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次疫情,沙雕的我嗑上了幾位科普博主
2020年伊始,我們所有人都被拽入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陰影中。
從還沒搞清這所謂的“新型冠狀病毒”到底是什么,到聽到武漢突然封城的消息,再到現在所有人置身于其中的,持續膠著的抗疫狀態,我們的內心充斥著很多的疑惑和不安全感。面對突然而至的災難,所有人都沒有做好準備,爆炸式的信息流中混夾著謠言、恐慌、誤解、不知所措、病急亂投醫……讓人難以理解的魔幻現實主義劇情不斷上演。
作為普通人,無法像能夠上前線的一線戰士們那樣去戰斗,去切實地扭轉局面。然而像張文宏醫生所說:每一個在家的人也都是戰士,每個人都在戰斗。
科胡特說,當你主動地掌握各種現實性信息時,會帶給你「腳踩大地」的感覺,會幫助你在情緒的驚濤駭浪中,站得更穩一些。
于是,我們看到一些理智而認真的人在自己的領域發散光芒,他們用心做著高質量的內容,用專業精神努力驅趕縈繞在大家心中的迷霧,帶領大家理智而積極地去面對這一切——
“新冠肺炎到底是什么,有多可怕?”
回形針
用數據演示病毒邏輯,理清現狀
春節期間是人心最混亂的時期,從“可防可控”到“不排除有限人傳人” ,再到 “確定人傳人”,從武漢封城到湖北各市封城再到全國接二連三地淪陷,官方信息不斷迭代,確診病例數不斷攀升。然而此時,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這如“年獸”般的病毒到底是什么,傳染風險有多大,病毒離自己有多遠,現有的防護知識夠用嗎?甚至,不知道該相信誰……
大家搶口罩,搶消毒液,搶食物,搶藥,他們來不及判斷自己的做法是否過度,只知道一場駭人的瘟疫來臨了。
這時候,一支名為《關于新冠肺炎的一切》的短視頻出現。從病毒的形成及感染邏輯,到口罩的類型分析,到 “洗手要洗地久一點” 的原因,視頻用冷靜而舒緩的背景解說,和理性而清晰的數據推演解析,一點一點地理清了大家內心的混亂,然后告訴你真相,以及最正確的防護措施,和應對心理。
“可怕嗎?……其實也沒那么嚇人。” 從來都沒發現數據具有如此安定的力量。
“到底什么是病毒?為何威力這么大?我很想了解它”
李永樂老師
用黑板和粉筆為你知識祛魅
從病毒如何被發現,和細菌的區別,再說到冠狀病毒,到如何致病,再到人體如何免疫,最后說肺炎到底是什么,免疫力起到什么作用,肺部為什么是白的。李永樂老師的講解深入淺出,細致詳盡,最后還把免疫力與大眾的情緒反應聯系到了一起,有知識有升華。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看完這則視頻,大家在對抗病毒的路上仿佛更有底氣了。果然,知識就是力量。
可能在看李永樂老師講病毒之前,你從來不知道自己還能這么積極主動且認真地聽課,甚至拖家帶口一起投大屏學習。看著穿著藍襯衫,站在黑板面前,讓人夢回初高中課堂的李永樂老師,大家甚至產生了一些熟悉的安全感。
“焦慮到無法耐心看文字?那我畫給你看”
混子曰
漫畫解說知識,趣味消解恐慌
1月20號,混子曰的公眾號推了一篇推文:《Stone小百科》--新型冠狀病毒來了,你還不了解它嗎?可以說是病毒出現以來非常前衛的科普信息了,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解了新型冠狀病毒。
把嚇人的病毒以漫畫的故事形式表現出來,夾雜著段子和梗,讓嚴肅的科普變得相當親民和有趣。在有效地普及了知識的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消解了大家的恐懼感。
混子曰的簡介為“專治各種不明白”,所以目前在進行持續性地針對大家的不明白,創作新型肺炎專題“漫畫連載”。
對新型冠狀病毒解讀的稿件被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轉載,對此,官方的態度是:“傳播事大”。
既有情懷又有格局,聰慧中透著可愛。
“武漢每天有多少人確診?全國其他地方呢?”
