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女子在父親單位被提拔,“任職回避”去哪兒了
4月17日,山西朔州市文旅局發布一份干部考察公示,擬對11名考察對象進行公示提拔。但有網友質疑稱,考察對象曹某婷19歲就本科畢業參加工作且和其父親、直接領導、文旅局黨組成員曹某為同一單位。
4月23日,朔州市文旅局回應稱,原公示“于2007年11月參加工作”,本人反饋時間有誤,正確時間為2009年8月,經核實是工作人員輸入失誤造成。24日,朔州市文旅局進一步回應稱,鑒于曹雅婷與父親在同一單位工作,擬將其調整到局屬其他事業單位。
干部提拔有貓膩?網民質疑聲音不斷
截至26日12時,微博話題#山西一女子在父親單位被提拔#的閱讀量高達1.2億,討論數也有2862條;#官方回應女子在父親單位被提拔#話題則引發975.8萬閱讀和568條討論。
涉及干部遴選提拔中親屬關系的社會敏感話題,網民往往給予高度關切,官方做出詳細回應后,輿論勢頭才稍有減弱。
新浪輿情通大數據平臺統計顯示,盡管事件在全網的信息量規模不大,但包括25家商業新聞網站、16家省級新聞網站、9家央級新聞網站等的媒體多元傳播,影響著公眾對該事件的重視程度,以及對社會公共事務中重要問題的認識和判斷。
觀察全網相關信息的關鍵詞云,這名提拔干部的“年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之一,根據這份干部考察公示提供的基本信息,“19歲”就本科畢業參加工作是網民提出“質疑”的重要原因;其與“父親”的上下級關系是否左右“提拔”結果,是引發網民質疑的另一重要因素。
對于此次干部提拔遭質疑事件,盡管朔州市文旅局及時回應了輿論關切,但“工作人員輸入失誤”的解釋仍難以打消公眾疑慮,不少網民發問:曹某婷當時的招錄程序是否合規?公務員提拔晉升過程中是否可以“舉賢不避親”?
“任職規避”形同虛設,程序合規成新呼聲
作為事件的核心傳播媒體,新京報 發布的 【#山西一女子在父親單位被提拔# 官方回應:擬將女子調到局屬其他單位】微博引發網民大量轉發、評論。對網民的轉評表情進行分析,“doge”“二哈”“喵喵”等動物表情使用率較高,網民在發表如“神童,應該提拔”“舉賢不避親”的評論時,加以此類表情以表達反諷情緒;部分網民“攤手”“微笑”表示無奈;還有一些網民用“吃瓜”表情體現“事不關己”的中立態度。
網民的質疑與反諷并不是無據可依,《公務員法》第七十四條 規定:公務員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在同一機關雙方直接隸屬于同一領導人員的職位或者有直接上下級領導關系的職位工作,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擔任領導職務的機關從事組織、人事、紀檢、監察、審計和財務工作。
曹某婷本科畢業后通過招錄進入其父親所在單位,與其父親還是上下級關系,并且已經進入提拔干部名單中,疑點重重的人事安排、經不起推敲的用人監督制度等,難免引人遐思。曹某婷有沒有違規錄用等諸般問題,公眾正期待得到一個有說服力的答案。
早在2017年,人民日報就曾針對一些行業領域特別是國企事業單位的“近親繁殖”問題提出批判:任人唯親,公權“私有”,把單位變成“家天下”的做法,直接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不少有能耐、會干事的人因前途渺茫而最終選擇離開,也有一些人或是渾渾噩噩得過且過,或是開始“琢磨人”“找靠山”,極易造成“圈子文化”“山頭主義”,敗壞的是黨風政風,損害的是單位形象。
毋庸置疑的是,體制內的崗位招錄、人員提拔晉升等需依法、依制辦事用權,這是判斷“程序合規”的基本標尺。盡管“舉賢不避親”一說歷來存在,但是現代社會更需要公開公平公正,且在已有法規強調“任職回避”的情況下,單位就應該嚴格遵守,不能視而不見。
*新浪輿情通-政企輿情大數據服務平臺,為政企用戶提供輿情監測、預警、分析、報告等服務
(文章來源:新浪輿情通;免責申明:部分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