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旅行,三年一遇の瀨戶內海藝術季│(二)小豆島
Setouchi Triennale 2016 , 春會期,小豆島
152.34 km2 , 約3萬人口,無休島日
前引│
第二個造訪的是小豆島,是藝術祭參展群島中面積最大。由于展區面積大且更為分散,即使有藝術季專門加開的公車,幾乎也是一小時一個班次,偏遠處車次更少,完全依賴公車時間將會被限制的非常嚴苛。若選擇電動自行車,會小豆島皆為盤山陸和與海岸線,會大量消耗體力,因此自駕車絕對是最佳的交通選擇!住宿處盡量選擇有交通優勢的港口附近。有別于直島和豐島更為商場化的藝術氛圍,小豆島更多是真實親切的地方風俗藝術。
土莊港
從高松前往小豆島的船班最密集與豐富,選擇渡輪或快船皆可!最便利是從土莊港登島。一出港口便有兩個指標性的展品,遠遠就能看到一做金黃色桂冠葉圈成的大型雕塑,這是來自韓國藝術家崔正化的『太陽的饋贈』。太陽光打在刻著日文的金色葉片上更顯閃耀,從海岸穿過桂冠葉眺望海景,寄予每個出海闖蕩的游子能凱旋歸來的希望。
▲崔正化│太陽的饋贈
還未下船空氣就能聞出芝麻油的香味,港口邊正好有一座香油廠。落地后,便不會忽視有一座黑白色的寫著ART no SHOW Terminal 的兩層建築,是土莊港的案內所,一層有個好玩的互動裝置,放置著兩個太鼓,鼓的前方有個20平米寬的白色布靜靜平鋪在地上,一旦擊打太鼓,聲音會啟動地上的風扇,根據擊鼓的頻率聲響,布幕被風扇吹的高低起伏,搭配光影變換,在現場的人都無法克制的瘋狂擊打。二層則是太鼓集團DRUM TAO的服裝設計展,特色有點類似三宅一生的皺摺衣,不同是的是就像聲波一個個圓形骨架來組成衣服,每件衣服就像能無限傳遞的感覺。
▲RUM TAO│ART no SHOW Terminal(此兩張圖片取自官網)
Day 1. MeiPAM 城市的迷宮
MeiPAM區非常靠近港口,走路約兩公里內就抵達迷宮區。大約680年前,為了躲避戰爭時被侵襲,規劃成易守難攻的不規則巷弄,此區塊以城市迷宮為題,道路兩旁處處擺放著以盆栽與塑料球進行繪製臉譜的裝置藝術,裝飾這片變換自如的路地空間。MeiPAM1是老布店的倉庫及凸版印刷廠改造的建筑,門口顯眼一座鐵銹大柱,一邊賣藝術季限定企劃商品,也進行小型的藝術展出。藝廊對門是cafe' de MeiPAM,走文藝氣息的咖啡店,內有小豆島限定啤酒,以及當店特色的磚塊披薩土司供逛累時裹腹。
▲土莊MeiPAM區街道隨處出沒的浮球人偶,像調皮的小孩似乎跟著你一起游覽街道。
MeiPAM2- Oscar Oiwa的『大巖島2』是2013年曾在伊吹島展出過的巨型作品,這次被安置在舊的醬油廠倉庫內。工作人員伯伯小心翼翼打開太空艙一樣帆布蓋,帆布以魔鬼黏來密合,有人進出時撕開后俐落的立刻黏上。進去發現是個類似熱氣球那樣被充氣的巨大空間。純白一片的帆布墻上的都是瀨戶內海的風景名勝。當時只剩下我跟工作人員伯伯,除了氣閥聲外只有我的呼吸聲,伯伯手指筆劃最佳的拍照位置,用肢體語言說這用全景拍照效果最好。
▲Oscar Oiwa│大巖島2
『目』系列作品共有兩個,較有代表性的展品。遠遠可以望到地勢高處有一座紅橘色高塔,是西光寺。『目1』就在一旁,利用老屋改造,進到一棟普通民宅,里頭擺設就是日本百姓家,不可原路返回,得依提示找尋出口,出口絕非一般的門,有時可能是完全沒有光的密道。有別于單純的密室逃脫,一方面也會發現許多巧思,展示日本建筑的空間利用。當你在屋子里亂竄已經混淆方向感,趣味的是最后居然是從家電產品逃了出來。『目2』則是一個被發泡材料填滿,像蟻動一般光滑純白色的室內材質,透過被設定好觀賞角度的洞口窗,可以遠觀西光寺,以及附近特選的街景。(里面禁止拍照,圖片取自官網)
▲『目1』(左),『目2』(右)
