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酒精消費經歷3倍爆發式增長,后疫情時代的健康消費升級遠不止這些
《未來簡史》的作者、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提出,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也許是我們這一代人經歷的最大危機”。
疾病帶來的威脅,拉近了每一個人與別離、死亡的距離,也讓“健康”的價值重新回歸大眾。
從人人出行戴“面具”、排隊自覺“北歐風”的生活習慣養成開始,被危機打破和重塑的現代生活秩序無疑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新常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后疫情時代防護意識與健康觀念的升級,在消費態度及行為上可見一斑,健康消費升級已成當前一大重要消費趨勢。疫情如何在潛移默化中推動全民健康觀念升級?哪些新型健康習慣已經養成?除了口罩、酒精消費的爆發式增長,還有哪些健康消費的新需求正在被激發?
黑天鵝事件來襲
全民健康觀念升級
無論是三聚氰胺事件、甲型H1N1流感還是非典型肺炎,每一次公共安全事件的結束,都會迎來健康理念的升級。而此次的新冠疫情爆發,無疑將演變為一場史無前例的全民健康教育。
疫情期間,大眾持續關注疫情信息,根據丁香醫生發布的《后疫情時代國民健康趨勢洞察》報告,疫情期間90%的人「每天」都會關注疫情信息。盡管后期「非常關注」的比例下降,但依舊有 88%的人持續關注疫情情況。
圖片來源:《后疫情時代國民健康趨勢洞察》
對疫情的高度關注帶動對“健康”的關注度持續走高,在個人衛生防護意識的普遍加強上尤為突出。出行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合適的社交距離、避免口鼻傳播等防護措施已經逐漸成為每個人的日常行為習慣。
在國民健康素養的進階之路上,權威媒介始終扮演著“傳教士”和“守護者”姿態。新榜發布的全平臺數據顯示,健康類微信文章的微信閱讀表現在疫情爆發后上升了299%,基于防護、治療、病原等相關信息關注度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健康類專業媒體如丁香園、知識分子等,政務官方媒體如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在疫情中致力于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對于個人防護觀念的改變至關重要。
圖片來源:《后疫情時代國民健康趨勢洞察》
以丁香醫生為例,作為健康領域的頭部品牌,在疫情期間傳遞專業健康資訊、對大眾進行健康科普教育,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疫情,從容面對疫情。
官方數據顯示,丁香醫生的“疫情實時動態地圖”工具總訪問量已經超38億次,疫情期間累計產出健康類科普內容3600 余篇,總閱讀量近40億人次。在謠言渲染的集體焦慮中,丁香醫生推出了100多篇辟謠文章,對未經證實的消息進行核實驗證,同時對有悖科學的內容進行糾偏,推動了大眾焦慮情緒的緩解。
高質量的信息生態是謠言潰不成軍的終點,也是大眾健康觀念升級的催化劑。丁香醫生調研數據指出,在專業媒體的高強度科普下, 86%的人已知悉正確的防護手段。后疫情時代,政府媒體、具有公信力的專業健康媒體將持續發揮信息傳播帶來的影響力,促進國民健康觀念升級。
圖片來源:《后疫情時代國民健康趨勢洞察》
伴隨健康素養的提升,大眾對于健康價值的期望也將更高。“健康”一詞不再僅僅意味著“不生病”,而是在身體和心理上都保持積極、活力、健康的高質量生存狀態,在日常消費上將體現為偏向于選擇更加健康的產品,在健康類目的消費上也正走向專業化。
疫情漸遠、來日“防”長
功能性健康產品已成剛需
健康觀念的升級驅動下,消費行為的變遷軌跡也在浮出水面,健康消費專業化、日常化已成趨勢。
疫情“催熟”了線上民用防護市場,功能性個人防護用品消費呈現爆發式增長,CBNData消費大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口罩、手套、酒精等核心防護用品消費超過2018年全年的3倍。
圖片來源:CBNData《家用防護用品趨勢洞察》
