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的品牌,到底做沒做?
做? 沒做?
01
——————
疑問,不招品牌部的B站,做不做品牌?
最近看了看新聞,B站被投資了20億美金。小眾文化撐起一個大公司,可是不簡單。
我是B站企業的自來水粉絲,沒事會給B站辦公室裝修、新項目啥的點點贊。常年騷擾B站員工,問人家招不招人啊,這都過了好幾年了。
我得出的結論是:B站一直不招人。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B站一開始根本不重視品牌體系的構建,所以不用找品牌部的人。
但是,這個假設又來了一個悖論。那沒人做品牌,B站的品牌到底做沒做??
你要說做了吧,百度B站,你根本找不到B站的品牌系統構建,認知模糊,過去幾年發稿也不多,與熱鬧的互聯網獨角獸們對比顯得相當低調。
你要說沒做吧,小破站的PR沒事在群里越來越多冒泡,偶爾蹦出個B站春晚刷屏,自發傳播虐殺頭部三大網站+x視+衛視。
這又是到底為什么呢?????????
02
——————
推測,B站品牌,是文化共同體的新形態
我常說,一等公司做文化,二等公司做品牌,三等公司做產品。
在中國,重視文化建設的公司里,B站,是一枝獨秀,甚至比阿里更為狠毒。因為小破站的文化建設,是圍繞亞文化自發生成的。
B站的品牌部之前常年缺位的情況下,是用戶、產品、運營的持續互相滲透,讓B站已經形成了“文化為魂,興趣社群為骨,內容為皮”的實質關系。這種關系,就像是施肥的野草,是求之不得的共生自生長基因。
如果你跟我講定義。我會激進地認為,B站,并不是一個互聯網產品、也不是內容生態。它是中國年輕人的文化共同體,用以避世的精神家園、阿瓦隆理想鄉,特點是自帶文化結界。
正因為是家園,B站做春晚,并不是B站的成功,而是B站稍微正確回應了用戶對B站的期待。
從結果看,是驚人的。但從過程看,這不是思維的創舉,只是在經營之后,迎來的必然盛開。不是B站太強,而是敵人太弱。
最終實現了B站在所有商業產品品牌之上,作為文化圖騰的存在。
03
——————
模仿?年輕化的問題,并不在于品牌部
B站這么火,我們能模仿他嗎?我們能復制他的成功嗎?
無論是內容平臺也好、產品品牌也罷。我認為這么想,是不必要的。
品牌的,體驗,是用戶能感受到的全部品牌感受的合集。
品牌構建,不僅是內容的質量,還有產品的質量的支持、技術的支持,商業化的支持等等,需要合力。當然是很難。所以才少見。
B站品牌體驗的最大感受,是提供了“精神家園”的社會角色,又提供了“合群”的產品能力支持+文化包容。
這是一種言行合一。
其他品牌,要學的,是說人話,別自嗨。尤其是,在品牌價值觀里,連個動詞都沒有的品牌。
(比如屈臣氏就做的挺好)
B站在提醒其他品牌審視幾個要素:
如果你想影響新一代消費者,他們見多識廣,精分,戲精,你要做自己個兒,有行動,然后才配和人交朋友:
第一,要有一個社會角色,第二,必須有對用戶的承諾,第三,有滲透公司各組織的實質產品、行動支持。
why社會角色?他決定了你在社會,消費者心中,是怎樣的存在,提供什么價值?
why用戶承諾?你支持什么,你提供什么,必須清楚表達?
why滲透組織?我們要做的,是整合,構建公司給用戶的所有體驗,而不是品牌。
年輕人喜歡你的,并不是膚淺包裝,非要抱著什么街舞啊、樂隊啊、涂鴉啊。OVER了。
這看起來,可能就像是穿個新大衣的老大爺,非要摟著很多小姑娘唱新歌。甚至顯得猥瑣。
他們其實,就是喜歡你真敢干點牛逼的事,看到你就覺得你是大神。唐國強在B站火,李云龍能火,難道只是單純滴因為他們經典?
ACG圈常流傳:Cosplay模仿的不是神態,而是魂。
04
——————
隱憂,硬核是個雙刃劍
當大家羨慕粉絲和品牌成為共同體的時候,反而,我認為這并不是個好事。
最硬的粉絲層,是排外的。因為,興趣內核的核心,是精神禁區。
死忠粉瞧不起腦殘粉,高達迷瞧不起火影迷,各個圈層都有鄙視鏈。
當一個文化內核為商業貢獻最大價值的同時,又是文化反噬品牌的威脅。
可以說,未來的品牌中,死忠的參與會越來越多。也許未來換一個slogan,換一個臺標,上一個廣告,B站都會受到死核粉絲的嚴重挑戰。一旦是家,是大家的家,有些事,也由不得你了。
公司也好,用戶也好,未來樹大了,會不會有不一樣的鳥,讓我們拭目以待。
----
以上,紙上談兵,不同讀者從異類觀點讀出對自己有用的內容。希望開卷有益。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