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魚上想“占”便宜?先問問那群倒爺!
居住在鋼鐵叢林中的現代都市人,從本質上來看與他們那群喜歡圍坐在篝火邊分享神話怪談的老祖宗們并無不同。
哪怕你是一位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對于那些鬼怪亂談統統嗤之以鼻,也并不代表你就能對所有的現代都市傳說免疫。
就拿臺風這件事來舉個例子,坊間一直流傳著上海市由于上空常年盤踞著一團副熱帶高壓,從而能夠在每次臺風過境的時候都幸運避開,還被網友們戲稱為“魔都結界”。
無獨有偶,在更南邊的香港也一直流傳著類似的都市傳說。
但香港人選擇將臺風每次都繞著香港走的事跡解釋為神秘的“李氏立場”,稱是因為李嘉誠不希望臺風過境讓香港市民停工放假,從而開發出了“李氏立場”來驅趕臺風。
除了臺風,事實上只要你有心去尋找,幾乎能在任何領域里找到類似的一些都市傳說。
就好比方說網購吧,當今市面上的線上購物平臺千千萬萬,可偏偏對于一家專營二手生意的app——閑魚,人民群眾總是樂于為它冠上除了“網購軟件”以外的一切奇怪頭銜。
只需要簡單地在微信上搜索一下就能發現,有人喜歡在閑魚上研究人類;
有人熱衷于在閑魚上追星;
也有人堅定地認為閑魚是21世紀最偉大的試金石,在這上面你不單可以鑒婊、鑒舔狗為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指導,甚至還可以拿來作為批判消費主義的有力證據;
還有人索性把閑魚當成了墻內版本的“暗網”,在上面做起了一些少兒不宜的奇特交易;
甚至有人獨具慧心,在充分發揮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后把閑魚開發成為了一個神奇的“失物尋回”平臺;
當然,也有人對閑魚不屑一顧,認為這是一個養活了互聯網上“半數以上騙子”的藏污納垢之所;
相對應的,也有人把閑魚當成了一個“發家致富”的薅羊毛圣地。
關于閑魚這個神奇的平臺,互聯網上的說法就是如此的眾說紛紜,幾乎每個人心中都對這家平臺有著一個獨特的看法,并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將這些看法加以適當的文學加工后傳播了出去,最終讓閑魚成為了當代中文互聯網上最大的一個都市傳說聚集地。
且不管其他的傳說到底是真是假,但小柴可以確定的是,起碼最后這一條所謂“能在閑魚上薅羊毛”的說法到今天應該已經是不太行得通了。
畢竟薅羊毛薅羊毛,總該有頭羊放在那留給你不是,可萬一所有的羊都早已經被人薅成了禿子,那么你非但沒機會去薅別人的羊毛,還很有可能成為那頭被薅羊毛的羊。
那么到底是誰把“閑魚上能撿漏(薅羊毛)”這條都市傳說給徹底終結掉的呢?那就是我們今天要來聊的這個奇特群體——“閑魚倒爺”。
“倒爺”這個詞對于許多有一定閱歷的讀者來說應該并不陌生。
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全國各地就到處都有這一批人的身影,借助當時的價格雙軌制導致的的“計劃內商品”與“計劃外商品”的巨大差價,倒爺們活躍在五湖四海通過倒賣商品來賺取金錢。
到如今隨著市場經濟與互聯網的發展,信息的流通效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倒爺”這種較為原始、單純的低買高賣獲利模式也逐漸被市場所淘汰,許多新一代的年輕人幾乎再沒有在現實里見過“倒爺”群體。
但這并不代表“倒爺”們真的就此消亡掉了,互聯網的發展一方面既抹平了線下市場的信息差,卻又在另外一方面為“倒爺”創造了一片嶄新的生存空間。
而在這其中,閑魚無疑就是一個“倒爺”群體最為活躍的電商平臺。
眾所周知,閑魚是一個專營二手交易的線上平臺,在這里許多人會把一些自己已經如今已經不再使用、但又仍留有一定價值的物品,掛上一個與原價對半折,甚至是幾分之一的價格去進行交易。
但有趣的地方在于,人們對于二手商品具體的折舊率該如何定義是非常模糊的。
比方說有二部最新款的蘋果手機,一部是使用了一個星期卻不小心有了劃痕,另外一部外觀完好卻已經被使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那么這兩部手機在出售時分別應該掛上原價的幾分之幾較為合適,每個人對此都很可能得出不同的看法。
(普通人誰能同時對這10個層面進行詳細分析)
也正是這種對二手商品定價的分歧,讓許多人有了上閑魚“撿漏”的機會,畢竟只要用戶人數夠多,那么就有一定概率能夠碰上一位愿意用你眼中的低價,去出手你心儀物件的賣家(冤大頭)。
普通人在察覺到這一點之后,也許只會想著上閑魚看看有沒有什么撿漏的機會,但在一些特別有“商業頭腦”的家伙們看來,這基本就是一個能讓他們發家致富的巨大商機。
在過去,想要靠低買高賣賺錢的“倒爺”們還得肉身背負著商品,橫跨大江南北去尋找差價與銷路;