▲『島單家』,小豆島產橄欖、醬油、柚子、手延面等食物,此處可采購不少好東西。
MeiPAM5『島單家』是很適合買小豆島產精選限定品的地方,都是島上人民自己生產的食材。來小豆島務必要購買醬油、橄欖油、柚子醬等等,喜歡吃細面的人千萬不要錯過手延面。除了食物商品,我瞬間被店內一份妖怪畫吸引,店員看我特別有興趣,特地解釋許多作者的創作背景。作者柳生忠平,也是合作『目』這個作品的協力藝術家。小店隔壁正巧在展出他的妖怪畫展,里面有巨型的妖怪天井畫,柳生忠平筆下的妖怪包含一些浮世繪的風格,除平日既定印象令人驚愕的風格外,還有一類是萌萌的妖怪很具個人色彩。雖不是正式收錄在藝術季內的展覽,但柳生忠平的作品充斥著魔性的創造力。
▲我特別喜歡的妖怪藝術家,柳生忠平。
我住宿的小豆島國際酒店十分鄰近這區內,就位于小豆島其中一特色景點『天使之路』旁,天使之路退潮時能通往對岸情人石,漲朝時通道被淹沒。(典型消費愛情的旅游景點)飯店所有房間都面朝大海,溫泉早晚兩個時段開放(一定要天天泡湯呀!),門口就有藝術季專車經過。小豆島也是有名的猴子溫泉之鄉,來這里千萬也不要錯過泡溫泉以及享用無限海景的福利,散步時,會經過一個整個墻壁都是大型特色郵票的建筑,是土莊港郵便局舍,由于日本的賀年文化盛行,墻上所展示的便是每年發行的春節郵票,其中有許多特色的圖案,路過很顯眼路不妨一看。
▲著于小豆島國際酒店,全屋面對海景,景點天使之路旁,服務品質跟交通都不錯。
Day 2. 池田港+三都半島+草壁港
第二天選擇騎乘電動腳踏車環繞三都半島,這段有很多山路,如果腿力不是特別好的人,建議選擇摩托車或是自駕,這段路的展品橫跨的距離都有高低起伏,一日徒步走完是不現實的,請務必選擇一個適當的交通工具!當天我們全程大約騎乘了70公里(中途很多爬坡)。
去三都半島前必先經過池田港,此處嚴格說來只有一個展品,一個特別隱密的港口,車子不能進,徒步走過大約50米的石頭路,在海邊有一個倉庫般的建筑,這天很巧的我們遇到了之前在別的展館遇過的伯伯(他曾待過東北工作,因此會說中文),進去屋內是Pors & Rao的感應式交互作品,很多白色畫布整齊被安置在墻面,屋內像個簡單的白色迷宮,如同作品名稱Someone's Coming般,當你走過后,畫布便被啟動,像頑皮的小孩在偷窺你,傾斜從墻緣探出頭來。
▲Pors & Rao│Someone's Coming!
過池田港后需騎乘很長一段路才會抵達三都半島區域,雖然展品只有10個,卻因為區塊很大,必須耗費一天的時間!康夏奈(吉田夏奈)的花壽波島的祕密,花壽波島是三都半島近海上的無人島,內側由16角倒圓錐形,使用蠟筆和油畫棒描繪出小島素材的海陸風景而成,大約兩層樓的高度,可以攀爬到二樓高處俯瞰錐體的內部,站在作品的正中間能夠感受到四周被島嶼和海水環繞的立體感,極有代入感。
▲吉田夏奈│花壽波島的祕密
廢棄的舊工廠內,藏著尾身大輔的大型木雕昆蟲作品『空想的蟲籠』,顧展的伯伯用力的與我們交流每種昆蟲,雌雄,以及當下是在捕食或交配的狀態,整個作品雖是粗放的木雕,卻毫無遺漏細節,流露著自然界益蟲與害蟲,捕食者與被捕者的微妙關系。
▲尾身大輔│空想的蟲籠
倉庫正對著一片田園,是九保寬子的『段山遺跡群』,是段山存在的古代文明時代,以散落的彩色架空的網布空間,展示了人體和建造物的片斷。
▲九保寬子│段山遺跡群
沿著海邊公路騎行遇到的是土井滿治的『境界線之庭』,由大長條灰白相雜花色的大理石塊橫放在海邊空地上,造型如同鳥籠中鳥居的橫棍。地面下挖約一米的溝渠,像排水口般向海延伸,如果平行于石塊的高度,遙望海面便能看到山海互融,如水墨畫詩意蒼涼。
▲土井滿治│境界線之庭
