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個「云彩鑒賞協會」,怎么會有這么無聊但治愈的組織
? David Treece
我不信你是那種沒用手機或者相機拍過云彩的人。
來源:烏云裝扮者(微信號:daclods)
作者:DACLODS
原標題《世界上真的有一個「云彩鑒賞協會」》
人類,尤其在那些常年霧霾深重的地區,都對拍攝天空和云彩有著異常的熱情。但有人把這當成一種愛好甚至藝術形式,并且成立了嚴肅的“鑒賞會”,實在出乎我的意料。
這個名為 Cloud Appreciation Society 的英國網站,我們暫且叫它“云鑒賞協會”,創辦于2005年1月,這比大部分創業公司的歷史都要悠久。目前已擁有四萬多會員,覆蓋全球165個國家及地區。
? James Shepard
? Terry Alby
? Vicki Harrison
? Carlos Venegas
網站最主要的業務就是吸引會員分享生活中所捕捉到的云和關于云的一切,比如山霧,閃電,龍卷風……
智利,奧索爾諾火山
? Michael Slough
? Witta Priester
西班牙北部海港城市桑坦德日出
? Mitch Hawkins
? Sarah Scott
它能夠成為最近的熱門話題,全靠《紐約時報》最近的報道:這個由 Gavin Pretor-Pinney 創辦的“云鑒賞協會”,通過付費會員貢獻的一手“云”資料,擾亂學界陣腳,為所有人展現出一片“詩意的天空奇跡”。
這篇報道提到了關于云鑒賞協會的創辦靈感,始于一向熱愛觀察云的創辦人 Gavin Pretor-Pinney 在康沃爾郡的一場演講,他還曾經于1993年擔任雜志《Idler》的聯合創始人。在那次演講中,他“為一朵云站出來說話,抵制無聊的 rap”(……)這個觀點大受歡迎,聽眾紛紛表示要加入他的社區,于是云鑒賞協會網站順勢而生。
《Idler》雜志 | Gavin Pretor-Pinney 接受《紐約時報》采訪
而網站的誕生和其飛速的成長,幫助他先后完成了被出版社編輯拒絕過二十八次的《云彩觀察員》(The Cloudspotter’s Guide) 一書,和一部為 BBC 拍攝的紀錄片《云彩觀察》(Cloud Spotting) 。
所以這真的是一件很認真的事!成立十年之久的云鑒賞協會的運營及管理團隊只有五個人,包括創始人和他的妻子在內。其最主要的任務是一一每天瀏覽上傳至網站的作品,從中遴選出“每月之星(Cloud of The Month)”,并作出簡短的評價或說明。
從古代開始,盡管人類就把云當做追遠莫及的夢想,但它獲得的贊美和記錄遙遙不及太陽和月亮,甚至它的另外一種形態——雨。云鑒賞協會所做的,一方面讓你看到了地球氣象的景色,另一方面,則讓我們相信,我們能夠看到的每一朵云,都有一個迷人的故事——下面這些作品,都來自2006年至2016年的“每月之星”,每幅作品對應有評論及介紹。
01 云之虹彩
? Paul Bell 2016年2月
二月的第一天,許多英格蘭及愛爾蘭地區的云朵愛好者們觀察到了這片罕見而美麗的云彩。這些形成高度高于正常云層的是虹彩云——處于平流層,位于形成天氣現象的云層之上。當太陽處在低空時,因五光十色而得名的虹彩云便會出現,因此有時候它們又會被稱作“珍珠母”云。
其更為官方的名字叫做極地平流層云,因為它們通常只出現在兩極附近。有些人以為它們是一種極光,其實虹彩云和產生北極光的帶電粒子沒有半點關系。其次,這種現象也不是由于陽光發生折射所導致的,而是光線穿過了云層之中微小的冰晶顆粒——我們稱其為“衍射”(衍射是光的第四種傳播形式)。不同波長的光線出現不同程度的衍射,從而使其分離,呈現出如此繽紛的色彩。(節選)
02 極光
? Sitthivet Santikarn 2015年2月
一見鐘情——這就是人們口中的天堂之光,形成于北半球極地的天空中,通常被稱作“極光”或“北極光”。和南極光如出一轍,這一類云層之中并非充滿水汽,而是遍布能夠被太陽發射出的電子與質子所激活的帶電分子。