而如今的“閑魚倒爺”們卻只需要每日在閑魚上蹲點,看到有價位合適的商品后直接迅速出手,然后再加價掛上去就可以了。
雖然說這都屬于你情我愿的自由交易,可當越來越多的“職業倒爺”出現之后,越來越多的普通閑魚用戶卻幾乎再沒可能在上面淘到“撿漏”價格的好東西了。
還是舉一個例子來輔助說明,日前有網友在閑魚上碰到有人以250元的價格出售一臺PSP3000。
根據這位網友從細節上的一些判斷來看,這位賣家應該不是專門賣這個東西的商人,而是一位真正想要把閑置物件出手的普通人,因此這個價格是相當合理公道的。
但是在如今,這樣價格的機器基本上沒機會被普通買家撞上,因為那些常年在閑魚上24小時蹲點的“專業倒爺”們會迅速出手將其拿下,然后直接轉頭加價后重新掛上平臺。
原本這只是該位網友對自己見聞的一個吐槽,沒想到卻引發了眾多有過相似經歷者的共鳴。
其中一位老哥甚至碰到過同一臺機器被從原主手上反復轉手,中間被好幾位“倒爺”層層加碼過了。
同為電子設備的中高檔耳機也是一個“專業倒爺”出沒的重災區,許多用戶都碰到過和下面這位朋友類似的遭遇。
自己掛上去的商品前腳才被賣出去,后腳就發現那位買家就以幾乎翻倍的價格重新掛了上來,甚至連商品描述都是原封不動的從原主那復制粘貼過來的。
在閑魚上賣過東西的朋友應該很能理解這種感覺。
自己原本是出于不想讓一個“好東西”被扔在家里吃灰,想讓它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新主人實現價值,所以才用一個非常“良心”的價格將其掛上了平臺,結果卻被這些職業二道販子轉手拿去賺了差價。
要是上綱上線一點,其實這些倒爺們是在消費利用這些“良心賣家”對陌生人的善意。
如果說上面這些還只是一些不痛不癢的道德批判,那么當這些“倒爺”們開始為了互相競爭而不斷開發出“新招數”時,就是真正對整個平臺的生態造成了重大影響了。
做過生意的朋友都知道,資金周轉越快那么你在一定時間內賺取到的利潤就會越多。
為了以更高的效率賺錢,許多閑魚倒爺開始不滿足于傳統模式下那種“先從一個賣家那購來商品后,再把它加價后重新掛上平臺等待買主”流程,轉而開始“在購下物品的同時就直接加價掛上平臺”。
反正不管是商品的文字描述,還是實物圖片,都可以直接照搬最初的那位原賣家貼出的信息。
這種現象發展到后來,甚至讓許多倒爺索性直接在這么個二手交易市場里搞起了“預售”。
有網友在論壇里爆料,稱一款在日本都還未開始發售、定價為50000日元(折合人民幣大約為3300元)的模型,卻在閑魚上直接“火熱開售”了。
東西甚至都還沒到手,這邊就已經開始想著賺上這筆2000塊的差價了,實在是讓人有些無語。
很顯然這種操作為交易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隱患,因為既然連“倒爺”們自己都還沒收到貨呢,那么他們怎么可能去保證貨物本身的質量呢?
這還只是其一,倒爺們更夸張(討嫌)的操作還在后面。
由于倒爺們是依賴“原賣家”與“新買主”二者之間的差價來盈利的,而“新買主”這一邊愿意出的價格往往很難進一步去議價,那么為了擴大利潤,倒爺們就只能盯著“原賣家”來薅。
于是乎,讓無數閑魚賣家深惡痛絕的“到手刀”現象出現了。
“刀”在閑魚平臺上指的是砍價,小砍稱為“小刀”,大砍自然是“大刀”。
比方說一塊顯卡賣家掛了個1000塊,那么你還價到900就算是“小刀”,而你要是上來一句“50包郵賣不賣?”自然就是“大刀”。
但無論是“大刀”、“小刀”,其實只要是在議價階段進行協商那基本就沒啥問題。
可有些倒爺選擇了“到手刀”,也就是一開始以一個A價格從賣家那買來了東西,卻在到手后再跑來跟賣家扯皮要降到B價,如果賣家不愿意降價就拒絕確認收貨。
在閑魚相關的許多論壇上,我們能看到大量因為被“到手刀”而憤怒發帖吐槽的網友。
由于平臺的機制漏洞,許多賣家碰到這樣“到手刀”的行為只能認栽,否則就會被對方無限期的拖延下去。
只要倒爺自己一口咬定堅決不確認收貨,那么在這場博弈中他們就處于了不敗之地……無論是咨詢客服還是走仲裁,已經拿到貨了的倒爺們最壞的下場也無非是按一開始約定好的價格付款。
但這往往需要拖上許久的時間與精力,許多賣家最終會因為不堪其擾而選擇屈服,從而讓倒爺能夠擁有巨大的差價空間去套取利潤。
如果倒爺們臉皮再厚點,甚至還可以在拖上十天半個月的敗訴后選擇“退貨退款”,一番合計下來相當于把對方的商品白嫖了一段時間。
反正算來算去就是四個字“穩賺不虧”。
隨著這些倒爺們的日漸猖獗,如今在閑魚上不單普通買家用戶已經很難撿到漏了,連賣家都開始人人自危,生怕買自己東西的那位買主其實是一位磨刀霍霍的“倒爺”。
商業社會里人人都想薅羊毛,可最后大多數人卻都成了那只被薅的羊。
主筆 | 阿虛
編輯 | 四少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公眾號:柴狗夫斯基(chaigou-fsj)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