入江早耶的作品菊理媛之園是特別有創意的作品,進入屋內,首先看到一幅幅墻壁上以泛黃掉色的宗教畫作卷軸,對應在畫作的旁邊有拇指高,與畫作人物一致的雕塑,其實是日本的「付喪神」,相傳是遭棄置的器物幻化而成的妖怪。在這幢老房子裡擺設的捲軸、繪畫模糊不清,前方卻擺著一尊立體化的畫中形象。入江用橡皮擦擦去畫像,並將產生的同色橡皮擦屑做成立體雕刻,有如潛藏在老民房中的付喪神化身。
▲入江早耶│菊理媛之園
后面就是朝山頂一直向上騎行,能在山腰處遇到伊東敏光的『怪物少年』等系列作品。這是鋼筋雕塑的中型雕塑,怪物的身體類似人馬座并,作品旁附了一把梯子可供攀爬到怪物身上。沿著指示走近海岸約20米的路,就能看到連貫排列的大小妖怪雕塑,有個可愛的名字『一萬年的時間,只前進了10m』,看完作品名稱,雖是取材為怪物,卻有種略想疼惜的感覺。來到此處也意味著來到了三都半島的最末端,準備越過山丘前往草璧港了。
▲伊東敏光│(左)怪物少年(右)用一萬年前進了10m
來到草璧港可以先品嘗graf+FURYU的Gelato,小豆島上的原始材料制作,選擇的大米口味跟橄欖口味,屬于實驗性質的冰淇淋店。鄰近的舊屋內還有印度藝術家Sahej Rahal的作品『Revenants』,顧展人員解釋這是當時印度曾經在前幾年發生過嚴重的土石流災害,因此所有的作品都是由災害產生的泥坂或是不等材料來創作,是反思人與災害之間的脆弱與無常,此作品太黑了沒有拍上作品。
▲graf+FURYU的Gelato(左)
Day 3. 醬之鄉+坂手港
醬之鄉,看名字便知道是著名生產醬油老區,據說日本本島上國產的醬油只佔1%,幾乎來自小豆島。醬之鄉內保有仍在營業與停用的古早舊醬油廠以及醬油紀念館,這區的空氣里撲鼻而來的都是甜咸交雜的濃郁醬油發酵香味!來此務必要品嘗小豆島限定醬油口味冰淇淋!(作為冰淇淋狂魔真是令我心花開!)光是一個下午我分別在不同醬油廠吃掉三支。有直接把醬油混入冰淇淋漿制成的,也有冰淇淋外再淋上醬油糖漿的版本!總體比較,『金字醬油紀念館』門口販售的最好吃。
▲只能吃下一支的話,請認明第一張冰淇淋就是『金』醬油紀念館對面的口味最棒!
岸本真之,大量蒐集被廢棄的陶瓷器皿,計算后切割成可組裝為立體形狀的碎片,采用瓷器修復的方式,以金漆重組黏貼,這系列的作品多以球狀和塔型的雕塑呈現,讓廢棄的陶瓷碗盤重生為意想不到的藝術作品。
▲岸本真之│廢棄的瓷器修復
島田陽是日本一明建筑師,『曲面小屋』是為上屆藝術季設置的公用廁所,弧形狀白色矮房,圓形中間如八卦分為兩半,各有一個男女廁所的出口!這一形式暗指老醬油倉庫中的圓形木桶。屋頂結合了煙色玻璃和玻璃磚兩種不同材料,創造了一個與當地鄉村環境相契合的形式美學。到了夜晚,光線從屋頂玻璃中透出來,展示出現代前衛的設計風格。鄰近有日本設計師清水久和的『橄欖王』,以橄欖果實的形狀作為臉蛋,并配上貓王般夸張的龐巴杜發型安放在橄欖園內,如同橄欖之王。設計師巧思的在臉中央挖了洞,其特殊用途是利用來放置水果蔬菜等可販售的物品,讓雕塑也能幫助振興當地產業。現場擺放了許多柚子,一旁管理伯伯會熱心的把水果遞給旅客擺放拍照。(兩張圖片搜尋于百度)
▲島田陽│曲面小屋(左),島田陽│曲面小屋(左)
▲笹岡由梨子的視頻作品『Atem』個人風格也很強烈,以短視頻呈現,屬于非主流鬼畜路線,我個人其實滿喜歡的!
走到舊醬油會館內,整間倉庫展出一位印度藝術家 Sosa Joseph的個人繪畫展,她的風格我也特別欣賞,也是屬于很具有個人特色的,比如掰開陰部的獅子。同時能感受畫作中傳達了許多印度當地的文化風俗,無論是表現人或是動物的造型與構圖,都有一種藝術家情感真實表露與激情。
▲Sosa Joseph│What're we?
另一味同樣也很具有個人色彩的藝術家是日本的黑崎香織,Follow the rules作品被展示在馬木倉庫內,里面第一間小屋留言交流。此藝術家畫風帶有超現實與拼接的手法,很具備辯識度,明朗強烈對比的色彩風格,并且時常將畫面切割成兩個區塊,一個背景窗口與一個倒影來構成,讓畫作更顯得有立體感!