“極光”一詞來源于羅馬神話中黎明女神之名。這張“金碧輝煌”的二月之星,由 Sitthivet Santikarn 發現于挪威,特羅姆瑟。畫面中包含了一些其他可以被肉眼直接觀察到的云:一些散碎的積雨云和在遠山后若隱若現的層云,絕對值得你從床上一躍而起。
03 云艦
? Guilherme Touchtenhagen Schild 2014年3月
本月的“云”竟出人意料地現身于一個從不曾有云出現的地方。這朵名副其實的砧狀積雨云仿佛一艘巨型星際飛船,Guilherme Touchtenhagen Schild 在巴西,圣荷西南美草原拍下了這幅畫面。“砧狀云”這一分類源于拉丁語中鐵匠的“鐵砧”,因為這些巨大的烏云在其頂部發散開來,恰似一塊鐵砧。畫面中還有一些乳狀云,其顏色也十分貼近鐵砧端部的色澤。由于觀察時的特殊視角,我們可以看到低空的太陽形成的光束由另一側向外擴散,這就是——“暮色”,也向我們解釋了為什么積雨云會被稱為“云中之王”。
04 夜色撩人
? A J Hidding 2013年8月
夜色難料的八月,我們選出了這張夜光云的照片。這類云多形成于極端寒冷的中間層,高于平流層,海拔高度為48~85公里。正因為如此高的位置,才使得夜光云在日落很久之后還能反射陽光,就像你在這張 A J Hidding 拍攝于荷蘭,霍赫芬的畫面中所看到的一樣。
夜光云只有在夏季才能夠被觀察到,且全憑運氣。關于它詭異的藍色和漣漪的形成原理目前也尚未探明。唯有呼吁廣大愛好者多多收集夜光云的照片,對于 A J Hidding 捕捉到的這張精彩畫面,我們想說:干得漂亮!
05 顛倒的閃電
? Mike Sharp 2012年2月
本月的影像給了我們一個截然不同的視角來觀察——這團隨著積雨云產生的風暴不斷向上移動的閃電。這一類型的閃電被描繪為“蜘蛛”或“爬蟲”閃電,Mike Sharp 本人評論這張攝于馬來西亞,檳城的閃電,稱之為“激動人心的天氣”。所言極是。
06 與卷云賽跑
? Carlo Borlenghi/Rolex 2011年2月
勞力士悉尼-霍巴特帆船賽2010/2011賽季上,這朵不可思議的卷云出現在悉尼至梅里伯拉的比賽航線上。
07 凝結尾跡
? John Gale 2010年10月
本月的最佳照片來自都柏林飛往西班牙的航班上。擔任機長多年的 John Gale 捕捉到了這張飛機云(又稱作凝結尾跡)。看起來是不是很像一條游走的蛇和一只奮力躍出畫面之外的青蛙?
08 希哈利恩之上的 Asperatus
? Ken Prior 蘇格蘭
幾年前我們在評選“每月之星”時發現了一張類似上面的照片,我們對它并沒有十足的把握。因為它從下面看起來實在太像是波濤洶涌的海平面了,于是我們用法國70年代的傳奇跳水選手兼生態學家的名字給它起了一個昵稱——“雅克·庫斯托云”。
而當我們開始從世界各地的會員和觀光者那里接二連三地收到這樣的照片時,我們決定還是給它一個聽上去更為正式的名字。我們想要在拉丁語中找一個符合云的官方分類的詞,最后決定使用“Asperatus”一詞,拉丁語中它的意思是“粗糙”。古典派的詩人曾用它來描述被狂風激怒的大海。
* 關于 Asperatus 的命名事件引來了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的關注。在拍攝紀錄片《Cloud Spotting》期間,Pretor-Pinney 與氣象組織委員會成員針對這一類云的科學界定進行協商,Cloud Appreciation Society 在此期間展現出的專業和認真最終促成委員會修改了自1950年來便沒有更新過的“云圖檔案”。
09 內斯,南威爾士
? Mike Davies 2008年10月
我們應該欣賞尾跡云么?——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在整個世界范圍內備受爭議。尾跡云是呈線狀的一類云,你可以在高空飛行器的后方觀察到它們。這些“人造云”只有在飛行器所在的巡航高度周圍足夠冷,空氣足夠潮濕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由引擎排除的廢氣(水蒸氣)迅速凝結成冰晶,在天空上留下一道痕跡。總而言之,它們是云——只不過是人類的杰作而已。
那么,它們值得 CAS 來鑒賞么?
