播。
這是你需要PPT的第三個原因。
故事盛宴之后,能留下什么?
這一夜,我們聽了很多故事。
這一夜,我們有了很多感動。
然后呢?就這么結束了嗎?
不,故事只是行動的起點。
而感動,是當下行動的推力。
記得「茍且紅利」嗎?每次贏別人一點點,從新年立一個Flag開始。
請到「得到APP」,寫下你的新年目標。
看到「得到APP」涵蓋各門學類、超過4155個小時的公益講座了嗎?
請分享出去,「讓知識成為每個人的力量」。
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從來就不是高談闊論的自嗨。而是利用故事建構的力場,利用當時的情緒高點,來推「第一個行動」。
只要有「第一個行動」,我們就能攜手一起,點亮這個世界。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