▲黑崎香織│Follow the rules
舊醬油會館旁的小徑,留有一條竹林小道向上攀登,竹林內出現一棟馬卡龍色的木造房屋。是由京都造型藝術大學與城戶崎和佐+graf合作的『竹之茶屋』。建筑空間不大,舒適狀態下約能容納四人,簡約不規則狀開了兩個一米高的小門,茶屋內有一片透明大窗與兩面白色不透明窗。坐臥在塌塌米墊上,透過大片玻璃窗觀賞前方竹林,供短暫的休憩。
▲京都造型藝術大學與城戶崎和佐+graf│竹之茶屋
日本藝術家賢治矢延(Kenji Yanobe)在板手港案內所正對著的港口邊有個緩慢360度旋轉的大型雕塑,名為STAR ANGER,帶刺的銀色反光球,上面趴著一條龍,晚上彩燈則會點亮如燈塔一般存在,自設置以來即成為坂手港的象征紀念物。此作者另外還有坐落在美井戶神社的ANGER from the Bottom 大型雕塑,高約8米的巨大雕塑時而從井底展現身姿。本作品的設計源于潛藏在島上古井底的巨大地靈妖怪出來襲擊人類的寓言故事。以北野武的構思方案為基礎,由賢治矢延完成,并設置于現實中的古井中。2014年,為了永久保存雕塑,由當地的有志者建立了祠堂。祠堂采用了可配合雕塑伸縮的結構,到一定時間,怪物會站起來,四周的房屋柱子也會往上抬升。
▲賢治矢延│(左)STAR ANGER(右)ANGER from the Bottom,此作品旁還有個小神社,亭中掛了四副耳機,戴上便會啟動蟬樂。山坡上會看到袋裝橘子供自行投幣買賣,無人看守,對人有足夠的信任。
坂手港同時也是日本女作家壺井榮的誕生地,著名長篇小說《二十四只眼睛》,通過小學教師和十二個學生在戰爭中的不幸遭遇,控訴侵略戰爭給日本人民帶來的災難。小說后來也拍攝成了電影,附近空地古井內裝有播放電影對白的作品。電影拍攝地于小豆島田浦區的『24只眼睛映畫村』,由于這個地點特別偏遠,我沒有抵達,那里還有一個清水久和的大型雕塑作品!
▲《二十四只眼睛》青蛙插畫版本
Day 4. 肥土山
最后一日的行程,因為要趕著中午唯一的船班去犬島,只剩下半天時間停留小豆島,盤算到不了小豆島最遠的大部跟北浦區,展品也僅僅兩件,最后安排肥土山區半日走完。首先九點開館后我們第一個進入長澤伸穗的『海之器』,入場后一片漆黑,只見空中漂浮一屢藍光,形狀如船。走進一看工作人員導引我躺入發光的船內,如同搖籃一樣,由兩條鋼筋懸吊著船。躺下后,感應身體的光開始像海浪一樣流動,只剩自己呼吸與輕微傳來海浪的聲音。在這個作品內,彷佛和海融在一起。(內部無法攝影,圖片來于藝術季官網圖片)
▲長澤伸穗│海之器
出來沿著河邊小路,是齊藤正人的『豬鹿垣之島』,由石塊堆成,石塊上畫滿各種奧特曼圖案,很童趣。此種石堆方式,是200年前小豆島特有的豬鹿垣農耕文化。
▲齊藤正人│豬鹿垣之島
最后沿山坡走大約一公里,可以抵達山腰上的大型竹制建筑,是臺灣藝術家王志文的作品『橄欖樹之夢』,與當地竹編人以4000株竹子打造橄欖狀的竹屋,橄欖也是小豆島的其中醫個特產,內部空間很大需以赤腳進入參觀,入內后如同一陣涼風襲來,作用如同天然涼亭,光線透過頂部刻意以竹子編織預留的天窗,將陽光切割而撒落到竹屋內,躺下來靜靜傾聽,只剩下山間的蟬鳴,適合在此打個小盹,或是靜靜的看一本書,夜間據說會有燈光變化。
▲王志文│橄欖樹之夢
到此結束小豆島的行程,由于小豆面積跟展品都比其他區域大的多,值得多停留幾天去探索,不僅是藝術季本身的魅力,當地的風景,美食與溫泉都是來到小豆島必須體驗的環節。小豆島內的工作人員相對下更是實實在在的居民,有著純樸與熱情!來到小豆島一定要盡情的與居民們交流,用開放的心態去理解與感受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去打擾或破壞當地居民日常作息,這是我認為旅行者對任何造訪地最基本的尊重。
▲小豆島街道日常,具備幽默感的小島人民,單純坦率的人情交流。
▲再羅嗦兩句,小豆島真的很多好吃的!務必吃燒肉!吃海鮮!吃手延面!吃冰!吃和果子呀!!!
預告下次寫的是三個迷你小島:犬島+女木島+男木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