隨著疫情時間的延長,國民在個人防護上的健康消費新習慣已經養成。盡管目前國內疫情漸緩,家庭防護仍未放松,防護用品的消費將持續成為大眾日常生活中的“硬通貨”。
根據丁香醫生調研數據,疫情后人們對口罩、護目鏡等個人防護用品和酒精、消毒液等消毒類產品的需求上升,單純的清潔類產品需求下降。同時,防護剛需也使得“家庭囤貨”成為熱潮,“全面防護、隨取隨用”的保護是消費者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防護消費需求暴增下,眾多企業制造商開始轉型生產防護用品。據賽柏藍統計,自去年12月起截至3月,有近20家藥企新增口罩生產線,中石化、格力甚至童裝品牌“小豬班納”等企業也跨界轉產口罩;山東臨清衛河酒業對生產糧食酒的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開始生產醫用酒精,助力疫情防控。防護用品供給回升的同時,國家衛健委、各地政府也在加強市場運行監測和監督檢查,這類物資的生產在后疫情時代將逐步走向專業化和規范化。
圖片來源:CBNData《家用防護用品趨勢洞察》
全民防護觀念和消費行為的升級還推動了防護用品標準的完善。根據CBNData《家用防護用品趨勢洞察》報告,超九成國民了解KN90/KN95/N95、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等不同類型口罩的區別,并傾向于按照使用場景不同來做出相應選擇。除了醫用口罩,民用與兒童專用口罩標準也得到了完善和補充。
飲食、運動、家居
日常消費構筑健康生活掌控力
被疫情激發的新需求遠不止于功能性防護用品,大眾在日常消費上也傾向于選擇更加健康的產品,健康管理日常化成為趨勢。
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表示:“對疫情本身的關注,導致人們對健康話題的關注度提升,健康理念和健康習慣隨之發生改變。疫情讓人們在飲食、睡眠、運動等方面都傾向于選擇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更能接受通過在線問診的渠道解決個人健康問題。”
《后疫情時代國民健康趨勢洞察》報告同樣佐證了這一觀點,報告數據顯示,疫情讓人們在日常的飲食、睡眠和運動方面都選擇追求更加健康的方式:半數人減少外食,20% 的人作息更加規律,27% 的人更加看重運動習慣,“吃好、睡好、皮膚好、身材好、心理健康”的健康訴求將在后疫情時代得到強化。
圖片來源:《后疫情時代國民健康趨勢洞察》
從消費行為的具體表現來看,健康食品、健身器械、健康家電等家庭型消費的關注度提升,人們開始更加關注家庭日用產品的安全性和健康功能。
在飲食上,對健康食材與成分的關注呈現顯性趨勢。從各大電商網站公開數據來看,健康相關的食品銷量增幅明顯高于其他食品的同期增幅,以乳制品為例,疫情期間蒙牛高端鮮奶品牌“每日鮮語”在一季度跑出了增長80%的黑馬速度。當我們手持菜單點菜、順手拿起一罐高糖飲料時,也開始比從前多琢磨一下他們對健康的影響,健康食品在后疫情時代將迎來更多市場和創新契機。
圖片來源:《后疫情時代國民健康趨勢洞察》
宅生活“困境”中,不受場地限制的健身器材成為了人們的熱門選擇,啞鈴和拉力器的銷售在疫情爆發后分別增長了60%和109%。人們開始突破戶外的限制保持健身狀態,家庭將在未來演變為戶外、健身房之外的重要的健身場景。
與健康生活相關的小家電產品也將持續獲得消費者長期關注,根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數據,空氣凈化器、除菌洗衣機、消毒柜、凈水器等家電消費在疫情期間迎來了黃金增長期。健康價值的回歸,讓消費者對于家電除菌消毒功能的重視程度將再上一個臺階。
與此同時,健康觀念升級帶來的生活方式變遷也促使消費行業在運行模式上邁入變革。以餐飲行業為例,“非接觸式消費”概念悄然走紅,美團外賣、叮咚買菜等平臺在疫情期間積極推廣非接觸式配送服務,無人零售、無人餐廳等消費模式也有望找到新的市場空間,在應對疫情的同時,也對降低人工及運營成本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助力企業降能增效。盡管2020年無法重來,但疫情高關注度引發的國民健康意識升級,將逐漸在時間中持續沉淀。后疫情時代健康消費專業化和日常消費健康化的行為變遷,是國民健康認知成長后畫下的新消費圖景,也預示著大眾正在重新找回對“健康生活”的掌控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