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工廠」身邊的小東西,背景到底有多強大
我是米粒。身邊有很多小物,看似普通,但它的歷史可一點兒也不簡單。比如夏日必備的比基尼,呵護雙腳的襪子,近視黨的眼鏡。在它們的發(fā)展史上,有滑稽的時刻,有悲催的時刻,但最終,你一定會感慨:擁有它,真是幸福。
生活中最美的事是自由
——比基尼篇
草原藍天蒙古包,陽光海灘比基尼,這大概是人生兩大美景了。火熱的夏天來了,得去海灘游游泳,看看撩人的妹子穿比基尼的樣子。
你若生在一百年前,可沒這好福利。那時候,比基尼還沒面世呢。泳裝成為一種專用服裝,大概是在1900年以后,那時的泳裝雛形不過是連衣短裙,與日常生活裙裝差別不大。事實上,當時大眾在公共浴場戲水時,大多不預備專門泳裝。
1902年
1907年,開始出現(xiàn)現(xiàn)代比基尼的雛形。澳大利亞姑娘安妮特·凱勒曼的比基尼露出大腿,在波士頓海灘被逮捕。
這是一件 “大膽”的比基尼泳裝。
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當時的公共管理措施有一項,禁止女性穿著超過膝蓋6英寸的泳衣。
美國華盛頓,警察在海濱浴場測量女子泳衣到膝蓋的距離。
選美小姐的著裝向來大膽,不過1928年的泳裝也不過這個尺度。
1928年選美小姐泳裝的出現(xiàn)。被這一排筆直的大腿閃到了。
終于,一個改變男性和女性命運的時刻到了。
1946年7月5日,也就是美國在南太平洋比基尼環(huán)礁上空引爆原子彈后不到一周,法國汽車工程師和兼職服裝設計師路易斯·里爾德將世界上最小的泳裝推向公眾。泳裝叫做“比基尼”。
20世紀40年代,當時的戰(zhàn)爭配給制刺激了泳衣的發(fā)展,美國政府命令生產(chǎn)商盡量減少紡織品的使用,導致姑娘們的衣服腹部赤裸。美國時裝店開始銷售泳裝。福兮禍兮?
1945年,身穿泳裝的法國女郎。
20世紀60年代初,比基尼女郎出現(xiàn)在美國情色雜志《花花公子》和《體育畫報》的封面上,給予了比基尼更多的合法性,比基尼逐漸成為美國流行文化的象征。
后來,沙灘美女,比基尼性感女星照滿大街都是。電影里也常常出現(xiàn)出海浴女的鏡頭,成為吸引粉絲的極大噱頭。
瑪麗蓮·夢露
奧黛麗·赫本
1994年,比基尼成為奧林匹克女子沙灘排球的標準比賽著裝。
2010年8月2日,來自伊朗的設計師Tala Raassi因在自己的國家穿著迷你裙參加私人生日派對而被打40鞭,后來她到美國后,專門設計布料最少的服裝——比基尼。
現(xiàn)在,維多利亞的秘密內(nèi)衣秀上全球直播了。不用去沙灘,都能享受美的盛宴。
作為一種服裝,泳裝變得越來越簡單,而暴露的身體部位越來越多,泳裝發(fā)展史中不斷發(fā)生的道德規(guī)則和性意識之間的沖突和社會變化有關,泳裝是一種反映性觀念和社會道德的標尺。前人做了這么多努力,才有我們今日的自由。
李白、辛棄疾都被懷疑是近視眼。
——眼鏡篇
證據(j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有人說,古人沒有電腦手機電視,也不用看蠅頭小字,所以沒人近視。然而,事實上,古代有名的近視眼也成批成批的。比如,宋代奇才王安石就是一枚高度近視男。據(jù)史書記載,王安石吃飯只敢夾眼前的菜,因為遠一點的菜都看不見……
那近視的人類,什么時候才發(fā)明眼鏡這個東西呢?
