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集團:比《甄嬛傳》還刺激的內斗大戲!
大家好,我是柴妹。
所有人都沒想到,在這場企業集體水逆的疫情里,最先倒下的,竟是方正集團。沒錯,就是那個被譽為“最牛校企”的方正。
2月18日,方正集團發布了一則公告,稱債權人北京銀行以方正集團未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不具備清償能力,但具有重整價值為由,申請法院對方正集團進行重整。
次日,由人民銀行、教育部、相關金融監管機構和北京市有關職能部組成方正集團清算組,并擔任方正集團管理人。
他們將依法合規推進清產核資、債權申報和審查工作。
雖然司法重組并不等于破產清算,但如今擺在方正集團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重生,要么消失。
身為國內僅有的兩家千億級校企之一,方正集團旗下有六家上市公司,而如今,隨著方正集團的重組,這六家上市公司都要面臨股權結構變化,甚至可能易主。
這個結局,在柴妹的意料之外,卻又在意料之中。畢竟這些年,方正一直被稱作“內斗最激烈的IT企業”,各股東高管之間的明槍暗箭,那簡直比《甄嬛傳》還刺激......
一、創立與發展
方正集團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這一年,北京大學投資創辦了一家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那時候公司還不叫方正,叫北大科技開發總公司,主打照排系統。
這就是被譽為“當代畢昇”的王選院士所發明的激光照排技術,奠定了方正集團的起家之業,也讓中國印刷業告別了鉛與火的時代。
王選院士
次年,北大物理系講師張玉峰、張兆東等人創辦了“北大技術服務部”,于是北京大學就尋思著,兩個能不能一起發展。
就這樣,在北大的撮合下,北大科技開發總公司和北大技術服務部成功會合,開始了華光IV型照排系統的生產和銷售。
沒過幾年,公司的訂單金額就突破了一億大關,在那個年代,這種發展趨勢堪稱神速,也是這樣良好的起步,才給后來的方正集團奠定了發展的基礎。
1991年,公司正式改名為“北大方正”。
北大方正后來的董事長魏新(重點是墻上的logo哦)
四年后,方正在香港上市,而王選成為當之無愧的“方正之父”,受邀擔任方正香港處的董事局主席。
這幾年的方正集團,人員關系尚且還算和睦,但古往今來,權利和錢財就一直是人們所追逐的東西。
有了財,就想著更進一步,得到權。公司發展的越來越好,內部人事也更迭的越來越頻繁,總裁是換了又換,只有王選和張玉峰雷打不動。
柴妹覺得你們肯定用過方正電腦
因為有激光照排系統的壟斷利潤加持和個人電腦市場的春天來臨,到1999年,方正集團旗下已經有了三家上市公司。
也是這一年,方正內部“逼宮大戲”悄然上演。
二、逼宮與奪權
方正集團自創立以來,就一直有兩個核心人物。
技術核心——王選和經營核心——張玉峰,技術派和經營派經過漫長的蟄伏后,終于爭斗起來,鬧得不可開交。
誰都覺得自己最重要,沒有自己就沒有方正的今天。
1999年9月16日,香港方正的第二大股東要求香港方正董事局主席王選從方正辭職。
9月20日,方正集團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又聯名要求王選留任董事長之位,要香港方正的董事張玉峰辭職。
經過柴妹混跡各宮斗大戲多年的經驗來看,要求王選辭職的肯定是張玉峰的人,而要張玉峰辭職的肯定是王選的人。(小柴:“廢話!”柴妹抬起手就是一巴掌!)
當時對峙的場面大抵便是如此吧...
