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部紀錄片里,我看到了最真實的王源
導語:在這些鏡頭里,他和18歲的普通同齡男孩無異。
作者 | 周 矗
編輯 | 趙思強
重慶洪崖洞的嘉陵江面,素顏的王源安靜地坐在小船上。水波起起伏伏,有些瘦弱的他就這樣隨著船只搖晃。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截圖
不是演唱會上的無限風光,也不是聯合國大會上的意氣風發,一部拍攝王源的獨家紀錄片,就這樣安安靜靜地開場。
這一幕中的他,是一個年少出道,頭頂光環,但又滿懷心事的男生。他無力抵擋一次次風浪的來襲,但卻始終堅定地望著前進的方向。
“我不再是你印象中的小孩,不能獨當一面也沒有現在;我生于川山蜀地江海,身體流著滾燙血脈;走著我的路,冷眼看你不必理睬。”
一首《吆不到臺》應景地響起,這是王源寫給自己的一首歌。
當他可以平靜地應對撲面而來的閃光燈,贊譽與詆毀,無盡的是非時,很多人會突然想到,他才剛剛十八歲。
“沒有哪個夏天像今年一樣",這句話是王源在《環球人物》專欄《王源說》里面的一句話,也是這部紀錄片的主題。
2020年1月9日,這部紀錄片正式上線。 2019年的夏天,發生了很多具有儀式感的事情。
王源發布了第一張個人專輯《源》,舉辦了自己的第一場個人演唱會《源》,踏上了獨自去美國求學的旅程。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王源RoyWang工作室
"這個紀錄片是我18歲的夏天,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時候,我想用這樣的一種方式把他記錄下來,留給以后的自己,留給喜歡我的人,像是那個時刻的坐標,每當我看到這個片子,就會想到那個時候的自己。"王源在紀錄片分享會上說。
這段30多分鐘的影像,是王源在2019年夏天里,一段短暫而又深刻的故事,他想用這種新鮮的方式,記錄下這段時光。并作為送給自己,以及所有小湯圓(王源粉絲)的一份禮物。
片子用大段時間展現了王源的生活日常。一個人在美國扛大米、布置房間,有一個人在江邊騎車,和爺爺話家常。
在這些鏡頭里,他和18歲的普通同齡男孩無異,有獨在異鄉的孤獨,也有和家人團聚的興奮。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王源RoyWang工作室
從策劃到拍攝,王源一直沒有把它當成一份工作,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他有時還會擔心會不會拍得太無聊,因為他真實的生活就是這樣的。 “確實挺無聊的,但這些也是我真正會做的事情,不是演出來的,現在看發現去年的夏天還是蠻精彩的。”王源在紀錄片分享會上說。
王源工作室向刺猬公社透露,紀錄片的拍攝從2019年6月初持續到了9月初。
三個月的時間里,攝制組不但進行了工作場合的跟拍,還跟著他回到了重慶老家,飛到了美國波士頓,記錄下了大量王源私下生活的真實場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王源RoyWang工作室
這部紀錄片并沒有按照傳統的時間線、故事線來剪輯,而是使用了大量的交叉敘事和閃回鏡頭。
影片的事件順序為:“重慶江邊-波士頓入學-南京演唱會-中國臺北錄專輯--北京學開車--學聲樂--西安活動--策劃演唱會舞臺--云南做公益--回重慶看爺爺--騎車--南京演唱會--在美國與同伴在海上拉帆”。
后期編輯時,剪輯團隊首先定下來的是影片的“一頭”和“一尾”。 到底是演唱會上的高調出場?還是安安靜靜的出場?