公元前750年~710年,人類第一塊鏡片,由水晶打造,價值連城。
產(chǎn)自新亞述文明,可能被當做放大鏡使用。
公元9~13世紀,有了閱讀石這種東西,由玻璃制成,要讀書的時候,放在紙上,像極了沒有手柄的放大鏡。
1250年,Roger Bacon畫出了史上第一張對放大鏡原理的科學圖解。
后來,伴隨著印刷術的大規(guī)模使用,越來越多的讀書人視力下降,西方開始正式通過玻璃眼鏡來矯正視力,人們開始摘下石英、寶石鏡片,使用廉價、輕便的玻璃鏡片。
1260年~1290年,意大利產(chǎn)的第一副可戴式眼鏡。
明末清初光學儀器制造家孫運球,首創(chuàng)“隨目對鏡”驗光方法,還寫出《鏡史》流傳世間。
有意思的是,工作狂雍正也曾拜倒在眼鏡的石榴裙下。嚴重懷疑他是不是理工男。
號稱“鏡癡”的雍正,國事之余,屢屢下旨,按12時辰各做兩副,湊成24副,不同時辰搭配不同眼鏡。請問,難道子時到寅時,您也是清醒地佩戴眼鏡的嗎?如此任性,當真是千古第一“眼鏡帝”啊。
“不好好保護眼睛,成四眼了吧。” “又怎樣?關你什么事。”
到19世紀,中國有這樣的玳瑁鏡,好萌的樣子。
民國時期,有許多有名的“近視眼”。彼時的近視眼鏡,和現(xiàn)在已基本一樣了。
溥儀
胡適
所以,別小看身邊的每一件你習以為常的小物,因為它們的歷史長得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有無數(shù)前人的摸索,和一次次智慧的迸發(fā),不斷完善,才有了現(xiàn)在這種舒適的模樣。它看似平平,其實都飽含文化和汗水。
就像電影《穿普拉達的女魔頭》中,安妮海瑟薇當著米蘭達的面笑說兩條腰帶沒有什么區(qū)別。米蘭達打量了海瑟薇的藍色毛衣兩眼,說:
“比如你挑了那件藍色的條紋毛衣,你以為你自己是按你的意思認真的選出這件衣服。但是,首先你不明白那件衣服不是藍色的也不是青綠色或琉璃色,實際上它是天藍色的,而你從沒搞清這個事實;而實際上你也不知道,從2002年Oscar de la Rent的發(fā)布會第一次出現(xiàn)了天藍色禮服然后我記得,伊夫?圣?朗洛也隨之展示了天藍色的軍服系列,很快的,天藍色就出現(xiàn)在隨后的8個設計師的發(fā)布會里,然后,它就風行于全世界各大高級賣場,最后大面積的流行到街頭,然后就看到你在廉價的賣場里買了它。事實上,這種天藍色,產(chǎn)生了上百萬美元的利潤和數(shù)不盡的工作機會,還有為之付出的難以計算的心血……你覺得你穿的這件衣服是你自己選擇的,以為你的選擇是在時尚產(chǎn)業(yè)之外,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你穿的衣服實際上就是這間屋子里的人,替你選的,就是從這一堆玩意兒里。”
每一件看似普通的東西,甚至一種顏色,背后都有無數(shù)的故事,和時間的歷史。即使是一件看似普通的T恤衫的背后,也必然隱藏了不少動人的文化。它不是一件可以被隨便看待的“東西”,而是時尚的產(chǎn)品,文化的滲透。比如云朵工廠新出的一系列文化衫。
這件簡單的T恤背后,是年輕人如同火紅番茄一般的熱情和青春。
這件簡單的T恤背后,是一整個香蕉魚書店的文化內(nèi)涵。
這件簡單的T恤背后,是大孩子的動物情結(jié)。
這件簡單的T恤背后,是對人生旅途的思考。
年輕人,你穿的不是一件隨時可以替代的東西,而是充滿歷史和文化的設計。云朵工廠,與插畫師甚至獨立書店聯(lián)手,打造這樣的文化衫,將T恤變得更有內(nèi)涵,更加動人。
【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