然而這場計劃多時的“逼宮大戲”,誰也沒討著好,并且兩敗俱傷。
北大校方將倆人“各打三十大板”,11月,王選和張玉峰雙雙退出集團董事會。
不過打了個巴掌那必須得給個甜棗啊,于是張玉峰繼續擔任了上海方正延中科技實業的董事長,而王選則保留了香港方正董事會主席的職務。
但他們二人肯定沒想到,他們相爭,最后卻讓別人漁翁得利了去,這個人就是接任集團董事長的北大副校長閔維方。
閔維方
而上面那個介紹過的魏新則擔任了新董事長的助理,并在一年后,爬上了副董事長的位子,后來又擠走閔維方成了董事長。
這個魏新,可是個狠角色后面還有他出場的戲份
“逼宮未遂”的那一年,方正集團把正在迅猛增長的PC機、顯示器。服務器等電腦業務以現金對價注入了方正科技,使方正科技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長了10倍。
但是北大卻沒有提高股權比例,看見股價暴漲反而減持套現了幾十萬股。而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方正科技做大,總股本1.86億股中,方正集團和相關聯公司合計只剩下814萬股,占4.36%,而北大方正只占3.77%。
想一想,大股東持股不到5%,這已經足夠很多人起心思了。更別說當時方正科技的關鍵人物是祝劍秋,他是跟張玉峰一起從經營做起來的實力派,也是他把方正電腦做到全國第二,亞太十強,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根本不買魏新的賬。
祝劍秋
當時北大還在減持套現,而長虹、虹興倉儲和方正科技的持股加起來已經接近北大方正的持股比例。
這下子可急壞了魏新,畢竟祝劍秋這幾家公司若是再漲下去,他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就在魏新急壞了的時候,他一次出差,偶然碰到了“凱地系”的李友。當時的李友是東方時代的董事,同時也是北京方正實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董事。
倆人徹夜交談,終于一拍即合,準備聯手干死祝劍秋。
2001年5月12日,祝劍秋所掌控的方正科技被北京裕興、深圳凱地等六家公司聯合舉牌,兩天后,方正集團直接給了方正科技一份候選董事名單,里面一共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李友。
很明顯,這幾家公司都跟魏新聯手了,祝劍秋不服,卻毫無辦法,長虹想硬杠,但公司領導馬上被換了人,一切塵埃落定。
李友,比魏新還厲害的角色
在此之后,方正集團陸續增持方正科技,幫助方正科技拿穩了控制權。此時,魏新任方正集團的董事長,李友則任方正科技的總裁以及方正集團的首席執行官。(據說李友能擔任方正科技的CEO還是魏新給已經辭職的王選寫了一封長信才促成的)
魏新一直以為李友幫他踢走了祝劍秋,殊不知,自己其實已經引狼入室。
2003年前后,是李友的時代。方正集團進行了股權改革,而李友就是這次改革的主角。2000年,方正的凈資產是13億元,2001年,方正的凈資產是15億元;2002年,方正的凈資產是20億元;2003年,方正的凈資產達到40億元。
但是2003年,方正集團搞了一次評估。在這次評估中,方正集團的凈資產估值突然減少到1.5億元,以這個數字為基礎,李友及其一系的人入股方正,成了方正集團的股東,然而到了年底,方正集團的的凈資產又突然拉高到40億元。
不必柴妹多說,大家應該都能看出其中的貓膩吧?
從2001年到2013年,李友和魏新在方正集團安穩呆了12年,若不是遇到了郭某,倆人可能還會繼續穩坐下去。
(假裝此處有郭某的圖)
三、斗法和翻船
起初郭某和李友關系密切,倆人的方正和政泉之間互相利用,一個想吃下民營證券踏上行業里的第一梯隊,另一個想用換股收購的方式“借殼上市”,從而獲得方正的資金援助。
但雙方的如意算盤在2013年10月被毀,方正東亞信托向上海銀行北京分行轉讓了政泉49億元為期兩年的債權,而政泉未能按期還款,導致資金鏈斷裂。
于是,郭某認為李友是故意的,而方正高管則宣稱政泉想控制方正證券的董事會,倆人徹底鬧掰。
2015年,郭某連發五份公告,舉報方正集團高層涉嫌內幕交易。這一下子,魏新、李友和李友系的余麗全被帶進去調查。
這一查,就是兩年,把李友的關系網和外圍公司全給翻了出來,并發現李友涉嫌北大醫藥代持事件。
2016年,李友被判有期徒刑四年零六個月,終身不得進入證券市場,余麗被判10年不得進入證券市場。
李友等人入獄后,北大派出團隊接管方正集團,時隔多年終于搶回控制權。
但他們忘了,招潤公司的證件沒帶走。
2017年9月,國家審計署對北京大學出具的審計意見提出:方正集團改制涉嫌審計報告造假和資產低評等問題,要求北京大學應認真自查校辦企業改制和股權轉讓中存在的違反程序、低評凈資產、‘自買自賣’等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及時挽回學校損失,切實維護國有利益。
2017年12月,方正集團的某員工帶著招潤公司的公章和營業執照等證件來到了工商局。
而就在這眾目睽睽之下,招潤公司的證件卻被余麗帶著人給搶了。
隔壁就是派出所
這份文件,關系到方正集團的半條命,也關系著余麗等人能不能“活”,更關系著現在的方正集團有多少資產。
文件被搶后,方正兩次起訴要求拿回證件,全都敗訴。
而雙方這一場你起訴我、我起訴你的大戲從2017年一直到2019年都沒有結果。
● ● ●
伴隨著這些大戲的,是方正集團一年不如一年的公司營收。
到了如今,方正集團的資產負債率高達82.84%,凈虧損31.9億,更讓方正絕望的是,他們看不到還債的希望。
如今,方正集團終于還是走到了重組這一步。
這一路走來,方正漸漸在壯大的路上迷失了初心,為了炒資放棄了起家之業的技術研發。
而那些你來我往的爭權奪位,到頭來也只是為大眾留下一些談資而已。
何必呢?
資料借鑒:阿爾法工場:方正帝國衰亡史雷達財經:方正集團瀕臨破產:經歷多輪內斗,負債3000萬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