對于這個問題,剪輯團隊糾結了很久。最終,他們選擇了在重慶的江面上,一個安靜的出場,一個少年走出來,來到波士頓。
有了開頭,剪輯團隊很自然地想到了結尾的場景:王源在美國波士頓的海面上,與幾位美國青年一起揚帆起航。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截圖
在敘事順序上,剪輯團隊選擇了“意識流”的方式,把烘托情緒、引發觀眾共鳴放在了第一位。
影片中,王源會以不同的身份穿插出現。有的時候是萬眾矚目的偶像,有的時候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有的時候是波士頓的一名留學生,有的時候還是爺爺可愛的孫子。
剪輯團隊在選取素材時,盡可能地考慮到了以上這些不同的身份,并在不同的身份之間去做切換,希望能夠展現一個更加立體、豐滿的王源。
為了不讓這些轉換變得很突兀,影片中加入了大量閃回和相似性剪輯的段落,使每一層之間連接得很緊密。
“這樣希望大家在看片子的時候可以一氣呵成,很順暢的看完,然后沉浸在這個情緒當中。” 紀錄片的封面圖,是一張王源一個人在重慶江邊騎車的場景,這也是他覺得最快樂的一次經歷。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TFBOYS-王源
“我在江邊騎車的和開頭在江邊小船上,這樣的場景好久都沒有出現過了,這個時間是屬于我的,騎著小車在人很少,風景很美,那個時間可以想任何事情,做任何事情,那個時間是屬于我的,所以很珍貴,現在我也想飛回重慶去騎車。”王源說。
下一個鏡頭,便是全片的高潮部分,王源在2019年8月31日舉辦的《源》演唱會。
這個片段,在全片中出現了兩遍,并出現了一頭一尾的呼應。 “在高潮之前就是一個欲揚先抑,就是前面本身之前也遇到一個小的風波。
這就會是一個往下走的情緒,然后最后把這個情緒推上來。”剪輯團隊相關負責人說。
演唱會當天,王源坐著環形的升降臺緩緩出場,有些瘦削的他大步向前走著,張開雙臂,迎接著粉絲的歡呼與偶像的榮光。
臺下的粉絲們哭成了淚人。他安慰粉絲們,說好要剛都不許哭。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王源RoyWang工作室
看著“勇敢去遠行”“等你回家”的手幅,王源對著臺下,一次又一次地鞠躬。 “走的那天裝作匆忙,怕看見你濕了眼眶;本該留在你的身旁,醒來不知身在何方。”在《驕傲》的歌聲中,王源坐著升降臺離開了舞臺。
他不敢當面和粉絲告別,只能在車上以視頻連線的形式,講出自己的心里話。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截圖
那時候的他不僅僅是一名偶像,還是一名唱作人、準大學生。
全片的另一大特色是,影片把所有想傳遞的情感,用王源的自作曲和專欄文字表達了出來,而不是傳統的空鏡頭或第三方解說詞。
剪輯團隊把影片中所有的配樂,都換成了王源自己的歌,用他自己的音樂、歌詞和文字來表達電影里想表達的內容。
這樣的方式,已經在之前的作品中有所嘗試。剪輯團隊的上一部作品,是以民族搖滾音樂人蘇陽為主線的音樂紀錄電影《大河唱》。
《大河唱》講述了黃河流域上,蘇陽和五位民間曲藝人的音樂故事。蘇陽的歌聲貫穿全片,既有極具西北風情的《長在銀川》的彈唱,又有集中城市游民鄉愁的《急流》。
這些歌聲道出了蘇陽作為一個西北漢子原生的自在,又講出了他獨自在外漂泊的離愁。
蘇陽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在王源的紀錄片中,他們采用了同樣的手法。在伯克利音樂學院,王源戴著口罩,呆呆地望著舞臺上表演的外國學生。
鏡頭閃回到了8月31日演唱會那天,他躺在草地上,他的專欄文字《寫給八月的最后一天》出現在了屏幕上。
“我在南京見過最繽紛的星海,也見過最真切的吶喊,像是所有人陪我做了一場盛大的夢,不想醒來。”這些文字鋪滿了整個屏幕。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截圖
影片中的文字,全部以大字號的豎向字幕出現,這是希望用強烈的形式感和粗糲感,去反襯情緒化。
下一秒,王源出現在8月31日的南京。綠色的熒光棒在黑夜中閃爍,全場粉絲大聲吶喊著王源的名字。
學生與偶像身份的轉換,就像是一場夢。 注:《大河唱》團隊還在為他們的電影做最后的努力,希望能有更多人看見。
為此,王源也以音樂人的身份,號召大家來關注鄉音,關注傳統音樂,關注這部電影。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