丁香醫生
實時疫情更新,保障權威信息發布
1月21日是疫情開始全國性爆發的日子,人民日報與丁香園共同推出全國疫情動態實時更新,全國發熱門診信息,以及其他相關科普。在一片慌亂的信息環境中,當起了公開信息的權威平臺,也挑起了疏導群眾的大梁。
為了保證信息的及時性,官方按點進行數據播報,設置疫情日報,信息實時更新迭代,盡力為大眾提供一個準確及時透明的疫情數據。同時丁香園還針對大家生活中要面對的各種問題,做出了指導和解答:
如何居家隔離;
酒精消毒方法;
取快遞外賣如何自我防護;
小區有確診案例該怎么辦;
居家如何健身減肥;
如何注意飲食;
如何緩解焦慮;
復工后,辦公,返程該注意什么;
……
敏銳抓取大家的生活需求,線上應答,為焦躁的群眾送去精神上的“定心丸”。
其實除了疫情信息的透明化,我們執著于心的還有疫情爆發地——武漢,封城之后的現狀。我們想知道這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此次疫情“重災區”目前情況到底如何,是否很糟?如果是,糟到什么程度?
消除妖魔化傳聞,實拍武漢的封城24小時
林晨同學Hearing
用vlog記錄真實的武漢
1月24日,vlog博主林晨同學Hearing在微博發布了一則記錄24小時的vlog。
在視頻內,人們照常生活買菜,超市正常營業,大家雖然處于輿論的中心地帶,但也行動有序。透過鏡頭,大家看到武漢還是那個武漢,沒有混亂,沒有面目猙獰。只是街上人少了,路上車少了,大家都帶上了口罩。城空了,防范意識更強了,大爺還樂觀地讓大家不要害怕新型冠狀病毒。武漢,武漢人,都沒有那么可怕。
就像博主在最后說:
“這個城市城市承受了很多,人們有很大壓力,但我們都在努力做對的事。即使城市封閉,我知道我們也不是一座孤島,因為有幾億人正在關心這里,讓我們一起,等它好起來。”
無論是文字還是圖片,都抵不上一串真實的鏡頭傳遞給大家的信息。把人們的生活現狀傳遞出來,是消除恐懼,擊碎一些妖魔化言論的最好方式。
同樣用vlog記錄的武漢的還有微博博主蜘蛛猴面包。
#封城日記#,陪著武漢一起努力
蜘蛛猴面包
記錄安靜空城里平凡而又閃光的普通人
蜘蛛猴面包是在封城的第二天申請做開車接送醫護人員的志愿者,為大家探尋到了一些武漢醫院的近況。
和上面林晨同學推出的武漢街頭視頻不同的是,蜘蛛猴面包更多地是在接觸人——醫療工作者,被困在武漢獨自過年的外鄉人,用輪椅推著老伴徒步看病的老人,力所能及為患者提供藥品的志愿者,需要救助的病人和他們的親人……
在這里,護士省下N95給博主司機,鄰居悄悄給醫療工作者送泳鏡,外賣小哥幫助不在武漢的人喂貓……博主記錄的是這座安靜空城里的每一個平凡的人,讓大家看到他們各自的掙扎和堅定,互相之間的援助,以及人與人依然留有的人情味。
醫界網紅“張文宏” 實力圈粉
華山感染
一個主任領起的感染科權威科普
除了丁香園的疫情實時更新,還有一個醫療信息普及平臺就是華山感染的微信號。
我第一次了解到華山感染是在微博刷到張文宏醫生的視頻。他說自己每天查房是為了緩解一線醫療工作者的恐懼,要把一線崗位全部換為黨員,沒有討價還價。其中一句 “不能欺負聽話的人”,擲地有聲,感動了無數人。至此,大家開始在這個敢做敢說,能擔起責任的人身上,建立起了信任。后期,張文宏醫生在鼓勵大家再悶一段時間,“把病毒悶死” 等金句頻出,真實而接地氣。他的演講也在持續刷屏。
由張文宏醫生審核或執筆的華山感染公眾號,成為他向群眾傳遞信息的渠道,也是大家獲取安全感的窗口。
張文宏醫生和華山醫院感染科成了除鐘南山、李蘭娟之外,有希望帶領大家撥開疫情迷霧的又一座燈塔和精神支柱。
上帝說:要有知識
博物雜志
在線解答,寓教于樂(懟人嘮嗑)式科普
疫情的問題,最無法繞開的就是野生動物的問題。2月4日,博物雜志探討了人和動物的界限在哪里。
說了3點:
1、昆蟲:被妖魔化的小東西
2、哺乳動物:可愛但高危
3、海洋生物:選擇摸或都別摸
總的來說,那些看著讓你嚇到跳腳、滋兒哇亂叫的昆蟲,即使滿是病菌的蟑螂,一般都掀不起什么太大的風浪;而那些看著可可愛愛的,一看就想摸摸抱抱的哺乳動物,比如路邊的小刺猬,往往卻攜帶了很多危險的病菌;至于海里的東西能不碰咱就別碰,說不準就有劇毒。
這一科普,不只是我,網友們皆醍醐灌頂。不過看看人家這官微三觀還真是正:
仔細看看,你會發現,博物雜志真是個神奇的公眾號,不僅肩負著努力科普的正經任務,面對大家的花式提問還是個 social 段子手。
您隨便見識一下:
博物雜志的置頂微博——#博物君解答不了的問題# 也滿是亮點:
沒被博物君“揶揄”的科普不叫科普,這可以稱得上真真地在寓教于樂了。沒事刷刷看解解悶,也挺開心的不是。
剪輯影像魅力凸顯,高手在民間
新世紀大賞
災難前的魔幻現實大劇
因為一則雙黃連口服液可以抑制病毒的消息,一時間被市民搶購一空。搶空了一批人,也驚呆了一批人。新世紀大賞推出了一則視頻——《他們看起來好像都比你開心》。
因為一則雙黃連口服液可以抑制病毒的消息,一時間被市民搶購一空。搶空了一批人,也驚呆了一批人。新世紀大賞推出了一則視頻——《他們看起來好像都比你開心》。
視頻從雙黃連搶購拉開序幕,一幀一幀地放映出疫情爆發以來發生的各種魔幻現象。搶購,暴力,隱瞞,呼喊,崩潰,恐慌,自私,無知,加上極具嘲諷意味的背景音樂及歌詞,諷刺之極。白巖松一句 “現實是最魔幻的編劇,再好的編劇都干不過現實” 扎心點題。
最后,大屏一關,夜晚寥落的街道上,大爺背著手風琴,一曲喀秋莎悠揚收尾,背影中有無奈有殘酷,還有一絲浪漫與希望。推翻之前所有讓人咋舌的人性百態,我們想要的和需要的其實正是這種災難中執著前行的精神力量,平凡人的樂觀與勇氣才是真正的解藥。
疫情過了這么多天,慌亂中的我們甚至不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了什么。現在一個個故事被剪輯匯聚到一起,顯得如此深刻真實,震撼人心,有人評論:
拒絕那些自私和荒謬,“我們只有一個個平凡的人用血肉組成的長城”。
我們該如何平衡 “謹慎”與“歧視”?
IC實驗室
一個在外的武漢人為地域歧視發聲
IC實驗室的館長,推出了《拒絕武漢「空投」,微博引發上海浙江地域歧視罵戰:相互理解之困》。長達12分鐘+的視頻,是一個此刻身在城外的武漢人,以一個自家人的身份,對地域歧視和罵戰現象進行地苦口婆心式勸解——
原因解釋:
“逃離”武漢的不僅僅是武漢人,大部分武漢人選擇留下來不給大家添亂;
還有很大一部分歸鄉的外地人,他們只是回家;
停留在外的武漢人大多也是迫不得已,很多人的愿望就是回家;
武漢人不吃蝙蝠,現在比任何人都痛恨吃野味的人;
不該把少數人的錯誤上升到多數人的對立中;
應該持有的態度:
無論是道義上還是未來經濟發展上,武漢需要對援助表示感謝,保持大度和勇敢;
武漢之外的地區恐慌很正常,但他們也沒有袖手旁觀;
這是一場全國乃至全人類共同的戰役,我們需要互相理解,擰成一股繩;
河南優秀的硬核防控,也表明我們本就不該有地域歧視;
自我表態:
災難來臨,大家確實需要出口,想要宣泄就罵我吧;
我們經歷了太多的不好的事情,在緬懷的同時也要銘記曼巴精神;
2020 我們不怕,我們只會更加堅強。
其中誠懇讓人想起了李密的《陳情表》,摘取一段原文供大家感受:
我們不是敵人,真正的敵人只有瘟疫。
此刻的我們只是災難中的普通人,恐懼、焦慮、憤怒都是正常的。如今疫情情況還未好轉,正是需要我們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同舟共濟的時候。這早已不是一個城市一個省市的問題,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們必須攙扶彼此才能保證穩定,才能讓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人放心去工作,去守護我們。
不要再讓爭吵和謾罵占據了公共資源。
一方是生養自己的家鄉,一方是向家鄉伸出援手的各個城市,兩方本應同仇敵愾,一起對抗病毒。卻因為一些少數人的不當行為,引發了一場罵戰,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趨勢,持續下去最后的結果必將兩敗具傷,甚至影響國家對疫情的控制。
這一段表白,平實誠懇,感人肺腑。
最后
困境來臨之時,我們都會恐慌。而那些穩扎崗位,認真做事的人,他們是醫生,是護士,是軍人,是快遞員,是每一位一線的工作者,看到他們好像就有一種莫名的踏實感。
今天我們看到還有不少內容工作者,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事情。他們專業而真誠,樂于發聲,樂于交流,讓我們看到無論周遭多么混沌和黑暗,都有人努力地為生活打上一束光。
只要有光,我們似乎就有理由,繼續堅持下去。
數英原創內容,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 數英DIGITALING (ID: digital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