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別無選擇,棄子松果能否再利用?
大家好,我是柴妹。
不知道你們聽說沒?曾經被小米剝離的松果電子,最近又被小米給全資買回去了。
柴妹看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去查了松果電子,發現該企業果然在近期發生了變更。
先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變成了林斌(這人可是小米的牌面),后來企業名字前面也冠上了小米的姓。
現在松果電子的股份已經百分百握在小米手里,不必多說,這事兒已經板上釘釘。
說來也是諷刺,小米饒了這么大個圈子,最后一切還是回到了原點。
1
要知道,2014年出生的松果電子,可是小米的親兒子。
在決定做芯片的時候,雷軍請教了不少業內人士。
那些人告訴他,想要做芯片,前期投入會非常巨大,至少要10億人民幣起步,預計投入10億美元的資金,要花10年的時間積累,才會有結果。
且中途會伴隨著無法預知的風險。
聽著很難對不對?
的確很難,業界人士經常說,做芯片就是九死一生。
但是雷軍不僅做了,并且在初期做得還行,至少松果電子發布的第一款自研芯片是比較受人期待的。
2015年,小米自研松果芯片第一次撥通電話。
并于2017年搭載小米5C,正式出道。
小米為其取名為澎湃S1。
從立項到量產,小米的這款自研芯片只用了28個月的時間,比原本預期的三年足足短了一大截。
這時候就有人跳出來質疑了,這么快就能研發出芯片?不會是什么PPT芯片吧?
雖說小米因為這款芯片一躍成為全球除了蘋果、三星、華為之外的第四家擁有自主手機處理器的廠商,但這個速度太快了,反而讓人覺得不真實。
為了證明澎湃S1,雷軍在發布會上專門將它和高通驍龍625、聯發科p20、聯發科p10做了跑分對比。
結果讓人意外。
澎湃S1是不是真的跟驍龍625和聯發科p20不相上下,咱們暫且不提。(畢竟柴妹沒用過小米5C,到底啥樣咱也不知道...)
不過柴妹翻遍全網,特意找來了澎湃S1的具體參數。
/圖源自電子發燒友/
按照小米的說法,這款芯片的定位是中高端,而不是入門級。
所以盡管這款芯片依然有著很多的不足,但大家都對雷軍很寬容。
是啊,全國除了華為之外第二個能自研芯片的手機廠商,就算再差勁大家也要鼓勵。
再則,這款芯片雖然不是很好,但至少東西做出來了,能用,那就是好事兒。
于是繼澎湃S1之后,無數人翹首以盼小米的澎湃S2,期待著澎湃S2的更進一步,如果性能可以提高,那么就會有人為之付費。
2
2018年,有消息稱小米松果的澎湃S2已經開始量產,生產商是臺積電。
只是網友們等來等去,始終沒能等到澎湃S2的上市。
反而等到了松果電子被拆分重組的一幕。
避免大家看的心累,柴妹給大家“翻譯”一下,2019年,小米發布了通知,說松果電子的研發團隊進行重組,其中一部分人組建了新公司,叫南京大魚科技,主要研發半導體,并開始獨立融資。
然后南京大魚半導體這家公司呢,小米只持有25%的股權,剩下的全部屬于公司團隊,換句話說,這家公司不歸小米管了。
剩下的一部分人依舊在松果電子,專注手機SOC芯片和AI芯片的研發。
這消息一出來,輿論甚囂塵土。
有人自稱朋友是離職的松果員工,爆料稱2018年雷軍就沒有往松果砸錢了,但是松果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就算是傻了,也不能放任不管。
所以干脆就分成兩部分,一邊繼續熬芯片,一邊改做lot。
但是立刻就有人上來打臉,稱自己就是松果的員工,咋沒聽說這個消息呢?
然后...無數網友就在評論區吵了起來...
柴妹也是個吃瓜群眾,不知道事實真相如何,只是有一點毋庸置疑,從2018年到如今,澎湃S2的確是沒有出現。
雖然時不時就有人蹦出來爆料澎湃S2的相關信息,但松果電子這個小米的“傻兒子”,自從被拆分重組之后,連融資都拿不到。
沒有錢,怎么做芯片?
芯片這種東西,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就像是個無底洞,得瘋狂燒錢,還容易失敗。
而小米可以燒錢來制造芯片嗎?
