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馬丁:重啟2020,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保持增長
作者:Linkflow CEO 盛馬丁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 2020企業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保持增長。
這次新冠疫情確實對中國甚至是整個世界帶來了非常多的不確定性。可能在幾個月前,所有公司都在做2019年的年終總結和2020年的展望和規劃,因為那時大家都認為大環境是穩定的,是可預測的,所以我們可以做長期的規劃。
但2020年總是在給我們驚喜,我們現在看到的不僅僅是新冠疫情一只黑天鵝,而是一群黑天鵝撲通撲通地飛過來,我們每一天都在見證新的歷史,所以當下世界最大的特征就是——不確定。
這個時候,企業最關鍵的能力不是規劃能力,而是適應不確定性的能力。所以企業之前做的年度計劃在現在不確定的環境里根本沒用,現在可能需要每個月甚至是每個星期都在調整市場計劃。當然,計劃的調整也不是腳踩香蕉皮滑到哪邊算哪邊,而是要找到不確定的時代里那些不變的定理。
我們可以反觀歷史上的相似事件,市場總會經歷沖擊、恢復和反彈的階段。2003年SARS的時候,我們看到2、3月份SARS開始爆發,5月份開始恢復,基本上在8月份的時候,經濟已經恢復到SARS之前的水平,經濟的回復時間大概在6個月左右。新冠疫情是今年1月份開始爆發,那么經濟在今年7、8月份應該可以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福島核泄漏事件,我們同樣可以看到從事件爆發經濟下行,到事件影響消散經濟恢復的階段,這個階段大約持續1個季度。2015年的中東綜合呼吸癥在韓國爆發的事件,甚至在疫情結束之后的10月份,零售市場超過了歷史峰值,有一個報復性的增長。
上圖是前兩天我在Global Data發布的一個關于H&M在中國銷售數據的統計。可以看到在過去的三個月,H&M在中國的銷售值降低了將近79-89%,在那之后,我們也確實可以看到銷售值在逐漸回復,3月底的時候H&M的銷售值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成水平。我預測在今年4月底,這個值應該可以非常接近去年同期的水平。那么我可以初步估計五一之后,市場恢復的趨勢可能會變得更好。
但是相比于2003年SARS過后的恢復速度,今年應該會慢一些,或者說今年更充滿不確定性。因為SARS當時影響的只是中國,并且在天氣轉熱之后SARS就消散了。新冠疫情的特殊性在于,這是一次全球大流行的疫情,國外的形勢何時能控制住還很難預測,充滿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品牌與數字化是不確定世界里的兩大增長利器
盡管瑞幸咖啡現在面臨巨大的危機,但當我們回顧楊飛的《流量池》時,還是能得到解決當前疫情危機的思路。
這里我截取了《流量池》里的一張核心概念圖。在構建流量池的過程中,企業的品牌、微信、裂變等等都是流量的入水口。然后企業就會有一個流量池來幫助企業進行精細化的運營,最后形成轉化。
當然這張圖在去年就已經爆火過了,那么我們現在再來回顧這張圖,是希望從中總結出解決當下問題的思路。
那么我幫大家提煉了兩個核心點,一是品牌,其次是企業要有很強的數字運營能力。在大量的市場化競爭領域,品牌和數字化是重要的增長護城河。為什么?因為品牌和數字化都是兩件非常難做的事情,是需要時間、組織、勇氣和一點點運氣才能做起來的。這四件事情放在這里成為護城河,別人偷不走模仿不了,只能靠自己拼,靠時間積累。凡是需要時間積累的東西,它往往會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
