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動用戶情感開關!貝殼找房《珍珠》花式暖人心!
情感營銷,一直是品牌們擅用的營銷方式之一。歸結其本質,情感營銷所構建的溫情氛圍,更容易觸及人們的內心世界,進而產生用戶共鳴。
但問題是,當大家都在玩同一個營銷套路的時候,品牌該怎么做才能出彩呢? 近日,互聯網房產品牌「貝殼找房」就聯合了《啥是佩奇》的導演張大鵬,創意上線了一則微電影引起了大眾注意,巧妙地賦予了品牌以情感屬性。
以小見大
構建用戶情感聯系
1月19日,貝殼找房發布賀歲片《珍珠》,聯合導演張大鵬創作,講述家人在形形色色的磕絆中學會對話和包容的故事,傳達「愛似珍珠,家似貝殼」的理念。
視頻從“情感”切入,圍繞“房子”、“婚姻”、“工作”等講述生活在北京胡同里的一家人,通過第三人稱的視角,展開了一系列矛盾又溫情的故事。
短片的主人公娟兒,是一位事業有成的成熟女性,自小就是農村里的驕傲,但正是這份受人矚目的“驕傲”,即便已經離婚,卻不得不向家人隱瞞,為的讓自己更加體面。
而娟兒的妹妹勝男,從小就與姐姐爭吵不斷,在娟兒的眼里,爸媽的天平然總會傾向妹妹一邊。而在她看來,自己的人生就像是妹妹人生的試驗田。
每到春節,爸媽總會互打眼色,吞吞吐吐地想要賣掉老房子,娟兒怎聽懂了爸媽的言外之意,即使心里有著百般無奈,但她從不跟妹妹爭。
在短片7分48秒后開始進入高潮部分,兩姐妹上演“屋頂戲”,在互相之間貶損和拉扯“斗爭”中,又默默流露出彼此的關心和擔憂,意在通過“矛盾”的表現、傳達出兩姐妹間的深厚情感。
不難發現,官方釋出《珍珠》短片,其實意在祝愿每一位內心柔軟但穿上堅硬鎧甲奮斗的「都市貝殼人」能夠打開溝通的大門、走進溫暖的家。 間接表現出貝殼找房致力于為每一個外表堅強、內心柔軟的人提供遮風擋雨的地方。
洞察中國式親情
引發用戶內心共鳴
縱觀近幾年的營銷案例,布局情感營銷的品牌其實并不少見,例如去年11月,天貓V榜就曾攜廣告導演flypig推出TVC《抽屜里的記憶》,通過短片的情感植入,巧妙地為用戶提供了“購前選擇”。
亦或是近期京東健康上線的微電影《長健的年》,用村醫「長健」的故事,致敬中國138萬村醫無悔的堅守,都借助情感營銷收獲了不少的用戶好感度。
從本質上看,聚焦情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起消費者情緒,以達到圈粉的營銷目的。但區別不同的是,此次貝殼找房發布的微電影《珍珠》則更具洞察。
可以看到,雖然是團聚的日子,但短片所營造出的依舊是爭吵的氛圍,與此同時,不管是父母、娟兒、還是勝男,在爭吵的背后,都隱藏著各自的“小心思”: 父母為了能讓孩子生活的更好,開始盤算賣掉早有感情的老房子,之后便外住養老院,不為孩子們造成額外的負擔。
娟兒作為家中的“頂梁柱”、別人眼中的“社會精英”,為了不讓父母擔憂,隱瞞自己離婚的事。而妹妹勝男很顯然明白家人對自己的關心,之所以與姐姐各自“互懟”,其本意還在于不讓家人為自己操心。
這其實是典型的中國式親情。表面上像是爭吵不斷的“冤家”,實際上各自都在為對方的得失著想,間接利用情節映射了中國大多數家庭現狀。
另一方面,對于消費者來說,短片呈現出濃厚的中國式元素,也在無形中給了用戶親切的直觀感受,恰到好處地引發了用戶的情感共鳴,拉近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巧妙突出產品賣點
提升品牌溫度
從各自鮮明的人物性格,到濃厚的中國式親情,可以說,品牌此次布局情感營銷戰役中,最大的亮點就在于其「溫情但不煽情」的顯著特征。
不難發現,品牌特意將重心放在了“敘述中國式親情”的這一現象上,而非制造感人的情節、以收獲用戶的淚水,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觀眾審美疲勞,防止消費者產生抵觸心理。
不僅如此,在品牌植入形式和情節關聯上,官方也花費了不少的功夫 可以看到,隨著影視產業的快速發展,“植入式廣告”成了品牌們營銷突圍的重要方式之一,花式植入、建立產品與情節的強關聯性等手段是品牌營銷的關鍵之處。
在短片里,官方將產品賣點安插在人物對話之中:VR全景看房,讓用戶身臨其境觀看房屋構造,不僅附有真實的圖片價格,周邊配套信息更是一目了然。
這種順應劇情發展、將產品核心賣點巧妙融入故事情節的方式,很好地讓觀眾在看到這樣的內容時不會覺得反感并產生記憶點,間接增強了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度,以挖掘更多的潛在消費者。
然而,與其說此次貝殼找房發布的賀歲片《珍珠》是一次單純的情感營銷,不如說是洞察中國家庭現狀、進而打造有溫度的品牌的營銷過程。
「折騰」、「獨立」、「個性」,是當代年輕人身上的顯著標簽。短片借助“回家過年”這一熱門話題,將現實中可觀存在的生活細節搬到了臺面上。
而從品牌想傳達的「愛似珍珠,家似貝殼」核心理念上可以看出,與家人發生矛盾時,更需要不斷地溝通,才能搭建通向彼此的橋梁,賦予了品牌以情感價值。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