10 河內飛往吉隆坡的航班上
? Ruziana Mohd 2007年10月
在飛機上觀察云層——當它們上升到一定高度時——可以讓自己完完全全沉浸在另一個世界之中。當太陽穿過宛如高聳入云的建筑群落般的層積云,投下長長的陰影時,就像上面這張照片中所看到的那樣,這個世界似乎變成了一座天空之城。
正如美國博物學家亨利·大衛·梭羅在飛往西海岸的天空中所觀察到的,那就是一座城市,他將這些感受寫在了1851年7月10日的日記中:
兩座巨大的山脈之間是低低的晚霞,閃爍著玫瑰色和琥珀色交織而成的微光。穿過這道宏偉的峽谷,這種恍若隔世的感覺,仿佛一幅畫作中,描繪著地中海和遠眺著西班牙海岸的畫面;我看到一座城市,西方的永恒之城,海市蜃樓,那里沒有外人踏足,大道上太陽的神馬整裝待發,還有一些薩拉曼卡的幻想。
11 美國喬治亞州上空
? Brian Wong 2006年8月
這一類云的名字叫做“開爾文-赫姆霍茲波浪”,它是云層中由風向產生的剪力作用的結果。這種特殊形態的湍流在卷云層中的作用會逐漸增強,自底層發生,由于空氣中不同速度亦或是方向而產生倒置的現象。
發現完美的“開爾文-赫姆霍茲”波浪只有耐心等待天賜良機。這種轉瞬即逝的美麗云朵也許每時每刻都會出現在世界各地,但如此完美的卻少之又少。
? Miya Ando 工作室作品(給我拿來)
除去大量的攝影作品外,由會員上傳的與“云”相關的藝術品(裝置藝術,繪畫等等)、視頻和詩歌也為網站帶來可觀的點擊量。
在支付10英鎊的注冊費和每年12英鎊的會費后,你會得到一張會員證書和一枚徽章,同時享受會員的福利待遇,上傳自己的“云”作品,每天收到一封“云”推送(Cloud-a-Day)郵件,以及其線上商店的購買折扣等等。
而從 PC 端向移動端擴張的過程中,他們還推出了教育應用 Cloud Spotter 其中包含近40中不同的云的種類,通過用戶作品幫助你學習辨認天空中的每一朵云,你也可以上傳自己的作品來解鎖星標,達成成就。每一位用戶上傳的作品都能夠幫助科研人員理解并構建天氣模型,在與 NASA 的最新合作中,Cloud Spotter 所收集到的后臺數據能夠幫助其校準谷神星衛星大氣層監測器。
CAS 會員證書 | CAS 徽章
和世界上那些因為創始人嗑多了藥而組織起來的協會不同,云鑒賞協會并沒有在首頁放上自己的簡介——類似其他網站常見的“關于(About)”,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簡單卻真誠的“宣言(Manifesto)”。
我們相信,每一朵云都只可遠觀,不可褻玩;而沒有它們,生活會變得無比匱乏。
我們認為,每一朵云都是自然的一首詩,展現出她的博愛與平等,讓每一個看到她的人都能發現屬于自己的那一份美好。
我們為這些“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戰,不論它在天涯海角。如果我們日復一日仰望著的,是一片萬里無云的天空,生活將暗淡無光。
我們嘗試提醒人們,云是大氣層情緒的抒發,像是一個人的表情能夠被閱讀。
我們篤信,云朵是為富于想象的人而存在的,他們關于云的冥想會讓靈魂自我升華;所有在云朵的千變萬化之中看見自己的人,都會省下一筆去看心理醫生的錢。
而我們會告訴那些愿意聆聽的人們:看吶,為這轉瞬即逝的美驚嘆吧!要永遠銘記,讓你的頭腦漫步于云端。
雖然這里的一切數據服務均建立在付費基礎上,但有一點我們必須達成共識的是:你沒有辦法為一朵云付費。
云是那種真正買不到的東西——這倒不是說,你無法對一朵云聲明主權,而是因為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比云離得更遠。
- 完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