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文字,和“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一樣美
來源:央視新聞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這幾天,你是不是也被這幾句話刷屏了?
被疫情攪得有些恍惚的我們
這才發現
漢語原來這么美,又這么有力量
“武漢加油”錚錚有力,是最直白的鼓勵
“風月同天”優美雋永,是最貼心的共情
文字之美,美在真誠,美在走心
所以——
“加油”很好
“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亦甚好
01
同氣連枝,珍重待春風。
“同氣連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出自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珍重待春風”表示人們熬冬盼春的心情,出自《九九消寒圖》。
02
同情相成,日親日近。
“同情相成”指有共同志趣,利害關系一致的人互相幫助把事情辦好,出自周·姜尚《六韜·武韜·發啟》。“日親日近”指經常在一起就越來越親近,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
03
千里不辭行路遠,
時光早晚到天涯。出自唐朝張祜《破陣樂·秋風四面足風沙》,別怕路途遙遠,總有一天會到達目的地,勝利就在前方。
04
若待上林花似錦,
出門俱是看花人。出自唐代詩人楊巨源《城東早春》,詩句流露出對春天清光麗景的期盼。這何嘗不是我們對早日戰勝疫情的期盼呢?立春已過,用不了多久,武漢的櫻花就要開了。
05
天臺立本情無隔,
一樹花開兩地芳。這兩句出自清末近現代初詩人巨贊贈日本僧人的詩,以一樹花開兩地芳香寓指情意不分地域。
06
若知四海皆兄弟,
何處相逢非故人。出自南宋詩人陳剛中《陽關詞》,意指五湖四海都是兄弟,無論在何處相逢都該親密,并不一定非要是以前的朋友。
07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出自唐代詩人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意思是:只要彼此互相了解、感情深厚,便沒有距離遠近之分,即使相隔萬里,也如同鄰居一樣親近。
08
萬人操弓,
共射一招,
招無不中。出自《呂氏春秋》,意思是:大家拿著弓箭,共同射向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沒有射不中的。當下,全國勠力同心,共同努力,便一定可以戰勝疫情。
09
急難有情,情有馀兮。
出自唐玄宗李隆基 《鶺鴒頌》,指危難之下見真情,而且真情還很多很多啊。
10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出自唐朝李白《行路難》,意思是:盡管現在前方困難重重,但早晚我們會乘風破浪,到達理想的彼岸。對于疫情,我們也抱有同樣的信心。
11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寫給友人白居易的,也作共勉。人事全非,但詩人向前一步,打開了一番敞亮的光景: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爭春。一洗傷感低沉,讀罷振奮。
12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出自《詩經·衛風·木瓜》,意思是:你將木桃贈予我,我拿美玉作為回報。不是為了回報,而是為了長久交好。
13
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
出自唐朝張九齡《答陸澧》,意思是:雖然山路崎嶇遙遠,縱使大雪厚積,也要前往拜訪。在這次疫情中,我們也感受到了許多這樣“不辭山路遠”的情誼。
14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出自唐朝白居易《夜雨》,意思是:我所想的人與我相隔,我日日思念,我所感的事讓我愁腸百結,我夜夜思量。疫情之下的大多數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內容摘選自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等
感謝日本、韓國、巴基斯坦、俄羅斯、土耳其等多個國家的支援
謝謝你們的物資援助,也謝謝你們溫暖的話語
2020年開頭雖然有點難,但是在患難中
我們也見證友誼,遇見感動
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央視新聞(ID: cctvnewscenter)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