從澎湃S1之后再無芯片就可以看出來,答案是不能。
經??次覀兾恼碌牟穹蹅儜摱贾?,小米現在很難,想做高端機卻始終突破不了“性價比”三個字的桎梏。
小米為什么被罵也要做高端機?
不是大家故意唱衰小米,而是小米目前真的面臨一個無法解開的死循環。
包括小米重新拿回松果電子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3
來看一張統計圖。
在小米的營收結構中,智能手機的營收占比在不斷下滑。
表面上看,即使手機業務賺不到錢,小米也不會受到什么影響,因為小米現在的主要營收是其他業務。
可所有人都知道一點,無論小米靠什么賺錢,都離不開手機業務。
沒有了小米手機的名號,小米布局的生態鏈、互聯網服務的廣告收入以及其他增值業務,全都會受到影響。
所以盡管雷軍一直稱小米為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但市場卻一直視小米為硬件公司。
從誕生開始,小米就一直秉承著薄利多銷的原則,賺不到錢也沒關系,反正賣手機的目的是為了賺互聯網服務的錢,而不是手機的錢。
可是隨著5G的出現,手機成本越來越高,于是乎,手機廠商們只能順勢漲價,小米也是如此。
舉個例子,6+128GB的小米9物料成本約為392美元,而12+256GB版本的小米10物料成本約440美元。
換算成人民幣,小米9光手機的物料成本就要2566元左右,而小米10的成本則在3119元左右。
這還不算人力、物流倉儲、分發渠道等成本。
如果是5G芯片,還要算上5G基帶的加入、更好的處理器、更好的CMOS等成本。
哦對了,現在小米根本就沒有自己的芯片,只能花錢來買。
還是以小米9舉例,搭載的高通驍龍855芯片,此前在網上的報價是單片600元人民幣,之前的驍龍845單片也要480元人民幣。
本來物料成本就要2566元左右,當然,可能芯片多買點能打個折什么的,但這也否認不了手機的高昂成本。
這么一輪下來,手機自然變貴了。
一方面是成本在這擺著的迫不得已,另一方面,漲價也是小米的順勢而為,本來就想做高端機,這下子用成本說話還能讓消費者接受得心甘情愿。
可這樣一來,就又要戳小米的心窩子了,想得挺美,問題是消費者愿不愿意買單?
做性價比手機就像是走鋼絲,很難維護消費者的忠實度,你做一千元的手機,我愿意買,你做四千元的手機,那我就去買別的一千元的手機...
本來一臺手機的利潤就沒多少,這下子還賣不出去,走不成薄利多銷的路子...小米能怎么辦?
這就是小米把松果電子重新拿回來的原因。
“性價比”的桎梏一時之間沒辦法,那就只能從降低成本來入手,也就是繼續走之前半路分家的芯片路。
4
但是自研芯片這條路,也并不好走。
之前小米為啥會放棄自研芯片?雖然沒公布原因,但肯定有一點是成本。
別看小米在其他業務上賺的盆滿缽滿,身為一家上市企業,哪里都需要花錢,終了還得把財報做好看點。
芯片又是一個極其燒錢的東西,人家華為海思芯片從2004年開始做,直到2016年才大獲成功。
雖然依舊不能跟高通和蘋果相比,但有總比沒有好,況且海思麒麟目前已經能用了。
華為自研芯片這中間隔了多少年,而小米這才幾年?
目前來談芯片顯然為時過早。
遠水解不了近渴,如今的小米,一邊在手機價格和成本之間兩難,一邊又被卡在技術上面。
沒有自己的芯片,也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沒辦法,小米只能往黑科技方向發力。
什么陶瓷機身、雙面屏折疊手機、20W無線快充、8K視頻在線播放、100W有線快充、屏下相機、環繞屏、1億像素相機......
看起來很炫有沒有?
但是其中雙面屏手機和環繞屏手機只是給大家看了看就拿回去了,壓根兒沒發布...而所謂的100W有線快充、屏下相機等就是動了動嘴皮子,也沒見搭載到手機上...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小米為什么要急著做高端機?
因為小米手機需要賺錢、只有賺了錢才能投入研發、只有投入研發才能躋身高端旗艦機,可小米無論是否提高價格都賺不了錢...
對如今的小米來說,唯一真正征服的大概就只有營銷這一塊了。
就像柴妹今天寫的這篇文章,雖然咱影響力不大,但也是被他倆白嫖了一下,免費做了個宣傳不是?
主筆 | 小陸
編輯 | 四少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柴狗夫斯基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