首先看品牌護城河。產品到處都是,但是真正的品牌很少。今天做品牌投放,會發現很難。為什么?渠道全是碎片化的,無法形成一種聚焦的力量,幾乎做的是沒有能量的布朗運動。現在,僅僅靠硬廣,離引爆消費者還很遠。我們需要用內容激發感情、建立關系,以擊穿消費者的疑惑。歸根結底,品牌永遠是一個沒有講完的你和消費者之間的故事。90后、Z世代等新世代獲取媒介、認知品牌,都是通過高度個性化的方式,因而他們所喜歡品牌的調性和廣度都大不相同。
然后看數字化。為什么說數字化很重要,因為消費者已經變得更加的數字化了,2020是市場倒逼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年,以往不少企業會覺得數字化聽著很好,但實際做的時候覺得很難,因為這對企業的組織架構是有很高的要求的。但當下疫情的影響,企業會發現如果我不做數字化,很可能就會被淘汰,因為消費者都已經去線上買東西了。
經過本次疫情,消費者對于線上渠道的依賴會越來越明顯。品牌必須深度思考整個客戶轉化路徑的重構,將部分的線下場景轉換為線上場景,并且構建消費者線上入口和全域流量池必須被當作頭等要事來做。從外部的流量導入到內部的運營轉化的數據必須打通,從而具備全域運營的能力。所以在2020年,企業構建一個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全域營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流量數據化運營探索歷程
漏斗模型
這個模型下,工作重心會放在引流和轉化,啥事兒都要花錢,但短時間窗內可控性較好(不太壓價的話總能買到量),適合在流量便宜的時候拼命搞量賣貨賺錢。這個階段,CRM非常流行,企業只對客戶進行管理而不培育。缺點則是靠天吃飯,對外界流量成本漲跌很敏感,流量大幅度漲價的時候就郁悶了。問題在于,大部分人一定會越來越郁悶,因為巨頭越來越牛逼,流量越來越集中,也就自然會越來越貴。
沙漏模型
隨著采買流量價格逐步上漲,很多人就轉換了思路——用戶現在大部分時間消耗在社交媒體(如微信)上,那我不買廣告啊,直接讓用戶幫我在微信上傳播裂變豈不更好。這時沙漏模型就流行起來,把首要工作目標從引流轉化變成了裂變,整個模型長得像沙漏。拼多多之類的顯然就是這個模型,去年很流行的『邀請3個好友就免費聽課』之類的也都是。所以這時,在微信環境下運營的工具——SCRM非常流行。
流量池模型
楊飛《流量池》的發布點燃了“苦流量久矣”的營銷圈,隨后,大家幾乎不再談論“如何去找一個新的流量洼地”,反而“如何有效轉化流量?”“如何通過運營手段,讓流量的轉化更加可持續?”“如何構建私域流量池?”成了熱議話題。
流量池模型需要對流量進行大量的存儲、運營、發掘,再獲得更多的流量。這個模型對于數據基礎、客戶響應能力和效果追蹤能力的要求極高,顯然CRM和SCRM無法滿足企業需求,CDP逐漸進入大家視野。
全域流量運營三要素
要利用流量池模型實現流量再生并非易事,企業需要具備以下能力,才能做出助力業務增長的成功營銷。
匯集全域數據的能力
即連接企業所有客戶觸點及運營工具,采集客戶數據,打破數據壁壘,并歸一整合所有客戶數據,將用戶在各個渠道的行為軌跡歸一化形成完整客戶畫像。
換句話說,就是企業需要擁有整合第一方數據資產的能力,將原本分散、沉寂的數據整合成一個靈活的數據池,通過數據池及時洞察客情。
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能力
即對潛客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無需編程快速搭建自動化營銷流程,對不同畫像的客戶進行自動化、個性化的培育。也就是企業能在無需IT支持的情況下,第一時間響應客戶的需求,并提供個性化交互體驗,不再錯過任何關鍵營銷節點。
對營銷效果精準的把控和調優能力
即能夠及時為企業展示運營效果,通過營銷反饋的數據和報表,及時優化運營策略,提升客戶滿意度與線索轉化率。當然,客戶行為數據也需要實時反饋,豐富客戶畫像,最終實現利用數據驅動業務增長。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