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帶導盲犬上公交被趕,“與導盲犬同行”成社會呼聲
“萬一咬到人我怎么負責?”“我就問你下不下!”“讓你不要坐,非得耽誤大家時間” 面對公交車司機的質問,一名女子無奈帶著導盲犬下了車。
4月24日,山西太原的女交警莉姐扮盲人體驗生活,但在乘公交時遭到司機的拒絕和部分乘客的不滿,被趕下車后,導盲犬委屈地哭了。而根據《山西省殘疾人保障條例》第41條規定:殘疾人憑殘疾人證優先購票、優先搭乘各類公共交通工具,免費攜帶輔助器具和導盲犬。
這段記錄了“被趕”過程的視頻在網絡上曝光,引起無數網民關注,截至27日14時,#交警扮盲人帶導盲犬坐公交被趕#話題引發3.6億閱讀和8.1萬討論,艱難前行的盲人群體和屢屢遭拒的“導盲犬”再次走進公眾視野。
導盲犬乘車遭拒,網民“悲”“憤”交集
根據新浪輿情通大數據平臺統計顯示,截至27日12時,話題的全網相關信息量達5.1萬條,來自普通網民的信息量達4.4萬條,“導盲犬上公交遭拒”引起了網民的熱議,給導盲犬一個寬容的環境也成為不少網民的呼聲。
在全網信息的地域分布中,廣東、北京、江蘇三地網民發聲強烈,對事件的關注程度最高;事發所屬地山西省的輿論聲音則相對較弱,本地網民對這則社會問題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
觀察事件在微博傳播過程中的網民情緒,“淚”“悲傷”是網民在轉發、評論時使用最多的兩個表情,盲人在社會活動中一般處于弱勢地位,這次的上公交遭拒事件盡管是一次事先設計的“體驗”活動,仍然很大程度上贏得了網民對導盲犬的理解與心疼;“怒”“心碎”表情則折射出網民對“趕人(導盲犬)下車”的司機和個別乘客的不滿。一方面,網民對公交車司機和態度惡劣的乘客給予譴責;另一方面,導盲犬尷尬的現實處境令網民痛心。
公交車司機出于對其他乘客的安全考慮,保持一定的警惕心理無可非議,但“趕下車”做法折射出的,是部分公眾對“導盲犬”這一工作犬的認知不足、接受程度不高。
27日,太原公交公司回應稱,帶導盲犬乘坐公交要出示殘疾人證和導盲犬資格證,司機沒有要求乘客出示且態度有問題,會予以處理,并加強相關培訓。
導盲犬出行阻力尚存,政務官微積極聲援
如今仍有不少人會將導盲犬視作寵物犬,還存在“導盲犬會攻擊人”的想法,加上一些地方在“導盲犬進入公共場所”管理層面的空缺,使得“導盲犬”遭拒現象屢屢發生。
就在幾個月前,有媒體報道,安徽合肥一女子想帶導盲犬進海底撈,被拒絕。盡管女子稱導盲犬屬于工作犬,且有證件,相關規定可以進出公共場合,但仍被拒絕。多日后,該店店長稱培訓不到位,已道歉。
時間再退回到2019年11月,武漢的王先生帶導盲犬進地鐵同樣遭到拒絕;2019年5月,合肥首只導盲犬Evay乘坐交通工具被拒;2018年5月,盲人歌手周云蓬入住上海酒店導盲犬被拒;2017年,導盲犬珍妮與她的主人陳燕多次被拒上地鐵......盡管每一次新聞報道、大v發聲都在“導盲犬”的出行阻力上給予強調,但社會整體氛圍似乎還在原地踏步。
近日太原再次發生公交司機趕導盲犬下車事件,再次引爆輿論。
根據鈾媒統計,參與事件微博傳播的各類型政務賬號中,檢察院、公安、政法委等政務賬號參與程度較高,積極聲援讓“導盲犬”暢通出行。
但總體來看,殘聯引發的閱讀量和互動量最高,傳播效果最好,涉及到視障人群及導盲犬的出行阻力議題,殘聯發出“不讓導盲犬再哭泣”的呼聲;如@中國殘聯 發布微博對“《導盲犬》國家標準”進行解讀,賦予公眾更加嚴肅的認知。同時,事件還影響著團委、公安、檢察院、政法委等部門對“導盲犬出行環境”這一重要問題的認識和判斷。
在我國,每只導盲犬的培訓成本可達20萬元,而淘汰率卻在70%至80%。培訓成本大、淘汰率高,每一只為視障人士提供服務的導盲犬都來之不易。公共場所被拒絕進入、工作中被打擾、被當成寵物犬等阻力,都嚴重干擾著導盲犬的工作和生活。
為視障人群及導盲犬的出行創造包容的社會環境,這不僅是公民應當具有的基本素養,更是構建社會文明的必經之路。
人文、制度層面漸成共識,導盲犬能否順利出行?
為保證導盲犬順利進入公共場所和搭乘公共交通,一些地方的相關部門已經出臺管理細則、辦法規定等,為其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
如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第16條早已作出明確規定:“視力殘疾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供無障礙服務。”《殘疾人保障法》第58條規定:“盲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安徽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辦法》于近日發布,規定5月1日起,視力殘疾人可依規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場所工作人員應按國家有關規定提供無障礙服務。
新浪輿情通大數據平臺統計發現,全網相關信息的關鍵詞云中,網民對導盲犬的屬性和性格特征等的提及頻次較高,“聰明”“訓練有素”“溫順”“工作犬”正逐步刷新著部分公眾的認知。
就在“太原女交警帶導盲犬上公交被趕事件”曝光的同時,全網掀起一股“與導盲犬同行的”輿論熱潮,如相關微博話題均引發大量網民參與傳播表態。
在已有管理條例、規定的情況下,導盲犬相關知識的全民普及也需提上日程,讓社會各界對視障人群和導盲犬的出行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在導盲犬順利搭乘交通工具、進入公共場所之前,先溫和地進入公眾認知,無意識排斥帶導盲犬乘車的現象才能加以矯正。
新浪輿情通,政企輿情大數據服務平臺,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全網輿情監測、輿情預警、輿情大數據分析、輿情報告等全方位的輿情服務。
(文章來源:新浪輿情通;免責申明:部分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