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漲價道歉打臉,海底撈的公關套路永遠只有兩個字
最新消息,今天下午,海底撈在官微上發布了一封道歉信,為內地門店復工后漲價一事向廣大消費者道歉。
就在幾天前,西貝、喜茶、海底撈等餐飲企業在復業后漲價的消息一度傳的沸沸揚揚,比報復性消費來的更快的,竟然是報復性漲價。
疫情之下,餐飲企業波及面積最大,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連鎖餐飲行業的影響調研報告》顯示,從2020年3月1日算起,5%的樣本企業賬上沒有現金支撐運營;79%的樣本企業表示,依靠自有現金無法支撐再過3個月;表示現金流儲備豐厚,且能支撐6個月以上的樣本企業占比僅為16%。
疫情最開始的時候,西貝賈國龍稱賬面資金只夠維持3個月,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也稱老鄉雞保守估計有5個億的損失,八合里海記第一個月損失6000萬,不得不賣房發工資……
悲觀的新聞一條接一條,給人一種中國餐飲行業要團滅的感覺。
海底撈為什么要漲價呢?
海底撈回應記者漲價的原因時稱, 門店桌數和顧客用餐人數有限制,員工無法滿員工作,以及食材原材料成本上漲,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的價格,漲幅整體在6%左右,在各地實行差異化定價。此外,現在顧客很多是單人或兩人就餐,用餐人數變少,鍋底和點餐這塊單人或兩人就餐的人均消費確實比多人聚餐要高一些。
海底撈強調,公司會積極考慮顧客需求、市場環境、運營成本等綜合因素,不斷優化成本,為顧客提供更優惠的服務和菜品。目前門店為自提的顧客提供了69折至79折不等的優惠,減少等位時間的同時提供更加實惠的選擇。
海底撈漲價后,顧客們真的接受了嗎?
微博上搜索一下,雖然海底撈自稱漲價幅度控制在6%,但還是可以發現不少網友并無法接受這樣的漲價。
海底撈一直以來以顧客至上被奉為模范品牌,漲價6%,并無法改變海底撈大幅虧損的事實,但傷害用戶的感情,倒是真真存在的,相信這也是海底撈在幾天內就正式道歉,回調價格的原因。
海底撈此時漲價,給人一種「不愿同甘共苦」的感覺,用戶也深刻感受到「工資減半,火鍋漲價」的尷尬和無奈。
相比于老鄉雞網紅董事長束從軒「賣房賣車也要給員工發工資」的豪言壯舉,海底撈作為頭部餐飲企業,此前公關的重點落在了其「獲得銀行主動提供的21億授信」上,據中信銀行稱,其攜手百信銀行主動和海底撈取得聯系,啟動防疫情緊急授信流程,三天完成授信審批,合計為海底撈提供21億元授信額度。2月19日,首筆8.1億元放款資金已匯入海底撈賬戶。
顯然,海底撈并不是最慘的,但卻成了漲價最積極的。這多少讓人難以接受。
再聊聊海底撈的公關,海底撈作為一家餐飲企業,并不是沒有過危機,他的公關也沒有太多的套路,唯獨兩個字:真誠。
不管是2011年的勾兌門事件,還是2017年8月,海底撈爆出北京門店后廚老鼠事件,海底撈的公關基本都能第一時間出馬,及時處理后迅速平息,絲毫沒有影響人們消費海底撈的熱情。
海底撈的公關很高明嗎?我覺得并沒有,相反大道至簡。「這鍋我背,這錯我認」,公關給人的真誠,往往就是最有利的神兵利器。
這次為漲價而道歉,同樣也是這樣的「套路」,在漲價一周后就敢于公開道歉,并承認是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基本就是啪啪打管理層的臉了。又有幾個企業有勇氣這么做呢?
真的是海底撈的公關太牛逼嗎?我倒覺得只是我們見多了那些為自己利益犧牲用戶利益的品牌和商人,反而讓這些用戶利益至上的品牌顯得太另類。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